直到現在,趴趴君的父母還會調侃趴趴君從小就是「蒸籠頭」。特別是到了晚上,趴趴君睡覺很多時候會出上一身汗,厲害的時候頭上還會有一層煙霧,十分喜感。當時,趴趴君的父母並沒有覺得什麼異常,但在如今愈發關注小孩的趨勢里,很多家長則會擔心起,「蒸籠頭」是不是孩子身體弱,體虛的表現?
其實不然,小寶寶在睡眠中出汗是常見的,並非都是體質虛弱、身體有病的症狀。
這裡,趴趴君先介紹生理性多汗的概念。所謂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發育良好,身體健康,無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
嬰幼兒期由於新陳代謝旺盛,加上小兒活潑好動,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後也不得安寧,所以入睡後頭部也可出汗。家長往往習慣於以自己的主觀感覺來決定小兒的最佳環境溫度,喜歡給寶寶多蓋被,捂得嚴嚴實實。孩子因為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而且又處於生長發育時期,機體的代謝非常旺盛,再加上過熱的刺激,只有通過出汗,以蒸發體內的熱量,來調節正常的體溫。此外,小兒在入睡前喝牛奶、麥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會引起出汗。有的家長在孩子入睡前給其喝牛奶、麥乳精等,小兒入睡後機體大量產熱,主要通過皮膚出汗來散熱。另外,室溫過高、或保暖過度也是小兒睡眠時出汗的原因,這些都屬於生理性的出汗。
所以說,如果寶寶晚上睡覺也會「蒸籠頭」,家長需要調整的是照顧寶寶的方式。
但是,並不是所有孩子晚間「蒸籠頭」都可以忽略,還有種叫病理性出汗,是指因為身體病症出現的多汗現象。如果家長發現以上情況,就要認真對待了。
症狀一:嬰兒在剛入睡時或即將醒時滿頭大汗。
可以說大多數嬰兒夜間出汗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大汗淋漓,並伴有其他不適的表現,就要注意觀察,加強護理,必要時去醫院檢查冶療。比如嬰兒伴有四方頭、出牙晚、囟門關閉太遲等徵象,就有可能是患了佝僂病。
症狀二:嬰兒夜間睡覺前煩躁,入睡後全身乾澀,面頰發紅,呼吸急促,脈搏增快。
這預示著嬰兒即將發燒。應該注意嬰兒是否有感冒症狀或腹瀉症狀,另外注意給他補充水分。如果嬰兒真有發燒症狀出現,即應採取酒精擦拭等物理降溫方式。
症狀三:嬰兒睡覺時四肢抖動。
這一般是白天過度疲勞所引起的,不必擔心。需要注意的是,嬰兒睡覺時聽到較大響聲而抖動是正常反應;相反,若是毫無反應,而且平日愛睡覺,則當心可能是耳聾。
症狀四:嬰兒睡覺後不斷地咀嚼。
嬰兒可能是得了蛔蟲病,或是白天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
症狀五:嬰兒睡著後手指或腳指抽動且腫脹。
這時父母要仔細檢查一下嬰兒的手指,看它是否被頭髮或其他纖維絲纏住,或被蚊蟲叮咬的痕跡。
症狀六:嬰兒經常在睡著後突然大聲啼哭。
這在醫學上稱為嬰兒夜間驚恐症。如果孩子沒有疾病,一般是由於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驚恐、勞累等引起的。所以 平時不要嚇唬孩子,保持孩子安靜愉快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