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健走幾千步,身體受益最大的是腎!

@ 2016-04-21

每天健走幾千步,身體受益最大的是腎!

你知道嗎?如今追星都成了體力活:暴走一個馬拉松的距離,在GPS幫助下行走路經在地圖上呈現明星的名字……聽起來很有愛,恐怕很多粉絲都會因為「太遠」「太累」各種原因望而卻步吧。其實,只要在體力範圍之內,走走路會帶來很大的健康收益!

步行健身是老祖宗的發明

健走可不是「最in潮流」,早在戰國至秦漢時期的《黃帝內經》就流行了:「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後來又「食畢當行步」,「每夜入睡時,繞室行千步」,以及成語「安步當車」都在說走路的事兒。古人之所以力挺走路,看中不是鍛鍊心肺、暴走出汗,而是足穴養生。

湧泉穴:最熟悉的陌生穴

走路即健身,解開這個養生密碼的關鍵在於足部分布著調節機體功能狀態的重要穴位,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湧泉穴。這個常被提到的穴位,如果你知道在腳部,才了解了冰山一角。

沒事兒走兩步——益腎又強身

《黃帝內經》有云:「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同時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所以,經常刺激此穴可以補腎固元、遠離百病。

足底前部:走路就等於按摩它

由於足背隆起、足底凹陷的特殊形態,行走時並不能刺激到每一個反映內臟器官的「足部反射區」,但湧泉穴位於足底前部——第2、3足趾趾縫紋頭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簡單來說,腳掌做個「抓地」動作,腳掌前1/3凹陷處就是湧泉。憑這位置,說它占盡天地人和絲毫不過分,因為邁出每一步都是在刺激穴道。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即使步步「受刺激」,此穴還能以「湧泉相報」。作為腎經首穴,作用那是相當重要,別說你是第一次知道哦。

緩解耳鳴、耳聾: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腎氣不足耳朵會以「嗡嗡作響」甚至「充耳不聞」的方式抗議。刺激湧泉穴活躍腎經內氣,令耳聰目明。

理氣、止嘔:腎氣不足,失於攝納,也就是無法如常管理人體的氣機升降,挾迫胃氣反其道行之,出現呃逆(打嗝不止)、反胃甚至嘔吐。如有這些症狀,湧泉穴則發揮理氣降逆功效。

除此以外,刺激湧泉穴還能改善這些情況。

調整精神狀態,恢復神清氣爽:用來緩解因失眠造成的神經衰弱、疲倦乏力;以及高血壓造成的頭暈目眩、頭痛,雖然湧泉是足部穴位,卻有著遠距離調節精神情緒的作用。

增強身體素質,遠離這些問題:口乾舌燥、咽痛?小便不利、大便乾結?糖尿病、更年期?如有「缺水」「燥熱」的表現,「湧泉」就是滋潤乾涸的一方活水,用以強化身體素質再好不過。

作用強大,怎能輕易放過它!

若說通過走路來刺激穴位尤嫌不足,那不妨動動手,再來個加強版——盤腿而坐,雙手拍打湧泉穴,拍到腳底有發熱的感覺。通過拍打摩擦,能促進血液循環,特別是在行走鍛鍊之後,放鬆雙腳同時也起到保健作用,一舉兩得,無論是喜歡步行健身還是追星暴走的你,都值得一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