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完全被誤會是大馬出產的品牌】95%的大馬人都不知道! What? 第一和第三竟然不是大馬的!

@ 2016-04-20

83

SHARES

FacebookWhatsAppMore

你是不是也常常誤會以下這些品牌就是大馬的品牌呢?快來看看你到底認錯了幾個吧~

(1)Bata(大多數人都誤解吧)

我們覺得這個是馬來西亞的品牌,還可能覺得是馬來同胞的公司吧,所以覺得質料一定不好。但是Bata其實是來自瑞士(Switzerland)Lausanne的一個地方,創於1894年。可是外國貨哦!而他的創辦人就是:Tomáš Baťa

(2)Nescafe

Nescafé是在本地非常有名的即溶咖啡品牌,來自瑞士的Nestlé。而創於1938年,4月1日。開玩笑,竟然是愚人節創立的。

(3)Milo

大馬人最愛的Milo,甚至正確讀法都是一個謎。經過搜索讀法應該是 「麥羅」 吧 = /ˈmaɪloʊ/。Milo來自澳洲(Australia)的Nestlé,看來Nestlé真的深入大馬民心了。它是由Thomas Mayne開發,於1934年。

(4)Maggi

這也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品牌,到了mamak檔大大聲喊到的Maggi Goreng,還介紹外國朋友來嘗試,是什麼烏龍啊?!Maggi其實來自瑞士(Switzerland),而創辦人是Julius Maggi。不止如此,這個品牌其實在1872年就創立了,卻在1947年被Nestlé收購了。

(5)Planta

Planta,應該家喻戶曉。甚至Mamak擋的Roti Planta也完全由他掌控,深入民心的代表作。其實他是由聯合利華(Unilever)創辦,由1930年進入馬來西亞,50%的奶油市場都屬於他,不止如此,1930年的時候Planta是第一個外國進口馬來西亞的奶油牌子。

(6) Fraser and Neave (F&N)

來至於新加坡,由John Fraser and David Chalmers Neave 創辦

(7) Paper Mate

由 Patrick J. Frawley 在美國創辦 於1940s。

(8)Pilot

來至日本 Ryosuke Namiki with Masao Wada 創辦

(9)AVON

來至美國 由David H. McConnell 創辦

(10)Kopiko

來至印尼 Jakarta 公司 – PT Mayora Indah Tbk

3個變成馬來西亞人習以為常『代詞化』 品牌

(1)Maggi

如同香港人說「公仔麵」一樣。「Maggi面」對我們來說不單單以為是本地貨,還把他變成了快熟面的代詞。我們會說「我去買maggi面,那個日本牌子的maggi面!」 所以正確的名詞應該是「快熟面」。

(2)Pampers

「你為什麼買這個牌子的Pampers?說明了那個Pampers比較便宜啊」 Pampers是美國品牌,來自P&G(Procter & Gamble),創於1961年。正確的名詞應該是「Diapers「

(3)Tupperware

「你用什麼牌子的Tupperware?」 這樣說是不對的哦。Tupperware創於Orlando, Florida。而創辦人是Earl Tupper,1948年。正確的名詞應該是 「Food container / plastic container」

3個你可能以為它們是外國品牌的正宗本土品牌

(1)100 Plus

說了那麼多,可能你也開始亂了,到底100號是不是國產的呢?

100Plus由F&N在1983年生產。銷售的地方包括:新加坡,泰國,印尼,菲律賓,汶萊,緬甸,加拿大,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南非,澳洲,英國,加拿大。

(2)Secret Recipe

Secret Recipe看上去似乎很外國的感覺,但其實他是本地牌子。1997年開始營業,甚至到新加坡,菲律賓,澳洲,印尼,泰國,汶萊,巴基斯坦,和柬埔寨。從2003三年開始就獲獎無數了。

(3) The Manhattan Fish Market

The Manhattan Fish Market,創辦於2002年,是道道地地的大馬品牌。如今他已經進軍很多的國家包括新加坡,印尼,斯里蘭卡,泰國,緬甸,日本等。

有那些品牌是被你誤認為是來至馬來西亞的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