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欲迫使中國接受賣國協議:北京強硬反擊

@ 2016-04-19

美欲迫使中國接受賣國協議:北京強硬反擊

核心提示: 在台灣問題上,中國無需妥協 許多人認為,台灣是美中關係最危險的引爆點,很可能引發危機和戰爭

台灣軍隊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4月14日文章,原題:在台灣問題上,中國無需妥協 許多人認為,台灣是美中關係最危險的引爆點,很可能引發危機和戰爭。最近,特德·卡彭特在《國家利益》撰文,提出為避免災難性後果,美中台可考慮「芬蘭方案」。

此類提議要求相關各方做出巨大妥協。中國必須放棄對台灣的領土要求。作為交換,台灣和美國要保證結束所有同盟關係。台灣還必須保證拒絕外國駐軍,但讓中國有限駐軍。中國無疑會是最不滿意的一方。中國深知那樣一來,它會不得不做出和兌現過度的讓步。

簡言之,北京將是最大輸家。同時,美國將是最大贏家。因為無論是和平時期還是戰時,台灣對美國均是累贅多於資產。至於對台灣的戰略利弊,台北應無多少遺憾之處。畢竟,方案服務於台灣的中期目標,即維持事實上的獨立。

事實上,筆者不相信北京會考慮此類提議,因為台灣對中國的意義不同於芬蘭對蘇聯的意義。蘇聯同意「芬蘭方案」確實付出了政治和地緣戰略代價,但與中國人的犧牲比起來還是微不足道。

出於政治上的原因,讓中國領導層放棄台灣是不可想像的。台灣攸關中國共產黨的合法性,永久失去台灣無疑會導致中共國內政治影響力和支配地位大降。另外,台灣曾被大國從中國那裡奪走。當時中國貧弱,不是大國。北京恢復對台灣的控制,將意味著結束世紀屈辱,象徵中國重返世界大國之林。

地緣戰略考量也阻止中國做出蘇聯那樣的讓步。台灣不同於芬蘭,它更像冷戰時的德國。控制台灣將加強中國在西太平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給予中國更廣闊的防禦縱深應對美國侵入。

台灣重要地理位置

此外,由於中心地理位置,台灣亦可成為控制進出東海和南海的門戶。

出於上述原因,中國不會做出重大讓步。目前,中國軍事和經濟力量增長快於美國。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的發展步伐可能繼續保持對美國的優勢,從而不斷縮小兩國的軍事和經濟差距。

有報道稱,現在中國還不夠強,萬一近期東亞爆發戰爭,中國也無力挑戰美國。可是,既然在我們祖輩時代,積貧積弱的中國都絕不在台灣問題上妥協,那麼憑什麼現在已是超級大國的中國會做出那麼大的讓步?

亞洲3大議題:一是中國 二是中國 三是中國

4月11日,中國-東協中心與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在北京聯合舉辦「紀念中國-東協建立夥伴關係25周年國際研討會」。會議邀請東協副秘書長、東協十國駐華大使、東協各國專家學者和國內有關研究機構資深專家及政府官員40餘人與會,繼續貫徹我國周邊外交「親、誠、惠、容」理念,推廣打造「一帶一路」倡議,推動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

中國與東協應著眼大局 深化友鄰關係

在開幕式上,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蘇格強調了「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重要性。他表示,各國在面臨不同利益時要本著大局觀、通過溝通對話解決問題,這一點十分重要。所謂的大局觀就是要意識到,中國和東協國家是重要友鄰。很多事情可以選擇,唯獨自己的鄰居是不能選擇的。因此,雙方應進一步深化友鄰關係。蘇格指出,中國與東協需要在經濟、安全以及人文方面進行重要合作。雙方需要推動區域一體化來促進世界經濟發展,也要通過安全對話建立利於本地區的安全架構,還要通過人文交流來互贏共存。

中國-東協中心秘書長楊秀萍在致辭中表示,2016年是紀念中國-東協建立夥伴關係25周年,也是中國-東協教育交流年,因此,這一年格外重要。1991年,中國與東協開始正式對話。到現在為止,雙方已經取得了豐碩的合作成果。此次會議的目的在於回顧總結過去的經驗,探索未來深化合作的可能。希望各方能夠藉此平台,推動中國與東協各國之間的進一步對話,促進合作,將各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轉化為切實的成果。

「亞洲有三大議題:一是中國,二是中國,三是中國」

東協副秘書長穆赫坦博士在主旨發言中,進一步強調擁有大局觀的重要性。在描述東協的前景時,他表示,各國需要「攜手前行」。

穆赫坦說道:「在亞洲有三大議題被人們經常談起,一是中國,二是中國,三是中國。中國是一個重要存在。中國的崛起及影響力令全世界矚目。」他指出,這樣的趨勢仍在繼續。與此同時,東協也經歷了飛速的發展,受到世界的關注。2014年東協10國經濟總量達2.4萬億美元,成為世界上第七大經濟體。

在亞洲發展的大背景下,穆赫坦表示,不知為何總有人將中國的崛起看作為挑戰,對美國來講尤為如此。人們把中美關係看做「龍和鷹」的大國角力。在南海問題上,一些東協國家採取了「競爭對抗」行為;美國連續開展「自由航行」行動,中國對主權的聲索引發了一些對於「地區衝突加深的憂慮」。因此,東南亞地區成了各國競爭、大國角力之地。

但是,穆赫坦強調,在中國與東協的關係中,南海問題只是一小部分,各方更應擁有大局觀。中國與東協開展了廣泛合作,在經濟、社會以及人文等層面彼此緊密相連。雖然各國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分歧,希望大家能夠著眼於亞洲地區的快速經濟發展和取得的各項成就,在大局觀下解決問題。穆赫坦還指出,遠親不如近鄰,東南亞各國作為好鄰居,不應迴避彼此,在位攜手前行,才能走得更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