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師真實病例分享:如何識別和治療寶寶早期過敏?

@ 2016-04-21

我國嬰幼兒過敏發生率高達41%!過敏出現時,絕大多數的表現是皮疹,但是也有一些你可能會忽視的地方。春季是寶寶過敏高發季節,媽媽們了解過敏相關知識是非常必要的!

過敏性疾病對寶寶的危害日益嚴重

過敏性疾病目前是全球的第六大疾病,是我國18歲以下少年兒童第三大常見疾病,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率在全世界都處於快速上升趨勢。

16年前,當我剛成為一位兒科醫生時,在臨床上見到的最多的是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的孩子,例如發燒、咳嗽等都和感染有關的疾病。十幾年過去了,我們發現疾病譜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孩子面臨的是過敏疾病,包括我自己的孩子也曾經為過敏所困擾。

大家通過上圖就可以發現從1999年到2016年,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在升高中,包括食物過敏、皮炎、支氣管哮喘等,所以我們的爸爸媽媽一定不能忽視寶寶的過敏問題。

這張圖大家應該並不陌生。孩子過敏時,我們都能發現孩子身上可能起了濕疹會有瘙癢,因為蕁麻疹導致水腫,吃水果後嘴腫了,會嘔吐、腹瀉、便血等症狀。

真實過敏病例分享

下面分享幾個我自己診治過的孩子,通過真實的病例讓大家了解過敏的相關知識。

這個寶寶是出生後42天來到我的門診,因為沒有母乳喂養,而用配方奶喂養,在出生後10天就出現了濕疹,還不停的吐奶、打嗝、流口水、放屁多、經常哭鬧。

我先給寶寶做了血常規檢查,通過確定嗜酸細胞的數值來判斷是否過敏,寶寶的嗜酸細胞的數值大於4%,同時做了過敏原的檢測,所有的檢查結果都顯示寶寶是牛奶蛋白過敏。於是我建議為寶寶更換低敏奶粉,很快寶寶的過敏現象就得以好轉。

所以要提醒新手媽媽的是:新生兒出現過敏狀況,牛奶蛋白過敏是可能性很大的病因。

我給這個孩子起外號叫「胖腳丫」,在7個月大的時候來我的門診,爸爸媽媽說孩子腳突然腫了,身體其他都很正常。在做了一系列檢查之後,我發現孩子嗜酸細胞數值非常高,母奶蛋白過敏。通過喝低敏奶粉,孩子已經恢復好了。

母乳過敏的發生率是非常低的,媽媽們輕易不要給寶寶斷母乳。

這是我從小看大的一個孩子。孩子在一歲時出現蕁麻疹;2歲時出現鼻竇、黑眼圈明顯、口氣不好、睡覺不老實;4歲時出現了打呼嚕、鼻涕多。在4歲8個月時,在我們醫院接受了腺樣體肥大的手術;6歲時又被診斷為哮喘,目前正在接受我的治療。

過敏體質的孩子會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這時候家長們要及時送孩子就醫,不要讓疾病嚴重,折磨孩子。

這個孩子是在無意中發現淋巴節有些腫大,然後來到我的門診。當時我擔心孩子有血液系統疾病,在一系列的檢查後,確定孩子是食物過敏。

最後這個病例是我的外甥女,她曾經鼻塞、咳嗽了快一個月時間。平時她身體很健康,幾乎沒有過敏症狀。因為她的媽媽平時都有和我學習,就擔心孩子是不是也有過敏,於是帶著孩子去做了食物不耐受等檢查。我們可以看到一年前孩子的食物不耐受高達上千。

很多人都會認為食物不耐受檢查沒有意義,但我想對大家說,雖然這個檢查不能做論文,但是非常有臨床意義。包括我的兒子有了哮喘之後,我通過嚴格忌口治療,兒子的哮喘、抽動症的確有了好轉。

過敏的未知性真的非常多,我們不要盲目的否定,也不要盲目的跟從,一定要根據醫生的臨床經驗來合理治療寶寶過敏。

正確認識過敏

在正常情況下,外來的物質進入我們身體後會面臨兩種命運:一類是被識別為有用物質,一類被識別為無用物質,排出去。但當我們的身體沒有識別好,做出過度反應,有可能將正常的物質變成不正常的物質,這在醫學上就叫做變態反應。

變態反應是一種疾病,因為它會無端的攻擊、損害我們正常的身體組織,甚至我們的免疫系統會對自身進行破壞,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這種變態並不是心理上的變態,而是身體上免疫系統的功能發生變態,有了過度反應。

為什麼我們的身體會發生過敏,原因非常多。簡單地說,引起過敏的主要有外因和內因。外因,像是一些食物、吸入物都會導致過敏;內因,當免疫系統出現缺陷或是異於常人,就會做出不正確反應,從而導致過敏。

過敏並不可拍,它只是我們人體的一種反應,能夠告訴我們身體出現的狀況。

過敏進程指的是不斷進展的過程。如果孩子出現了過敏,作為家長一定不能大意。過敏進程很多以早期的濕疹拉開序幕,常與食物、牛奶蛋白過敏有關,如果再不注意,有些孩子就有可能在學齡前期或學齡期發展為過敏性鼻炎或哮喘。

結合前面的病例說明,過敏其實離孩子非常近,實際上很多時候過敏並不典型,我們要了解到過敏的蛛絲馬跡,識別過敏,明白過敏是不斷進展的,它會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

如何預防、治療寶寶過敏?

我們一直在強調防病於未然,這是預防醫學的重要性。不要等到寶寶過敏了才去醫院看醫生,很多時候如果我們的預防工作到位,根本就不用再讓寶寶遭受過敏的侵害。

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在早餐經常會給孩子吃牛奶搭配雞蛋。殊不知,這樣的配餐對孩子的傷害很大,因為牛奶蛋白是最常見的致敏物質。有很多孩子最後演變成鼻炎、哮喘,這就是食物過敏的後果。

有很多家長現在準備孕育二胎,第一口奶要進行母乳喂養,堅持母乳喂養能夠降低孩子過敏幾率。如果第一口奶喂養的是牛奶,就會讓孩子過敏的幾率升高4倍以上,這是非常驚人的數字。

很多二胎媽媽都問我,如何才能避免二寶再次過敏呢?一定要注意,儘量少用抗生素、避免吸二手菸、避免接觸貓狗、一定要除蟎,等等。母親做好了,寶寶才能更健康。如果媽媽能夠生活在自然的環境下,例如讓孕媽媽生活在農村,寶寶的過敏幾率會遠低於城市生活的孕媽媽生出來的寶寶。給孕媽媽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也是十分重要的。

很多過敏檢查還是有缺陷的,檢查結果顯示孩子沒有過敏,但孩子的症狀就像是過敏。這就是醫學上未知的局限性,醫生只能通過臨床經驗和試驗性的診斷來治療孩子。

這時候可以通過忌口來治療,可以把孩子最常吃的食物,比如說牛奶雞蛋、海鮮先忌口兩周至一個月的時間,如果孩子的過敏症狀有所減輕,這就說明孩子是過敏;還有一個方法就是不要忽略食物不耐受的檢驗,我身邊的很多家長通過給孩子檢驗後忌口,使孩子的身體狀況有明顯好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