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太平洋地震帶進入活躍期?專家警告:2020年前恐有規模9強震

@ 2016-04-19

日本九州熊本縣發生規模7.3強震後,緬甸、阿富汗等國相繼發生強震,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近月來也出現多次大地震。台灣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認為,環太平洋地震帶已進入活躍期,並且在2020年前,可能至少會出現一個規模9以上的大地震。

專家指出,日本熊本強震後,環太平洋地震帶進入活躍期,2020年前,恐出現規模9大地震。(圖/取自日網友SORA Ever Rising推特) 日本九州熊本縣15日晚間9時26分(台灣時間8時26分)發生規模6.4強震,隔日清晨再傳另一起規模7.3、震度6級的強震。據了解,熊本地震相當於釋放46顆廣島原子彈能量,威力是日本史上第4名,至截稿前,已造成42人死亡、逾千人受傷、11人失蹤。 近期緬甸、阿富汗、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紛傳強震,熊本強震發生後,位於南美洲的厄瓜多昨日也遭規模7.8地震襲擊,至少41人喪命。

全球各地近期強震不斷,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許多民眾紛紛感到憂心。(圖/中天新聞,下同) 據《聯合報》指出,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認為,環太平洋地震帶已進入活躍期,而且在2020年前,可能會至少出現一個規模9大地震。由於台灣與日本、菲律賓、中南美洲等國家同處「環太平洋地震帶」(Pacific volcanic seismic zone),不少民眾紛紛感到憂心。 全球地震有所謂的平靜期與活躍期,郭鍇紋表示,依「地震平靜期」統計數據來看,全球每年約發生18次規模7的地震。

有學者指出,環太平洋地震帶進入活躍期,2020年前恐現規模9強震。 距今的上一個平靜期是從1966年到2004年12月25日,期間所有地震相加起來,不到1個規模九的地震;2004年12月26日發生規模9.3的南亞大地震,再次進入活躍期,2005年蘇門答臘附近發生多起8.5以上的地震,2011年日本則出現規模9的311強震。 全球多處強震不斷,美國地質勘探局地球物理學家鮑德溫坦言,難以斷定是否進入地震活躍期。即便科學界在地震活躍期方面並無定論,但郭鎧紋認為,在2020年前,可能會至少出現一個規模9大地震。 此外,日本學者高橋學也在《現代商業》雜誌發文指出,熊本地震可能是南海海溝大地震的前兆,若發生巨大海溝型地震將可能危及台灣、沖繩、西日本和東日本的一部分。不過,台灣地質專家陳宏宇­認為,南海斷層離台灣比較遠,地殼擠壓的影響力會隨著距離遞減,對台灣影響不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