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品到底是如何研發新品的?方法就在這裡

@ 2016-04-24

研發:和品牌定位不符,流行的趨勢也要剔除

新品上市提前半年啟動。

就像時裝發布一樣,秋冬的發布肯定是在春季來發布,基本上餐飲新品研發秋冬的菜色是在一開年兩三月份就啟動的。

這就首先需要「市場部」給予一些市場趨勢和競爭對手的一些監控數據或者是情報。依據情報分析,研發部給出一個研發的主題或者是大的方向。

但是,王品用定位理論審核一下這個趨勢是否符合品牌定位。比如2015年這一年,上海流行吃榴槤,很多甜品都在上榴槤新品。

但是,榴槤是個南洋概念,開的是新加坡餐廳,泰國餐廳那可以,但是西餐廳畢竟還是偏西方的,所以榴槤這個食材的味道就可能在市場不受歡迎。

王品的決斷很明確:市場部搜尋到這樣的趨勢也要剔除,和品牌定位不符。

但是,常規操作中,市場部會綜合「整個餐飲行業的趨勢,或者是一些競品的綜合情報」,給出一個研發主題或方向。

採購部會根據未來上市這個季節有一些配合時令的食材,在當季採購成本比較低的,會提供這些食材參考的部分「反饋」給研發部門,然後研發部門根據市場部的建議方向啟動研發。

這個研發的過程大概有一兩個月。研發期間,市場部、採購部、研發部等,都要隨時的開會、碰撞、討論。在後期的時候,幾個部門都會確定一下採購能否確保食材,以及到時候全部的量。

這其中,「市場部」要把關一下菜色研發的整個擺盤或者是整體的美觀等等。

然後,進入了試菜的階段。

試菜:最終的菜色決定者是消費者不是公司

在王品,試菜有幾個階段,首先是內部的一個品牌小組試菜,成員包括市場部、採購部、研發部、品保部、勞動部門專業人員,進行綜合試菜。

這麼多部門參與試菜,結果還說「最終的菜色決定者不是公司」,真相到底是什麼?

邏輯很清晰。

這個時期的試菜,營運部門主要是去看這個菜色研發出來以後到營運端推廣到全國有沒有實際上的障礙。

比如,單做一份菜品比較好操作,如果全國量產的話可能有一些實際的障礙,營運部門是負責這樣的事情。

營運部離消費者的意見最近,他們會從大致上去揣摩消費者會不會對研發的新菜產生興趣,或者是有什麼直觀的意見。

市場部會對這個菜色的擺盤,對他宣傳的包裝主題,整體呈現的美觀、美感,或者是這個菜色推了以後可以挖掘的一些宣傳熱點等等提供一些參考的意見。

採購部會從食材成本、物流運送、儲存食材這些基本的條件去做這樣的測試。

這個測試完了以後,要讓消費者去做測試,然後了解他們對這些菜色的喜好和口味上的意見,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意見。

最後一關,是由高管、執行長、董事長去做一些最後菜色的確認。

這有點兒像「匯報」,就是把新菜品向CEO或者董事長「告知」——這個新菜品,消費者測試的結果是這樣的,我們給您看看。

如果有哪位高管對菜色持有一些保留的意見或者是個人的意見,市場部在現場都會解釋——消費者的意見是怎麼樣,他們的喜好度是怎麼樣的。

在互相的討論過程中,可能某個菜就保留下來了。

但是,也有可能高管是從更高的角度來看,比如對這個品牌的菜色,對品牌的符合度、匹配度或者是其他綜合的考量,對這個菜色有一個意見的提供。

幾輪試菜意見測試下來以後,基本上新品該淘汰的已經淘汰了,該精進的已經精進了,之後就是進入了後期——市場部要做的就是菜色命名和主題包裝。

市場部請專 業的人員商拍,然後我們做菜單等等,研發部門就是做整個菜色的全國教學,採購部是做食材、餐具的上下架這些,兵分幾路,然後做後續的配合,直至上菜。

約束老闆:避免自我主觀的盲點

企業越成功,管理者越自信。特別是一些老闆,在餐飲業中歷練十年之後,越來越自信。如何避免老闆們自我主觀的盲點?

王品的作法就是約束老闆。

最後一關試菜,其就是菜品研發的「匯報」,告訴老闆,消費者測試的結果是這樣的。

原則上,老闆在當下有絕對的否決權,但是王品對老闆的權力進行了約束。

一、他不能說這道菜我不喜歡給我拿掉。

他不能這麼說,他能說的是什麼?就是我覺得這道菜跟定位不符。(理論上,有市場部在,這件事是不可能發生的;)

二:他可以說這個菜不錯,消費者喜歡,但是它整個出餐的結構和主盤會造成工序太過複雜,以至於會變的出餐速度過慢。

如果現場發現這是個問題,那就看沒有辦法簡化工序,如果真的不行,這個菜就要拿掉,不出;

三、他還可以說擺盤的美感是不是可以再做什麼樣的調整。

比方說感覺這邊太空了,或者是太過平均分配,而沒有一個主題和重心,好,這個也可以調整。不過理論上,如果前面的各個部門都很稱職,應該不會有這些技術類的問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