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車界的一代傳奇之作Yamaha YZF-R1的進化史

@ 2016-04-21

其實說到跑車,我腦海中最先閃現的並不是什麼寶馬S1000RR、川崎Ninja系列、鈴木GSX-R1000,亦或杜卡迪甚至MV奧古斯塔這樣的跑車世家,而是賽場上常見的山葉YZF-R1、R6。即便現在跑車雲集,勁動力APP資料庫中大牌兒跑車多達近40款。但是R1作為我最早認識的跑車,在我心中有著特殊的情懷,或許這點斌子更有感觸。

說到YZF-R1,其實它的歷史並不悠久,僅僅18載的歷史中,有著3次重大變革。而16款YZF-R1以獨特前衞的造型、強大的動力及精細的電子輔助系統顛覆著我對以往跑車的印象。在昨天,大部分朋友估計都看到了新款YZF-R1精美圖賞,今天我為大家帶來YZF-R1的進化史。

1998年,山葉推出第一代YZF-R1用以替換YZF-1000成為廠家的旗艦跑車,廠家更願意稱之為:不妥協的超級運動機器。其接近150匹的最大馬力,177公斤的凈重,水冷四衝程並列4缸發動機,以及雙頂置凸輪軸配以每缸5氣閥的設計使得它成為了當年最受關注的車型之一。

1999年廠家對整車線條做了細微的改變,不過不明顯,或許廠家的用意只是區別年款吧。

2000年款的YZF-R1車身及發動機進行了輕量化改良,整車自重降低了2公斤,最大馬力依然只有150匹。作為一款跑車而言,凈重一絲一毫的降低都代表著廠商付出了極大的研發成本,而2公斤的減少對整車的性能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1年款的YZF-R1依然沒有太大的變化。

2002年廠家又對YZF-R1進行了性能提升,其中包括首次採用了電子燃油噴注系統,裝配了帶有三元催化器的排氣系統,以及LED尾燈。而動力系統最大馬力增至152匹,凈重降低1公斤。在YZF-R1進化史上雖然算不上大改款,但是也頗受摩友追捧。

2003年的YZF-R1僅僅在線條及圖案上略作改變,靜候2004年的大改款。

2004年算得上是YZF-R1里程碑的一年了,首次推出換代車型,這次換代沒有讓R1迷們失望。嶄新的外觀加上尾置排氣管,瞬間時尚感爆棚。而換裝了新發動機的YZF-R1最大馬力增至172匹,而凈重再次降低2公斤,真正實現了一匹馬力推動一公斤的動力重量比。此外,該款車型換裝了鋁合金車架,新型LCD液晶儀錶板,前直栓式制動卡鉗以及馬達驅動的間接控制油門系統。

2006年這一年是山葉成立50周年,YZF-R1推出了50周年紀念版。其動力方面再次提升3匹馬力至175匹,而車身長度增加20毫米,全車凈重也略有增加變成了173公斤。而儀錶板上,也增加進入記錄圈速的功能。

同年還推出了SP版車型,名為YZF-R1 SP。

2007年YZF-R1迎來了第二代車型的中期小改款,原有間接控制油門基礎上引入了MotoGP賽車上的電子控制油門技術。發動機由5氣閥改為4氣閥,壓縮比增加至12.7:1,最大馬力提升至180匹。制動系統更換為6活塞直栓式卡鉗,制動效能得到了極大提升。

2009年YZF-R1時隔5年後再次迎來換代。全新的外形設計,全新的車架結構,並且發動機採用了賽車上使用的十字曲軸,配以獨立點火供油系統,讓09年款YZF-R1,在不同的轉速區間都能夠釋放出完美的動力曲線。此外,更輕更硬的鍛造活塞與鈦合金製成的氣門彈簧讓發動機足以應付超高轉速所需的剛性。動力方面,由於2007年款的YZF-R1已經將動力壓榨到了極限,所以新款R1僅僅動力上漲了2匹達到182匹馬力。

自改款之後直至2011年,YZF-R1均沒有太大變化。而到了2012年,R1引入了賽車上使用的七段可調式牽引力控制系統Traction Control,ECU也相應進行了升級。此外,部分細節也進行了重新設計,例如車頭變得更加尖銳、轉向燈採用造型別致的LED光源、儀表內增加牽引力控制顯示,以及對腳踏進行了一定的優化。在R1歷史上,2012款車型算得上是一次中期小改款了。

同年,為慶祝山葉參加世界格蘭披治賽車五十年,推出珍珠白配火紅色的限量版車型。由於僅僅發售2000輛,所以市面上基本看不到。

而2013和2014年,山葉或許更多精力放在了研發全新一代YZF-R1上面,所以對於當年款R1僅僅引入了新的配色及一些細節調整,並無太大的動作。

接下來就是全新一代YZF-R1了,在我看來,這一代R1完全拋棄了傳統跑車的設計風格。引入了嶄新的家族設計基因後,R1看起來充滿了戰鬥氣息。讓我們期待R1到店後更為詳細的評測文章吧!(未完,請繼續往下看,精彩視頻在最後哦!)

最後,附上由山葉工程師自述R1設計歷程。

2015款YZF-R1設計歷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