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羅斯購買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的計劃泡湯後,俄羅斯決定自行設計和建造兩棲攻擊艦。
並已經在「Army 2015國際軍備武器展」上展出其模型,該型兩棲攻擊艦被稱作「拉維娜」(Lavina),將用於填補「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的空缺。「拉維娜」由俄羅斯克雷洛夫中央造船研究院(Krylov State Research Center)設計。
克雷洛夫中央造船研究院是俄羅斯非常重要的一個造船科研機構,主要從事船舶設計及水動力學研究和實驗。克雷洛夫中央造船研究院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沙俄時期。
克雷洛夫中央造船研究院為蘇聯和俄羅斯研製了許許多多的戰艦,有著雄厚的實力。其中包括「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基輔」級載機巡洋艦、「基洛夫」級巡洋艦、「北風之神」級潛艇。
目前,克雷洛夫中央造船研究院擁有現代化的試驗基地,並積極參與到俄羅斯艦隊復興的研究和實施工作。其中,「拉維娜」便是重要的表現之一。「拉維娜」排水量為2.4萬噸,續航力為18節/5000海里,最大航速為22節。
「拉維娜」配備艦員320名,可以搭載500名士兵或50輛裝甲車(比「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少9輛)、16架直升機卡-52或卡-27直升機,以及6艘小艇(「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搭載4艘登陸艇,估計「拉維娜」所搭載的艇尺寸更小)。
同「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相比,「拉維娜」的排水量要大2700噸,最高航速快4節。但在運載能力方面,「拉維娜」不如「西北風」級,「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可以搭載59台車,重型直升機16架或輕型直升機35架。另外,「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的艦員配備為160名,而「拉維娜」配備的艦員足足為前者的2倍,自動化水平方面很令人懷疑。
從俄羅斯官方給出的數據來看,「拉維娜」雖然在排水量和最高航速占優勢,但很多性能都不如「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有趣的是,克雷洛夫中央造船研究院的「拉維娜」採用了尖艦首甲板,而現在主流的攻擊艦均採用平直的艦首甲板,從而更好地為搭載的飛機提供支持。
「拉維娜」的這種設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蘇聯時代的「明斯克」號。雖然克雷洛夫中央造船研究院近年來接的單子很多,包括設計新一代的航母,但在兩棲攻擊艦領域,則基本上只能看葫蘆畫瓢,否則俄羅斯就不會如此費盡地去買「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
俄羅斯目前公布的只是「拉維娜」的模型。官方一再表態,要建造類似於「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的艦艇。但從模型變成實物,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有估計說是2020年左右,但「拉維娜」真正成為俄羅斯海軍的一員,或許還更久遠。
隨著近年來中國造船工業的突飛猛進,俄羅斯新一代飛彈艇和小型飛彈艦就曾向中國引進柴油機作為動力。在大型兩棲攻擊艦的製造上,俄羅斯或許可尋求與中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