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峽水利樞紐24日加快騰庫進度,上午8時下泄流量增至約每秒1.4萬立方米,超過上游來水量。
自22日晚逐步加大下泄以來,三峽水庫水位消落進度隨之加快。按照長江防總調度,三峽水庫水位將儘快消落至145米防汛限制水位,以應對可能發生的大洪水,這也意味著三峽水庫提前結束生態補水進程,轉入防汛調度。
三峽工程
三峽樞紐實時水情顯示,三峽水庫自22日晚開始加大下泄,當晚下泄流量增至1.3萬立方米每秒,超過了長江上游1萬立方米每秒左右的來水量,三峽水庫水位持續消落。24日8時,下泄流量進一步增至1.4萬立方米每秒,水位較22日下降了0.4米。
據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年12月至次年4月是三峽生態補水調度期,此時三峽水庫保持穩定下泄流量,為大壩下游鄱陽湖、洞庭湖等流 域居民和工農業生產提供豐富的水資源,增強流域的內陸水循環。生態補水期間,三峽水庫下泄流量比天然來水平均增加約800立方米每秒。
按照水利部批覆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調度規程》,防洪是三峽樞紐發揮各項綜合效益中的首要任務。今年春汛以來,流域降水偏多,干支流來水偏大,長江上游來水量遠遠超過了往年平均值。為保障防洪安全,三峽樞紐提前進入防汛調度,加快庫水位消落,為可能發生的大洪水騰出庫容。
三峽工程
目前三峽水庫水位已降至163.5米,還將繼續消落至145米防汛限制水位。此水位區間約120億立方米的庫容將在不加重大壩下游防洪壓力的情況下平穩釋放。
據新華社4月23日報道,記者23日從長江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了解到,受流域內持續降雨影響,長江中下游幹流水位持續上漲,目前水位已全面超過1998年同期。23日10時,漢口水位超歷史4月最高水位記錄,防汛形勢持續嚴峻。
關於中國超級工程一旦遭受攻擊可能造成嚴重災害的聲音,在輿論場上屢見不鮮。近日,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撰文釋疑,表示三峽大壩具備了一定的抗擊核武器攻擊的能力,並不會對下游產生太大的洪水威脅。
據張博庭教授介紹,他寫作此文的由頭是近日圍繞內陸核電的爭議。3月2日,國務院發展中心王亦楠研究員撰文,對重啟內陸核電提出十項質疑,稱有關機構的內陸核電安全論證,未考慮「中子彈(戰術核武器)」襲擊的風險。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撰文釋疑
3月4日,核能協會的數位專家回應說,核武器攻擊不是工程建設人員要考慮的問題,而是國家安全問題,只能靠「不斷加強國防建設」解決,並提到三峽大壩也有類似問題。
這引起了張博庭教授的不滿。張博庭在文中指出,其實三峽大壩在設計上已經考慮了和攻擊風險,採用了混凝土重力壩,即使被炸開缺口,也絕不會造成垮壩。
資料圖:三峽大壩
文章說,如果三峽大壩不是採用這種壩型,恐怕沒有一個懂行的水利專家會贊同三峽工程的建設。
以下為張博庭教授原文:
三峽大壩為何不懼核武器的攻擊?
最近一段時間,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我國內陸核電的安全性問題。2016年3月2日,國務院發展中心的王亦楠研究員在《中國經濟周刊》上發表了《長江流 域建核電站要慎重》的文章,進一步引發了社會各界對內陸核電安全性的討論和關切。此前,在2015年10月12日她就在媒體上發表了題為《力主「內陸核電 重啟」的專家,王亦楠請你回答十個問題》的署名文章。客觀地說這十個問題,確實是需要有關核電的專業人士認真回答的。如果不能給出圓滿的答覆,社會輿論是 很難贊同開展內陸核電建設的。
資料圖:三峽大壩
我們都知道,自從日本的福島核事故發生後,全球各國確實對核電的安全性有較大的擔心,世界各國幾乎都放慢甚至停止了核電的建設。中國為什麼要在這時 候加速核電的開發,非常需要核電的專業人士,搞好相應的科普和宣傳。十問的提出,其實恰恰是我國核電界開展科普宣傳的最好契機。然而,遺憾的是我們核電界 的相關人士,卻沒有給與充分的重視,直到3月2日王亦楠研究員再次追問「十問」,並引發了社會的高度關注,核能協會的網站上才有人出來談了一點「看法」。
資料圖:三峽大壩
2016年3月4日核能協會的(趙成昆,周如明,毛亞蔚,翁明輝)發表了《就王亦楠研究員有關內陸核電安全的質疑談談我們的看法》(下稱:看法)一文,首次公開地回答王研究員的十問。
在談到核電站受到核武器攻擊時的安全問題「關於中子彈(戰術核武器)的分析」時,《看法》一文的相關解釋內容是:
三峽工程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辦法是,選擇了合適的壩型。如果三峽不是選擇混凝土重力壩,而是選擇其它壩型,它確實存在著一旦遭受核武器攻擊後,將產 生較大的潰壩次生災害的問題。因為,無論是土壩、混凝土拱壩或者是混凝土面板壩,一旦被攻擊後,在巨大水流的衝擊下,都會在幾分鐘之內形成潰壩,從而造成 巨大的次生災害。但是,三峽選擇的混凝土重力壩壩型,遭受攻擊後則完全不同。因為混凝土重力壩的穩定性,是靠每一個獨立的壩段自身的重力與河床之間的摩擦 力,來平衡上游水壓力的。對於這種壩型,即使被炸開一個大口子也就是那一個大口子漏水,而絕不會造成垮壩。
資料圖:中國紅旗9防空飛彈系統
總之,我們的三峽大壩並不是沒有考慮受核武器攻擊的風險,而是通過採用合理的設計,具備了一定的抗擊核武器攻擊的能力。三峽大壩即使被核武器擊中 後,也無非就是相當於在大壩上打開了一個關不上口的「大閘門」,並不會對下游產生太大的洪水威脅。客觀地說,如果三峽大壩不是採用這種壩型,恐怕沒有一個 懂行的水利專家會贊同三峽工程的建設。因為,我們的工程設計和建設的前提,確實要能夠保障,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給社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因此,我們希望 《看法》的作者不要錯誤解讀三峽大壩的安全性,誤導輿論,更不應以此作為降低核電工程安全風險的理由。
資料圖:中國紅旗9防空飛彈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