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含義和分類
1. 大約公元1世紀左右,佛教分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乘,是承載或道路的意思,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對佛教教義的解釋和理解有分歧。
小乘,保持原來的教義,以釋迦牟尼為教主,以《阿含經》為主要經典;
大乘,則對原來的教義有所修改和發展,認為三世十方有無數的佛,並已《般若經》《維摩經》《法華經》《華嚴經》《無量壽經》等為主要經典,
小乘派認為自己是正統,大乘派則認為自己有創新。
2.(1)佛的含義
佛, 佛陀的簡稱,意思是 覺,覺者,和知者。佛教認為,覺 有三種涵義:自覺,覺他(使眾生頓悟),和覺行圓滿。
其中,覺行圓滿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佛就是達到這種最高境界的 覺者。
另外,小乘佛教所說的佛,一般是專用做對釋迦牟尼的尊稱;而大乘佛教除指釋迦牟尼外,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
(2)佛分類
A.釋迦牟尼三身佛,法身佛,居中;報身佛,居左;應身佛,居右。
B.三世佛,佛教的說法,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有
橫三世佛(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 居左,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 居中,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 居右),豎三世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過去佛燃燈佛,未來佛彌勒佛)之分。
註:1.佛釋迦牟尼佛左脅侍文殊菩薩,右脅侍普賢菩薩,此三者合稱「釋家三尊」
2.藥師佛左脅侍日光菩薩,右脅侍月光菩薩,此三者合稱「東方三聖」或「藥師三尊」
3.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左脅侍觀音菩薩,右脅侍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或「阿彌陀三尊」
3. 菩薩
是只達到 自覺和覺他兩個境界,尚未達到 覺行圓滿 需到未來成就佛果的修行者,寺院中常供奉的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大勢至菩薩。
4. 羅漢
全稱 阿羅漢,即自覺者,在大乘佛教中羅漢低於佛,菩薩,為第三等,而在小乘佛教中羅漢則是修行所能達到的最高果位。
佛教認為,獲得羅漢這一果位即斷盡一切煩惱,應受天人的供應,不再生死輪迴。
=====================
1、阿彌陀佛,藥師佛,釋迦牟尼佛:
外表都一樣,內心世界一樣,佛佛道同。不同的是:釋迦牟尼佛是此娑婆世界現在佛;藥師佛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現在佛;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現在佛。
釋迦牟尼佛手勢主要為說法印(一向前、一向下),藥師佛主要為手托寶塔,阿彌陀佛主要為手托蓮花。
2、他們旁邊站的菩薩:阿彌陀佛旁邊觀音、勢至菩薩;藥師佛旁邊日光、月光菩薩;釋迦牟尼佛旁邊文殊、普賢菩薩。
3、如來佛:是吳作家搞錯了,如來是佛的別稱,是一回事。
一切佛都有11種通稱,佛、世尊、天人師、調御丈夫、如來、世間解……。
此世界主要簡指釋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