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育兒須知】為何不該打小孩?

@ 2016-04-20

(photo credit by PhotoAlto/Sandro Di Carlo Darsa)

教導孩子的時候,雖然應該要有適當的管教,但是最好避免處罰小孩,因為打孩子有可能會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陰影,還可能影響親子關係,導致孩子偏差的行為,甚至仿效家長的行為,變成暴力傾向。

一、為什麼爸媽不應該打小孩?

1.孩子們會模仿

孩子很容易會模仿他愛和尊重的人,也就是爸媽。所以當爸媽責打他時,他就會學打別人,認為大的可以打小的,強的可以打弱的,嚴重的甚至在成年後演變成暴力行為。

2.處罰貶低孩子

受到責罰的孩子很容易困惑,因為爸媽花很多時間來建立他的自我價值,讓他覺得自己很好,但一犯錯就被處罰,他會覺得自己不好。

3.也會貶低爸媽

責罰孩子的爸媽經常也會貶低自己,內心覺得自己不應該處罰孩子。甚至可能造成孩子的恐懼,影響親子關係。

4.留下不好回憶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by JGI/Jamie Grill)

處罰會傷害孩子的心靈,有可能為他帶來不好的回憶。人們都不願意回憶不愉快的創傷事件,這樣的陰影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行為,造成精神上的痛苦。

5.不能提高性能

很多爸媽會覺得,處罰愈多,孩子犯錯越多。這是因為孩子感覺好才會做的對。此外,處罰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糟糕,並無法實際提高他的性能,導致行為不當一直循環。

6.提高彼此怒氣

孩子經常認為處罰是不公平,所以都會衍生怒氣,甚至是升級至屈辱的感覺。而對爸媽來說,處罰通常是抒發自己的怒氣罷了,這種衝動往往會陷入一種循環。

7.可能導致暴力

當爸媽開始處罰孩子,會發現處罰升級。剛開始可能會打很小力,但如果孩子持續不聽話,爸媽可能就會加重力道,一次比一次大力,嚴重者還會變成虐待兒童。

二、爸媽如何避免處罰孩子

1.務必保持冷靜

不論孩子犯的錯誤有多嚴重,都不應該發火、動怒。充滿情緒會造成判斷錯誤,做出不當的反應,有可能會傷害到孩子。

2.理解行為原因

有時候孩子會做一些奇怪的行為,都是有背後的原因,像是吸引爸媽的注意,或是遭遇到挫折之類,所以先去理解孩子行為的原因,有助於爸媽處理得更好。

3.請另一半協助

當媽媽覺得快要發脾氣的時候,可以先離開現場讓自己冷靜一下,請爸爸協助處理,以便自己可以離開一下舒緩情緒。

善用創意處罰孩子方式

兒童成長過程中,難免會有犯錯的時候,此時應該要避免使用不當的管教方式。可以改用一些比較緩和,卻又有懲罰意味的方式,像是罰孩子做家務、抄寫作業等等,才不會對家中的幼兒產生負面影響。

一、創意處罰孩子的方式

1.做有意義的事

與其用打罵的方式,還不如改用一個有意義的方式來處罰孩子。可以要求孩子清掃房間,或是畫一幅有趣的圖畫來取代責罰。

2.帶寵物去散步

如果孩子做錯事,讓他出門一段時間,冷靜一下。要孩子帶寵物去散步或跑步,如果沒有寵物,就要求孩子在院子跑幾圈。

3.提前睡覺時間

有時候也可調整睡覺時間來處罰孩子。如果孩子調皮犯錯,要求他提前10至20分鐘睡覺。如果平時表現的很好,也可以增加遊戲時間來鼓勵他。

4.重複練習書寫

如果孩子在學校的作業表現不好,應該確保他們獲得足夠的練習,而不是處罰。要求孩子重複練習,直到熟悉。

5.幫助整理家務

有時做家務也是一個很棒的處罰方式,不僅可懲戒孩子,還可讓爸媽比較輕鬆。可以要求孩子折衣服、擦柜子、收碗盤等等。

6.自製創意選擇

要孩子寫下一些有創意的處罰方式,然後收集放在罐子裡。當孩子犯錯需要被處罰時,要他抽一張紙出來,然後照上面的方式來處罰他。

二、孩子犯錯時千萬不能做的事

1.大聲咆哮吼叫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by JGI/Jamie Grill)

雖然面對孩子犯錯時,很容易讓人怒火中燒,恨不得藉由吼叫、喧囂來發泄自己心中的火氣,但是這樣會讓孩子有樣學樣,和爸媽一樣火爆。

2.威脅恐嚇孩子

這是很多爸媽都會使用的方式,威脅要對孩子做一些他害怕的事情,像是將他送人,或是要打他,這樣會讓孩子覺得爸媽不愛他,對爸媽失去信任。

3.直接打罵孩子

如果總是直接的打孩子,很容易造成他幼小的心靈受傷,產生陰影,造成孩子抑鬱、不安,甚至可能導致行為偏差。

4.批評中傷孩子

孩子不小心犯了錯的時候,千萬不要批評他,或是惡意中傷,這樣會讓孩子覺得爸媽是否定他的人,而不是他做錯的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