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是一件喜事,但是在整個育兒過程中,不同的育兒觀念也會造成不小的風波,特別是老人總喜歡用一些傳統的育兒方法來應對現在的寶寶,這種觀念是不可取的,如果媽媽發現老人做這幾件事,一定要及時制止喲。
這些育兒做法一定要不得
1、用母乳給寶寶洗臉
民間流傳著用母乳給寶寶洗臉對寶寶的皮膚好,所以很多老人會照這樣做。但是這種方法並不科學,母乳是細菌最好的營養品,長期將母乳塗抹在寶寶的臉上,會導致細菌滋生,反而損傷寶寶的皮膚,使寶寶的皮膚產生紅暈或小膿包。
2、寶寶一哭就喂吃的
寶寶的哭聲有很多的含義,不僅僅是餓了。但是很多老人卻覺得,只要寶寶一哭就是要吃東西,這樣的做法很可能導致過度喂養。過度喂養的寶寶不僅身體會較胖,而且身體各方面機能都比不上正常體重的寶寶。
3、給寶寶穿太多
有一種餓叫奶奶覺得餓,同樣的,還有一種冷叫奶奶覺得你冷。大多數老人都喜歡將寶寶包得嚴嚴實實,無論夏天還是冬天,老人都覺得應該給寶寶穿多點。(對待新生兒尤其如此)其實,寶寶並沒有那麼怕冷,給寶寶穿太多反而會減弱寶寶的耐寒能力,降低寶寶抵抗力,嚴重的還可能引起捂熱綜合症。
4、過度搖晃寶寶
平時哄寶寶的時候,很多老人喜歡將寶寶抱起來搖晃以達到安撫寶寶的效果。但是,過度的搖晃會使寶寶的頭部受傷,變得反應遲鈍。搖晃剛吃過奶的寶寶還可能造成寶寶吐奶,甚至會導致奶液嗆入氣管。
5、口對口給寶寶喂食
口對口給寶寶喂食,也是一種常見的喂食方法。老人怕寶寶吞咽不下去,便把食物嚼碎了喂給寶寶,這種方法對孩子的傷害是極大的。成人每天會接觸很多的細菌,但是成人的抵抗力也是較強的,嬰幼兒的抵抗力較弱,經常性的口對口喂食容易將細菌傳遞給寶寶,使孩子患上胃炎、肝炎等疾病。
如何緩解隔代育兒的矛盾
隔代育兒的矛盾是肯定存在的,畢竟那個時代各種科學知識都還很匱乏,老人們的育兒知識都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民間方法,我們首先應該體諒老人的辛苦,在此基礎上一步步緩解矛盾。
用科學武裝自己
當和老人發生分歧的時候,媽媽一定要用科學武裝自己,用科學的語言給老人解釋,當你拿出事實,講出道理之後,老人也不會那麼固執了,畢竟都是為了寶寶好。
拉上老公做後援
老公在緩解兩代矛盾之中會起到巨大的作用,當和婆婆發生分歧時,一定不要忘了拉上老公做後援,自己說不通的可以讓老公跟婆婆溝通,這樣會事半功倍的。
有意無意向老人灌輸科學
當你讀到一些關於養育寶寶的新聞時,不妨也念給老人聽一聽,讓他們知道不科學的做法對寶寶的傷害是有多大,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家裡的老人,慢慢的他們就能接受媽媽的方式了。
切忌和老人爭吵
爭吵對於緩解分歧沒有一點的好處,平心靜氣的溝通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爭吵只會激化矛盾,為了寶寶而影響了家庭和睦是一件特別不值得的事情。
會長爸比寫在最後
我時常會在文章中寫一些育兒誤區,講一些常用的錯誤,這導致很多媽媽會覺得我是在危言聳聽甚至出來謾罵,她們認為大家都是在這麼帶孩子,都是這麼做的也沒出現什麼問題,我為什麼要跑出來東說西說。
其實我特別的理解這種心態,當自己的一些做法並沒有引起嚴重後果時,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錯了,我想說的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定幾率發生的,就像酒後駕車也不會人人都出車禍,但是你能說酒後駕車就是安全的沒有危險麼?
所以,我建議媽媽們在看這一類文章的時候,不必完全照做,但是也不要急於全盤否定,抱著一種學習的態度,看看哪些地方確實是需要改進的,自己嘗試下,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才能養育出最健康的寶寶。
最後,我想說的是,在講到老人育兒的時候,我並不會說她們全都是錯,一些民間方法確實是實用的,並且老人照顧著更下一代是很辛苦的,我認為每個媽媽不管是對於自己的婆婆還是自己的媽媽首先應該是懷有一個感恩的心,我時常看到一些評論中都是對婆婆的一片謾罵,這讓我覺得很不應該。
作為孩子的媽媽,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在孩子出了問題之後卻一味的責怪對孩子並沒有法定義務的奶奶或姥姥是不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呢?不管怎樣,大家的出發點都是為孩子,出現分歧最好還是採用溫和溝通這樣的方法來解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