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柳尋奇:大自然的神工鬼斧

@ 2017-06-24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台灣新北市萬里區,離台北市區不遠,約一個多小時車程。野柳地質公園地貌之獨特很值得鍾愛自然景觀的朋友前往一看。

野柳地質公園的奇岩是世界奇觀之一。由於海岸延伸的方向與地層及構造線方向近於垂直,外加波浪侵蝕、岩石風化、及海陸相對運動、地殼運動等地質作用的影響,因而產生罕見的地形地貌。

比如這些伸向水中的狹長岩石,在潮水的打擊下會慢慢改變,經多年積累,會慢慢改變形狀,這與新疆的雅丹、甘肅的雅丹地貌,以及澳洲墨爾本大洋路的十二門徒,是否又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由於自然力的作用,岩石上留到了圓形的天坑,它們的名字叫海蝕壺穴。海岸岩石表面深淺不一的凹穴,當海水挾帶著石粒進入時,石粒受到海水的旋轉帶動,與凹穴內部產生摩擦,向下及四周鑽挖,伴隨著風化作用凹穴日漸擴大加深。

潮水過後,海中的生命也會偶爾暫居在海蝕壺穴里。比如這位,是河豚嗎?

所以,附近有鳥兒出沒尋找食物也是情里之中的事。

野柳地質公園內可概分為三區,第一區屬於蕈狀岩、姜石的主要集中區。第二區與第一區相似,但岩石數量比第一區少。第三區是野柳另一側的海蝕平台,這三個區的地貌與周圍的景色好不一樣,感覺非常之突兀。

因為此時的遊客太多了,所以飛熊暫時不湊這個熱鬧,而是另闢蹊徑。

走過三個區之後有一條上山的路,這座山叫單面山。因為一面坡緩,一面很陡,像被上天劈了一半走的一樣。

路程不長,約半小時走到盡頭的燈塔,不過,周圍雜草叢生,就沒有什麼特別好看的。

再回到這些奇時之中時,遊客都已走.光了,可以在一天的餘輝之中細細地拍。

這些就是所謂的蕈狀岩了。它們的特點是外觀像磨菇,上部有一個粗大的球狀岩石,下方是較細的石柱佇立著,野柳最著名的蕈狀岩便是女王頭。

蕈狀岩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岩層間有垂直於海平面破裂的節理,在受海水侵蝕後形成一列列類似柱子的岩柱,由於岩柱上層是含鈣質的砂岩層,比下方的岩層較堅硬,因此侵蝕的程度發生差異,上方鈣質的砂岩層較耐侵蝕,而下方的岩柱較容易被侵蝕,久而久之,形成上粗下細的蕈狀岩。

之後,受到持續的板塊擠壓作用,逐漸隆起而脫離海水面,一旦脫離海水面受到不斷進行的風蝕、雨蝕等大自然作用,便慢慢形成現在所見的蕈狀岩,而且會繼續接受大自然的雕塑。

第一區的蕈狀岩較多,可以很好的觀察到其形成的過程。

當然,根據岩層的厚度,蕈狀岩的「頸部」有長有短,有的甚至基本上就沒有頸部。

夕陽掠過,這些奇石是不是很像深閨怨婦在等待從戎丈夫回家,而終究形成的「望夫石」呢?

而這一隻,是小羊,還是小兔呢?

這一個菠蘿包石就算不介紹也是栩栩如生了吧!

旁邊的救生圈。

終於,我看到了那個著名的女王頭。蕈狀岩中最美的一顆。

此刻太陽剛好落下,天邊的一道紫霞,與黃褐色的女王頭相輝映,交織一幅魔幻的畫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