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依稀記得我小學時的某一天,中午的電視播著這樣的一則新聞:高中生持刀搶劫「殺富濟貧」,原是網絡遊戲惹的禍。當時覺得他挺「英雄」;現在想想確實有一批學生被洗腦,就像現在「GTA5」、「殺手6」等大型遊戲上線之後一樣,打架、搶銀行又掛在了我們這些成年人嘴邊,更何況那些懵懂的學生們。
很多大型的3D遊戲根本就不允許流入國內,玩家們也只能想盡辦法採用各種「方式」去暢玩這些大作;這些遊戲即便在國外也是標註了「18+」字符,未成年人雖然沒有明令禁止PLAY但也會引起其監護人的重視;一些暴力、血腥等畫面過於真實,對於玩家多少會有些不適。
但是,這些18+的遊戲在最近似乎又被扣上了「反社會」的帽子,你不覺得這很扯麼?
筆者認為如果這些「犯罪」行為,或是人們常說的「反社會行為」只是因為某款遊戲的話,那麼想要管好一個國家那就太簡單了……別賣遊戲機就完了,但這是商人們永遠不會支持的,尷尬的局面至今也不是一天兩天,這種「小題大做」也不是頭一回了。
今天咱們就聊聊每次都被「相關部門」封殺的這些遊戲吧……難道真的要永遠被扣上「反社會」這頂帽子?想繼續看的網友們還是翻到下一頁吧。
扭曲玩家心理?未免太直觀!
18+的遊戲真是反社會的源頭?這件事兒,我真的不敢苟同。
為什麼呢?我不承認我比別人有更強的自製力,在和「戰友們」一塊玩競技遊戲的時候我也經常嘶吼,有時候在家開著YY語音打遊戲時候也會相互埋怨罵大街,直到吵到我爸睡覺過來抽我為止,誰也都不是聖人,這一點無需置疑,咱們是18+,更何況那些18-。
「18+遊戲真是反社會源頭」?說到這裡,我想這裡就要分出「正方」和「反方」了。
說它有關係,那麼其他遊戲國家又有著較低的犯罪率;說它沒關係,那麼我們身邊確實也有受影響的例子;但我們看來這就是又一件「胡說胡有理」的事兒。
暴力遊戲的固有結構限制了年輕人從受害者視角思考年輕人的能力,遊戲中不鼓勵兒童情感的同情,而只是破壞破壞再破壞,體驗到真實社會中不會發生或是你不敢做的一切;而且在遊戲中完成這些「暴力行為」也能夠得到一定的獎勵。
沒錯,這對他們心裡確實有較大的影響,或許這就是對於他們的虛擬與現實誤區吧……但我真的不這麼認為,「磚家」們確實也都「有理有據」,但這是不是未免太直觀了?
必須遭到封殺?只會適得其反!
國內的某「磚家」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玩家們在玩完遊戲隨後的一些行為與其本質存在著因果關係。」
比如美國知名醫生「雷格·安德森」在經過許多實驗研究和審查後,得出的結論:「接觸18+暴力視頻遊戲對產生負面情緒有積極作用,而卻會讓玩家對同情與親社會行為遠離。
終於有個真專家站出來說了句人話!你每天都玩CS,你看到成天有人拿著AK47大街上突突警察麼?
當然,結論是否定的,影響只能是一部分,而良知或許是另一部分。
當這二者相互融合的時候,或許會釀成大禍,也或許是為了某種遊戲物質的痴迷;我不認為每一個反社會行為都和這些血腥場面有關,更不認為「相關部門」去抵制這些「暴力遊戲」會對法制有多大的作用。這種「妾不如偷」的行為只能讓所有玩家們更加的痴迷,結果當然也是適得其反的,不是麼?
「18+遊戲」在國內到底該不該封殺,事實已經說的很清楚。如果僅僅因為「暴力遊戲直觀的導致反社會行為」去封殺這些遊戲的話,我認為這樣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並且也是無稽之談,毫無任何論據;實在是不能予以贊同!
禁止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
我們都是一個個普通的成年人,我們不是瘋子!
一個人接觸暴力很可能有多個途徑。即便是封殺了這些暴力遊戲,他們仍舊能在新聞中、電影和電視上,甚至是大量出現在自己生活周邊的環境接觸到這些「不穩定因素」,我們認為科學家們得出的結論太直觀、太單一併且缺乏對比性,結論只是把傳達的攻擊性和反社會行為結合在了一起,卻不是這種行為的玩家,這一點比較令人想不通。
寫在最後:
文章寫到這,並不是只為了宣洩什麼脾氣,而是覺得很多遊戲追求畫面的真實感所以做的異常逼真,真的不是遊戲本身的錯。我不相信任何研究證明過的暴力遊戲和「反社會行為」之間存在非常絕對的因果關係。
有些理論會是決定在眾人面前看起來非常的荒謬,並且毫無依據;科學未能證明一個決定性的原因,這些大型的遊戲也不該成為整治網際網路優質環境的「刀下鬼」;我知道這一篇文章並不能給這個現狀造成什麼影響,但不說出來確實心理憋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