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派A10到南海 中國一舊裝備出馬氣死美菲

@ 2016-04-23

外媒報道稱,美國將在菲律賓馬尼拉以北的前克拉克空軍基地部署200名飛行員和機組人員以及6架固定翼戰機和3架直升機。這些飛機將包括5架A-10C「雷電」攻擊機、3架搜索和救援直升機,以及一架通常用於運送特種作戰部隊的運輸機。

在美國龐大而先進的空中作戰平台中,A-10戰機的性能可以說是墊底的。A-10既沒有F-22那樣高大上的4S性能,也無法成為像F-15、F-16、F-18那樣的絕對空中主力,甚至在分類上,這種近距支援戰機就連第三代戰機的標準都沒有達到。但是這種戰機卻以厚重的裝甲和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收到不少一線美軍將士的青睞。

美軍稱A-10C來教IS怎麼寫「死」字

有觀點認為A-10的對海攻擊能力有限,因此對美軍在菲律賓部署A-10戰機不以為然。但美國在裝備的環境適應能力和升級能力上,都是有著通盤的考慮。通過武器的升級改造,A-10攜帶的反坦克飛彈以及一些對地攻擊武器(包括機關炮和火箭)對中小型艦艇同樣有一定的威脅。

更何況,美國派遣A-10到菲律賓是和現實環境妥協的結果,因為菲律賓基地的基礎設施,不足以承載美軍F-15、F-16等三代主力戰機,更不要說F-22這樣的高冷范兒,只有A-10這種較為皮實,保障能力要求低的作戰飛機,才能夠吃得了菲律賓的苦。

正在進行地面檢測的F-35B

那麼就對付A-10本身來說,中國現在擁有大量三代戰機,干翻「雷電」就是分分鐘的事。但問題在於不划算。A-10齣動一次花多少錢,殲十一、殲十、飛豹出動一次花多少錢?這明顯不在一個檔次上。這還不包括我軍戰機到南海空中加油的投入。即便將來中國戰機能夠在擴建的島嶼上起飛,頻繁與A-10玩這種空中做迷藏的遊戲,也會耗費我軍戰機的使用壽命。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我軍的強五「五爺」出馬。

中國強五強擊機是一款根據米格-19戰機設計的經典裝備,從1968年到2012年總共生產了約1300架。2012年10月25日,中航工業洪都舉行最後一架強-五飛機總裝交付儀式,結束了其長達44年的生產歷史。現在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大約總共有150架左右的強五戰機。而歷經幾十年的改進,最新型號的強五,同樣具備投擲精確制導武器的能力。在航程、裝甲、航程和武器掛載能力上,強五和A-10基本持平,並無明顯差距。

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將這些強五輸送到我軍在南海的島嶼,因為和A-10不同,強五不具備空中加油能力,因此要麼是發揮強五的極限航程,一次飛到目的地,要麼採用水上運輸的方法,將強五整機運輸到島嶼或者拆卸成部件再到島上組裝。

如果A-10敢從菲律賓起飛,那麼五爺就可以從我軍附近基地起飛,和A-10來玩空中遊戲。甚至可以從A島起飛,B島降落,發揮我基地群的作用。而且對付對手的直升機、小型偵察機,強五也能發揮一些餘力。這樣強五既能夠發揮最大性能,還能節省中國主力戰機的使用。雖然中國的老強五在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但是卻在一個新的維護國家權益的戰場找到了自己最後的榮光。

中國空軍強五攻擊機

中國戰機編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