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日本派出的一艘「蒼龍」級「白龍」號潛艇正在與澳大利亞海軍進行聯合訓練,希望通過真實的體驗讓後者決定採購這型潛艇,但沒想到意外還是發生了。據簡氏防務周刊4月13日報道稱,日方近日公布了有關「蒼龍」級潛艇的一些技術參數,第一次糾正了日本大使前段時間所提供的一些錯誤的數據。而根據先前公布的數據,「蒼龍」級潛艇存在四大致命缺陷,根本不符合澳大利亞的招標技術條件,所以很有可能在即將揭曉的招標結果中被淘汰。
從報道中的說辭來看,應該是日本駐澳大利亞大使草賀純男在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網站上發表文章為日本向澳方推銷「蒼龍」級潛艇造勢時,因為本身並非軍事專家,所以在介紹該級潛艇的性能時出錯,導致外界對這型潛艇能否滿足澳大利亞海軍的需求產生懷疑。這可能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蒼龍」級潛艇的作戰巡邏範圍不能滿足SEA 1000新潛艇項目的要求。根據澳大利亞的招標書,SEA 1000潛艇的作戰巡邏半徑應超過「科林斯」級的3500公里,最大可能為5000公里。而「蒼龍」級潛艇雖然看不到其公開的數據,但是從有報道中提到「蒼龍」級能以5節的速度潛行20天航行距離超過2000海里來判斷,這個數據不能滿足澳大利亞的要求,而同樣參加競標的德國216型潛艇的數據是2400海里,而作為「梭魚」級的常規型號的SMX-Ocean型的數據更大。因此,「蒼龍」級的作戰半徑幾乎和「科林斯」級相同,達不到SEA 1000潛艇招標書的要求。這一點可能是真的,若如此「蒼龍」級很可能無法參加與法國「梭魚」級和德國216型的最終競標。但是,日本很快糾正說「『蒼龍』級是採用了部分雙殼體結構,通過擴大艦體以及重新設計油箱位置,可以增加載油量」。也就是說,如果「蒼龍」級中標,則必須對其進行內部空間的重新凋整,通過加大油箱設計,才能滿足澳方要求的作戰巡邏半徑的需求。而目前,「蒼龍」級在這一問題上還有缺陷。
二是「蒼龍」級潛艇的儲備浮力不足。根據日方的數據,「蒼龍」級標準排水量3600噸,水下排水量4200噸,其儲備浮力為600噸。如果是排水量在2000噸以下的潛艇,這個數字可能夠用,但是SEA 1000潛艇是排水量超過4000噸的,如果僅有600的儲備浮力,似乎並非日本說的不存在不足的問題。而同樣參加招標的德國216型潛艇的這個數據可能是800噸,另一重要投標方法國的「梭魚」級的數據可能達到900-1000噸。因此,在這三個參與方中,「蒼龍」級的數據最低,而這也意味著在安全方面,「蒼龍」級有欠缺。
三是「蒼龍」級潛艇不採用AIP動力。本來,「蒼龍」級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其應用了先進的AIP動力,這也是該艇目前被稱為世界最厲害的常規潛艇的主要數據之一。但是根據日本的說法,出售給澳大利亞的型號將不採用AIP系統,而是採用鋰離子電池推進。由於日本是較早開發並應用潛艇鋰離子電池的國家,因此其技術應該很成熟,如果日本中標則生產鋰離子電池的東芝公司將在澳大利亞投資建廠。不過,相對於屬於新型技術的鋰離子電池,澳大利亞人可能更看重更為成熟的AIP系統,因此,就對日本方面的說辭產生了懷疑。其實,另兩個參與方的潛艇也採用了鋰離子電池,甚至還有同時結合鋰離子電池+AIP動力的復合方案。不過,日本要想說服澳方,那可能不是幾句簡單的解釋就能辦到的,同時東芝公司必須證明其鋰離子電池能夠滿足新潛艇的需要才行。
四是「蒼龍」級潛艇只有24年的壽命。日本由於潛艇更新速度快,一般的潛艇整個服役壽命期大約均在18年左右,而參與投標的「蒼龍」級潛艇的壽命期大約是在24年,這與澳方要求的30年差距較大。對此,日本強調可以通過採用先進的防鏽技術來解決,而且,在實際設計建造時也可以通過修改工藝或者更換材料來實現。不過,這樣的修改對日本來說到底是難還是易,恐怕只有天曉得。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澳大利亞有關人士提出對日本潛艇的四項質疑,並非無關緊要的問題,基本全是性能攸關的大問題。但正如人們所看到的一樣,日本不是通過合理的訴求積極來解決這些問題,而是一味的模糊或者辯解這些問題,或許這只會起到反作用。不過,這也許與日本的心態有關,修改和平憲法並獲得交戰權之後的日本急於實現武器出口,對於澳大利亞的這個潛艇大單又志在必得,所以它不想在即將揭曉謎底的前幾天出事。因此,現在日本在「蒼龍」級潛艇存在四大致命缺陷的問題上的表現,完全可以用利令智昏來形容。對於這樣的千載難逢的天賜良機,不知道法德兩國的有關投標方能否及時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