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芝爆鴨脯
去年我們研發的靈芝菇鴨脯,一年下來賣出了集團(所有連鎖店)幾千萬元、單店200多萬元的好成績。真是小鴨脯,大贏利啊!
賣點:靈芝菇別名白靈菇,是一種高檔菌類,具有滋補的功效。
鴨肉為餐桌上的上乘餚饌,也是人們進補的優良食品。但在中醫看來,鴨肉性味甘、寒,入肺胃腎經,有滋補、養胃、補腎、止咳化痰等作用。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寒、食慾不振的人卻不宜食用。而靈芝菇的溫補效果恰能與其互補,這樣的搭配組合堪稱絕配。加之菜名中的「靈芝」較為吸引人,此菜一經推出,大受歡迎。可見好的組合能給菜品大大加分。
原料:鴨脯肉100克,靈芝菇150克,四米料頭10克。
調料:干鍋醬20克,濕澱粉、李錦記天成一味、風味豆豉醬各5克,鮮檸檬汁、蔥油、黃油各15克,蠔油3克,味達美老抽2克,色拉油400克(約耗50克),高湯500克。
製作:1.靈芝菇切成一指條,下入五成熱的色拉油中炸至金黃出香,用高湯煨至入味。
2.將鴨脯肉切成0.2厘米厚的片,加入家樂干鍋醬、李錦記天成一味,擠入鮮檸檬汁,拌勻後醃製入味。
3.不粘鍋上火,放入黃油10克慢慢燒熱化開,放入鴨脯肉,兩面煎至八成熟,撈出瀝油。
4.另取圓底淨鍋上火,內放蔥油10克,下入乾鍋醬5克,煎鴨肉的原汁一半,放入煨好的靈芝菇炒香裝盤。
5.鍋內放蔥油、黃油各5克炒香四米料頭,爆香乾鍋醬、風味豆豉醬,加入高湯10克,放入煎好的鴨脯肉,調入老抽、蠔油,收濃芡汁即可。
特點:豉香微辣,咸鮮適中,回口微甜,口味豐富。
干鍋醬與檸檬汁一起醃鴨脯:原來在製作鴨脯肉菜品時多用醬油、蠔油醃製,而此菜大膽地採用乾鍋醬來醃製,這樣成菜鮮香味和醬香味會更濃、更特別。同時我們還加入了幾克檸檬汁,千萬別小看這點檸檬汁,它的酸味與乾鍋醬融合能產生獨特的香氣,這也是此菜的一大秘密。同時醃製時放入鮮檸檬汁可讓肉質更嫩,但不能太多,多了酸味太重影響口感。
滑油變油煎:此菜改變中餐滑油的做法,改為用黃油煎製而成,能更好地為鴨肉增加濃濃的奶香味,使鴨肉的檔次提高了不少。
炸後再煨更筋香:我們常用做法是先拿新鮮白靈菇用高湯煨制入味,再改刀燒製或過油炸,但成品有一股異味。在製作此菜時改為先將菌菇改刀,直接入油炸香,再用高湯煨至入味,菌香味更足、口感更佳。
煎鴨原汁不能丟:鴨肉含水量大,煎製後會出現一些湯湯油油的液體。這些液體可不能丟,在此菜中用黃油煎出的鴨汁原湯留用,在燒製時加入,更能保證菜品的原汁原味。同時相當於將煎過的黃油再次入菜,既能為成菜增加奶香味,又能節約成本。
農家醬燜鴨
這道菜是農家土做法中改良而來,鴨子與土豆搭配,全程不加一滴水,放入高壓鍋以生菜籽油壓制,鴨子中被逼出的油分全被吸進土豆裡,土豆比鴨子還好吃。
此菜如今在店中每天能賣到50份,客人點菜時都不看菜單,就說一句:「給來一份用土豆燒的那個鴨子。」
製作(兩份量):1、土鴨1隻(淨重約800克/只)宰殺治淨,切塊後衝去血水;土豆800克去皮切塊。
2、鍋入菜籽油400克燒至四成熱,放入薑片10克、花椒8克、八角2個爆香,下入鴨塊小火煸炒出香,放入土醬油20克、甜麵醬40克、郫縣豆瓣15克小火炒5分鐘,待鴨皮上色時關火,盛入墊有土豆塊的高壓鍋中,上汽後小火壓6分鐘,取出潷去多餘油分即可裝盤走菜。
技術關鍵:1、土豆最好選擇紅皮黃心的,壓制後不易散,能保持形狀完好。
2、壓制時,土豆在下、鴨肉在上,這樣不僅可防止粘鍋,且土豆能充分吸收鴨子和醬料的香氣。
3、製作這道菜,一次最多兩份,如果放入的原料過多,很難將鴨肉的油分充分壓出,成菜口感油膩,且土豆香味不足。
干鍋野鴨
此菜售價108元日均銷售40份適合在中高檔次餐廳推出。
經全國多家餐廳試推,此菜在南昌,武漢,長沙等地湘菜餐廳銷售都很好。
菜品心得:野鴨加入大量的油脂燜制後,肉質肥美而不油膩,香味更加充足。搭配板栗肉一起烹調,板栗緩解了菜餚的膩口感,增加了清香味。
原料:野鴨1隻(淨重750克),蔥絲6克,紅椒絲2克。
調料:醃料(蔥段、薑片各10克,鹽3克,料酒15克),香料(八角2個,香葉10片,丁香15克,山柰5克),雞油、蔥油各250克,醬料(海鮮醬15克,排骨醬、柱侯醬各10克,十三香5克),小料(乾辣椒25克,花椒5克,蔥段、薑片各10克),高湯300克,鹽3克。
做法:1.野鴨處理乾淨,衝去血水,剁成重約30克的大塊,加入醃料醃製30分鐘。
2.鍋內放入蔥油、雞油,燒至四成熱時,下入鴨子塊,中小火一直炒製肉質變色,放入小料、香料,繼續炒製1分鐘,放入醬料、清水300克,大火燒開,改小火燜至肉質成熟。
3. 客人點菜時,取野鴨放入鍋內,翻炒均勻,收汁,出鍋撒蔥絲、紅椒絲點綴。
湘味鹽水鴨
鹽水鴨又叫桂花鴨,這是因為用桂花開放時節前後的鴨子製作此菜味道最美,所以得此美名,其製作歷史距今已有上千年。
管理團隊將這道菜加以改良,融合到湘菜一些特別的處理方法,我們團隊製作這道湘味鹽水鴨有幾句口訣:「炒鹽醃、老滷敷、吹得乾、焐得熟」,其出品標準是「皮白肉紅骨頭綠」。
炒鹽醃內灌外搓
此菜選用放養的麻鴨製作,最好是八、九月份的鴨子,這個季節稻穀充足,鴨子豐腴鮮美,不肥不瘦。鴨子宰殺後從翅膀底下開一個兩寸長的小口,把內臟掏出來,洗淨血水。接下來要炒熱鹽:淨鍋下粗鹽100克,加入花椒5克、桂皮、生薑、香蔥、五香粉各適量中火炒熱。然後把炒熱的鹽從刀口處灌入鴨膛內晃勻;將剩下的鹽搓在鴨子外面,「內外夾擊」,夏天醃製1小時,冬天醃製2小時。
炒鹽醃內灌外搓
此菜選用放養的麻鴨製作,最好是八、九月份的鴨子,這個季節稻穀充足,鴨子豐腴鮮美,不肥不瘦。鴨子宰殺後從翅膀底下開一個兩寸長的小口,把內臟掏出來,洗淨血水。接下來要炒熱鹽:淨鍋下粗鹽100克,加入花椒5克、桂皮、生薑、香蔥、五香粉各適量中火炒熱。然後把炒熱的鹽從刀口處灌入鴨膛內晃勻;將剩下的鹽搓在鴨子外面,「內外夾擊」,夏天醃製1小時,冬天醃製2小時。
老滷敷水鹽比例5∶4
將醃好的麻鴨泡入老滷水中,夏天泡4小時,冬天泡6小時,讓其充分入味。這裡所用的老滷是一款極鹹的鹽水,初始老滷是這樣調製的:100斤清水加入80斤鹽、適量生薑、蔥、八角燒開放涼,之後即可放入鴨子浸泡(份量以鹵水能淹沒原料為準),泡一批鴨子之後要將老滷水清理一下:燒開,打掉浮沫,然後根據鹹度補清水和鹽再次燒開。
吹得乾浸泡好的鴨子撈出瀝乾鹵水,然後掛在通風處吹3-4小時至半乾。
焐得熟清水煮、不沸騰
看到這裡,很多廚師可能會想:麻鴨用粗鹽醃、鹽水浸泡,那會不會太鹹?不會的,因為接下來的一步鴨子要入清水煮製,即「焐得熟」。煮時,鴨子會慢慢往外吐鹽分,待其成熟時,鹹度剛剛好。具體做法是:鍋下清水、適量蔥薑、八角、料酒燒開,下入鴨子,重新燒至95℃(此時水面的狀態為冒「魚眼泡兒」,千萬不能把水燒沸,否則鴨子水分流失),然後以微火保持此溫度焐煮。20分鐘之後要提起鴨子,倒出鴨腹內的水,然後再放入水中繼續焐25分鐘。這是因為一開始放鴨子時,水溫降低了,所以灌入鴨腹內的水溫度要比外面的水低,如果不換一次,則鴨子內外受熱不均。
此處還需要注意:1、清水內不要再放鹽,而且清水一定要淹沒鴨子,這樣才能充分吐鹽,煮後鹹度適中。
2、放入鴨子之後嚴禁再次煮沸,水溫要保持95℃。蛋白質85℃即可凝固,因此完全可以將鴨子製熟,而且還能保持肉裡的水分和鮮度。一旦水溫達到100℃,鴨肉裡的水分會蒸發,鮮味就流失在水中,變成了「燉鴨湯」。
做好的鹽水鴨皮白、肉紅均好理解,但為何骨頭是綠色的?其中的道理有點兒「拐」:骨頭內部本是紅色的,這紅色來自含鐵的血紅蛋白,而在與濃鹽水的一系列關聯反應後,紅色的鐵元素轉換成綠色的鐵離子,一句話:骨頭綠的是上品。
招牌特色鴨
改自傳統菜「油泡鴨」,鴨塊高壓時加入料油和大量酒釀,不加一滴水,出品絲毫不油膩。改良後的鴨肉聞起來香味撲鼻,吃起來滋味更足。
並帶有烤鴨的酥香口感,入口有嚼勁,回口微甜,推出後讓食客連連稱讚,不久就成了每桌必點的招牌菜。
製作:1、鴨子1隻(約1000克)治淨後斬成小塊,入清水中汆3分鐘備用。
2、鍋入色拉油1000克,燒至四成熱時下入蔥段50克、薑片50克、蒜瓣50克、小洋蔥頭6個、香菜段50克、香蔥段100克炸香,潷出小料,與料油分開保存。
3、高壓鍋內鋪竹篦子,入鮮香茅草段30克墊底,倒入酒釀1瓶(約500克)、自製醬汁100克,再放入步驟2中炸香的所有小料,之後再鋪一張竹篦子壓住。
4、鴨肉塊置於竹篦上,倒入料油,以能剛好沒過鴨子為宜,再加蓋上汽壓20分鐘。
5、揀出壓好的鴨子裝盤即可走菜。
自製醬汁:生抽5克、雞粉10克、美極鮮15克、白糖30克、雞汁40克、蜂蜜50克、財神蠔油55克、安哥紅糖水90克、老抽110克調勻即成。
製作關鍵:鴨子的壓制時間很關鍵,用的都是2年生的老鴨,一般壓20分鐘就可以。時間過短鴨肉不熟,時間太長則鴨肉過爛。
干鍋私房鴨
鴨肉與苦瓜同為涼性食材,是夏日消暑的最佳搭配,但傳統做法將苦瓜與鴨肉同燒,其苦味太「厚」。
鴨塊提前製好,走菜時再加入苦瓜略炒,帶火上桌,苦味在食用過程中才慢慢滲出,微苦回甘。我們使用的這種方式既達到了敗火的效果,又將苦味保持在了易被客人接受的程度。
提前預製:1、選淨重約10斤的麻鴨2隻,治淨切塊,加入鹽40克、味精10克、乾黃椒50克、乾香茅10克、八角5克、桂皮5克拌勻醃製2小時。
2、將醃好的鴨塊去除醃料,鍋滑透,入菜籽油30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鴨塊大火爆炒至鴨皮膨脹、表面起白色小泡。添高湯至剛剛沒過鴨塊,大火燒沸,轉小火煨15分鐘,至湯汁還剩一半,關火將鴨塊晾涼後裝保鮮盒,入保鮮冰箱保存。
技術點:鴨子爆炒時火一定要大,一是因為在鴨子製作過程中沒有放酒去腥,需要通過爆炒的方式將腥味炒出。二是要將鴨油和鴨子的香味炒出來,成菜香味才會濃。
走菜流程:1、螺絲椒4個,去籽切滾刀塊與鮮苦瓜圈100克一起入五成熱油中炸成翠綠色撈出。2、鍋內下入鴨塊和鴨湯共約350克大火燒熱,將湯汁收至只剩下薄薄的一層,下入預製好的螺絲椒和苦瓜圈翻勻立刻出鍋。
特色原味鴨
長沙市面上大多數乾香口味的鴨子是先用高壓鍋壓熟,走菜時再煸炒,乾爽有餘但香味不足。胡大廚還原了傳統做法,發揮蒸菜「有味使之出、無味使之入」的特點,用蒸鴨子的油(以下簡稱鴨油)將鴨子炒香再加酒煨幹,淋鴨油封保鮮膜乾蒸2個小時,一面蒸出鴨肉本身的香味,一面使鴨肉充分吸收鴨油中的香料味。鴨油沒有與食客接觸過,並非「口水油」,可以反複使用,油中積累的香料和鴨肉的香味越來越濃,用鴨油蒸出的鴨子也會越來越香。
提前預製(20隻):1、選淨重約2斤的老水鴨20隻宰殺治淨,切塊待用。
2、鍋入鴨油10斤燒至六成熱,下鴨塊,中火翻炒至鴨塊表皮收縮,呈淺咖啡色,下乾黃椒2斤、八角150克、桂皮150克、香葉100克炒香,加入鹽200克、啤酒4瓶、花雕酒4瓶,大火燒沸,轉小火加熱30分鐘,把酒火靠幹。
3、將鴨塊撈出,平均分成20份,分別裝入20個瓷盤中,炒鴨子的油打去料渣,均勻地淋在20份鴨塊上,封保鮮膜入蒸箱蒸2小時,取出去掉保鮮膜,將鴨油潷出納盆,鴨塊分別封保鮮膜入冰箱冷藏。
走菜流程:取一份預製好的鴨子,淋鴨油100克,封保鮮膜入蒸箱內蒸10分鐘,去除保鮮膜,將油潷出即可上桌。潷出的油納盆用保鮮膜封好待下次使用。
技術點
1、鴨子的香味是蒸出來的,但其乾爽的口感卻是翻炒和煨出來的,為了達到鴨子的乾爽,翻炒和煨制的時間一定要到位。翻炒時要將鴨子表面的水分炒乾,鴨塊表面略帶「焦糊相」且鴨油中再沒有氣泡冒出方能進行下一步操作。加酒煨制是鴨子二次去水的過程,所以一定要將鍋內所有的酒汁火靠幹,否則鴨子不但不幹爽,而且去腥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2、鴨子在蒸製、保存時一定要封保鮮膜,否則鴨子吸收水汽,影響口感。
3、這款鴨子在店裡的銷量非常大,都是當天做當天賣完,有時甚至一天要做兩次,所以我們通常將剛做好的鴨子冷藏保存,但如果當天賣不完,就必須放入冷凍層,否則鴨子表面口感極易變柴。
麻辣口水鴨
這道鴨子是我們在成都某店店中涼菜的銷量亞軍,僅次於芝麻雞,秘訣就在於我們自製的一款花椒鹵水,用到了青、紅、鮮三種花椒,與清水按照1:10的比例熬成,鴨子走菜前還要在表皮刷上一層藤椒油,麻香味道非常濃。
花椒鹵水製作:1、青花椒、紅花椒各500克、小茴香40克、排草、靈草、南薑各20克、白荳蔻15克、草果5個、肉荳蔻5個、丁香3克,入清水浸泡30分鐘,投入三成熱油煸香,撈出瀝油備用。
2、鍋入菜籽油500克燒至四成熱,加入大蔥段、薑片各150克、香蔥100克、洋蔥80克小火炸香,倒入清水30斤燒開,放入香料以及鮮花椒500克、鮮紅小米辣250克,調入生抽200克、美極鮮150克、冰糖120克、鹽40克、雞精30克,大火燒開轉小火熬35分鐘,待香味逸出即可使用。
做法:1、仔鴨6隻(淨重約1800克/只)宰殺治淨,加鹽、味精、白鬍椒粉、料酒碼味去腥,撈起放入花椒鹵水中火鹵30分鐘,關火浸泡20分鐘,撈起掛於通風處晾30分鐘。
2、走菜時取仔鴨半隻斬塊,整齊地碼入盤中,在表皮刷一層藤椒油即可走菜。
鐵鍋燜鴨
鐵鍋燜鴨它採用黔東南特有的香料,精選宰殺後的極品老鴨,經過「一炒、二燉、三燜、四涮」,充分保留鴨子的原汁原味和營養成分,鴨皮香酥可口,鴨肉細嫩爽滑,並帶有濃郁香味。夏天吃乾鍋冬天吃完鴨肉,加湯涮著蔬菜吃。
原料:普通鍋售價88元/鍋,包括2千克鴨肉、4個鴨腿、6片鴨頭(3個鴨頭一剖為二)。精品鍋售價108元/鍋,包括1500克鴨肉、8個鴨腿、8片鴨頭。
調料:鐵鍋燜鴨1---4號秘方各一份,色拉油80克,啤酒30克,白糖35克,味精30克,辣椒15克,花椒10克,蔥段、薑片各20克,蒜子30克,醬油3克,高湯300克,白芝麻和芫荽各12克。
鐵鍋燜鴨1號秘方:白蔻5克,白芷25克,肉桂15克,薄荷、香葉、桅子各20克,草果、陳皮、八角各10克。
鐵鍋燜鴨2號秘方:乾辣椒、鮮花椒各50克,香茅草、乾薑、生地各20克,草果30克.胡椒10克,砂仁15克。
鐵鍋燜鴨3號秘方:李錦記香辣醬10克,臘八豆40克番茄醬30克,辣妹子15克,三五火鍋底料25克,冰糖5克,豆豉4克。
鐵鍋燜鴨4號秘方:肉桂、香果、花椒、香茅草各15克,小茴香、良薑、肉荳蔻各10克,八角20克,中粗辣椒麵30克,丁香5克,白芷、辣椒各25克。
製作方法(以份計):
(1)一炒:將老鴨剁成4厘米見方的塊,與鴨腿一起悼水,加入黔東獨制的鐵鍋燜鴨1號秘方及色拉油80克,微火炒10分鐘炒出香味,加入啤酒30克續炒5分鐘,出鍋放入不銹鋼桶中。
(2)二燉:不銹鋼桶中炒好的的鴨子加水浸沒鴨肉,大火燒開,放入白糖30克,味精20克,加入鐵鍋燜鴨2號秘方,用微火燉40-50分鐘。
(3)三燜:將燉好的老鴨撈出(鴨湯留用),加辣椒15克,花椒10克,蔥段、薑片各20克,蒜子30克,鐵鍋燜鴨3號秘方,雞精、味精各10克,白糖5克,醬油3克,高湯300克,微火將汁燜幹呈醬色(充分突出鴨肉的香味),盛入鐵鍋中,放上鹵熟的鴨頭,撒炒熟的白芝麻和芫荽各12克即可。
(4)四涮:吃完鴨肉、鴨腿、鴨頭,將預留的老鴨湯用湯壺加入鍋中燒開,下洗淨的蔬菜燙食,突出鐵鍋燜鴨原汁原味,使人食之口齒留香,回味無窮。
鴨頭滷製方法:
紅曲米15克,鐵鍋燜鴨4號秘方加水1千克熬製成汁,下鴨頭鹵熟。
砂鍋醬香鴨
這道菜選材比較特別,用的是兩年生、重約一斤三兩的野鴨,這種養殖的野鴨肉質緊實,適合做口味乾香的菜品。
但腥味較重,為此在炒製過程中烹了兩次白酒,並在出鍋前淋入了少許木姜子油,木姜子油味道略帶刺激性,去腥效果極佳,鴨塊吃起來帶有檸檬的香氣。
自製野味醬:永豐辣椒醬2400克、阿香婆辣椒醬1800克、芝麻醬200克、花生醬200克、十三香20克、孜然粉50克拌勻封保鮮膜入保鮮冰箱保存。
製作流程:
1、野鴨20隻用噴槍將表面細毛燒淨,去除內臟斬塊,加適量的鹽、蠔油、老抽、料酒、蔥薑抓勻,入鍋內四成熱的油中炸至表面起小白泡,撈出瀝油。
2、鍋留底油,加蔥薑煸香,下入鴨塊翻勻,烹入紅星二鍋頭60克,大火炒出酒香,再次烹入60克白酒,炒出鴨香味,將酒收乾,下入自製野味醬1000克和少許八角、香葉炒勻炒香,倒入3瓶啤酒,加高湯沒過鴨子,大火將湯汁燒開,將鴨塊帶湯分別裝入幾個高壓鍋中,上汽後再壓8分鐘,晾涼後將鴨塊挑出,分20份裝入碗中,封保鮮膜入冰箱,鴨湯濾去料渣待用。
3、走菜時鍋入色拉油,加入大蒜子煸香,下入鴨塊炒勻,加雞精5克、味精5克、胡椒粉少許炒勻炒香,加入鴨湯500克,大火收至湯汁濃稠,淋少許紅油和木姜子油翻勻,即可出鍋。
湘式烤鴨
北京烤鴨天下聞名,但南方人對北方口味的烤鴨不容易接受,湘廚廚房管理團隊推出一道湖南特色湘菜「湘式烤鴨」,此選用的是江南湖泊裡56天生長期的小湖鴨(麻鴨和米鴨的「混血」),因湖鴨沒有填鴨那麼肥壯,烤好後無法像北京烤鴨那般用刀將皮肉分離。
所以要為每隻鴨子配上一把剪刀,上桌後由服務員當著客人的面,好似裁縫那樣將鴨骨與鴨肉剪開,帶皮的鴨肉裹入捲餅,外皮香脆並有黃酒香,而鴨骨則成為又一道下酒好菜。
原料:小湖鴨10隻(750克/只)。
調料:雜菜2000克(雜菜的種類隨季節而定,冬天可用胡蘿蔔、大白菜,夏天則可換為蒿子稈、圓白菜等),黃酒1000克,自製淮鹽50克,薑片100克,香蔥結100克,香葉30克。
製作:1、小湖鴨在頸部割開放血,更多特色湘菜就在湘菜廚師唐傑網站,從屁股處開口掏出內臟,放入80℃熱水中浸泡、去毛,撈出洗淨後瀝乾水分,放入盆中加淮鹽揉搓,使味道充分滲入鴨身,放置一旁醃30分鐘。
2、雜菜加清水500克入攪拌機打碎成汁,倒入盆中加黃酒、香蔥結、薑片、香葉拌勻,放入鴨子浸泡醃製3小時。
3、醃好的鴨子取出,在每隻鴨子的腹腔中填入從盆中撈出的香蔥結10克、薑片10克、香葉3克,用竹籤將鴨肚子縫起來。
4、將管子從鴨脖子割開處伸到其與胸腔相連的位置,吹氣使鴨身飽滿。將吹好氣的鴨子放入用10瓶白醋、6斤大紅浙醋、1斤蜂蜜調成的脆皮水裡涮上三四次,掛起用電風扇對著吹5小時風乾。注意掛的時候鴨脖子要彎折90度別在鐵架上,起到「密封」作用,使鴨子腹腔變成一個密閉空間。
5、風乾好的鴨子放進烤爐,140℃-150℃烤30分鐘,鴨子的胸腔下陷,這就是烤熟了。烤好的鴨子帶著配料上桌,由服務員當著客人的面用剪刀將骨、肉分開即可。
淮鹽製作:1、八角10克、荳蔻3克、山奈3克、小茴香4克、花椒8克、砂仁10克、肉桂4克、乾薑8克、陳皮3克、甘草3克、丁香4克混合打碎製成香料粉。
2、炒鍋燒熱,下入粗海鹽3500克小火翻炒,待用手伸至鍋子上方感覺熱氣冒出,放入五香粉拌勻成淡棕色,小火翻炒1分鐘,等到香味飄出時關火,晾涼後盛入容器加蓋保存。
金牌烤乳鴨
批量加工:1、選700克/隻的雲南宜良乳鴨殺洗乾淨,從肛門處開刀,去掉內臟,泡淨血水。2、蔬菜汁加入檸檬片調勻,放入乳鴨浸泡醃製半小時,撈出後沖洗乾淨,內外抹勻鴨鹽,放到保鮮冰箱內醃製8小時,取出沖洗表面,掛在鉤子上。3、將脆皮水燒開熬勻,趁熱淋在鴨身上使其表皮收緊上色,然後掛在通風處,秋冬自然風乾3-4小時,春夏風乾6-8小時。4、處理好的乳鴨放入燜爐,大火烘烤8分鐘,轉小火繼續烤12分鐘,關火利用餘溫燜10分鐘即成,配送到各店。
走菜流程:鍋下寬油燒至七成熱,舀起熱油反覆淋在乳鴨上至色澤紅亮。上桌後服務員先為客人展示整鴨,然後剪成塊,即可食用。
鴨鹽的調製:淮鹽(即五香鹽)200克、味精30克、沙薑粉20克、白糖粉15克、花椒粉15克。
特點:外脆里嫩,鴨肉鮮香。
製作關鍵:乳鴨肉嫩,脂肪少,因此不能大火久烤,烤定型後就要轉小火慢烤,整個烤製時間也不能太長。
炸紫酥肉
「北京烤鴨的美名享譽中外,豫菜中有兩款可與其媲美的'烤鴨',一款是汴京烤鴨,另一款是號稱'賽烤鴨'的紫酥肉。
紫酥肉這道菜選擇的其實是常見的豬五花肉,但成品卻與烤鴨有三像:一是外形像,豬肉片成片上桌,表皮紅亮似鴨皮,切面白嫩如鴨肉。二是形式像,肉片跟甜麵醬、蔥白段、荷葉餅上桌,與北京烤鴨一個風貌。最重要的就是口味極像,紫酥肉表皮酥脆,白肉細膩,更多特色湘菜就在唐傑湘菜廚師網,口味似烤鴨卻更勝烤鴨。
相傳此菜在清末時曾呈獻給經開封回輿北京的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其獨特的口感和形象讓他們半天沒猜出是豬肉做的,並最終博得了二人的讚許。此菜經數代傳承,躋身河南十大傳統名菜之一。」
一塊豬肉怎麼會做出烤鴨的神韻?這是我學徒時非常困惑的問題,很多師傅也因為沒有掌握精髓而做不到位,肉片要麼硬了、要麼膩了。
後來我發現,這菜的技巧就是一層窗戶紙——一捅即破,不過是靠「片皮、抹醋、一把竹籤」三個要點。
初加工:老湯煮豬肉香味留鍋中
此菜最好選擇肥瘦厚度基本相等的豬五花肉,花色好看,吃起來有肥而不膩的效果,而且久煮不爛。
豬五花改成長方塊,每塊約一斤二兩重,先放火上將表面的豬毛燒掉,再入骨頭湯內煮製。煮豬肉時不用專門吊一鍋高湯,每個酒店都會有一個吊高湯的湯鍋,可以直接將豬肉放入這個湯鍋中煮製。酒店湯鍋中本來就有大量的雞架子、豬骨頭,豬肉放進去煮出血水,煮至定形。肉湯煮肉味更香,而且在此鍋中煮豬肉,也可以讓豬肉釋放出的肉香留在湯鍋中,一舉多得。豬五花肉入湯鍋,開大火,保持有大氣泡翻滾狀態煮20分鐘,至肉塊煮透,即可撈出。
改刀:豬皮片一半變身薄鴨皮
煮好豬肉就該改刀了,先從中間一劈二,切成兩個8厘米長、4厘米寬、5厘米厚的塊,之後,實施「讓豬肉變烤鴨」的第一步——片豬皮。
很多師傅做出的紫酥肉皮厚肉緊,入口發韌,原因就是片豬皮這步「偷工」了。豬皮要片,但不全片,只片掉豬皮的二分之一,約留0.2厘米厚的豬皮在豬肉上。這步十分考驗師傅的耐性和刀工。而只有這個厚度,炸製後才能呈現出焦酥的口感。
蒸製:一把竹籤,邊扎邊醃
改好刀的豬肉依然塊大肉厚,但成菜中每一片卻都滋味十足,這主要來自於醃製時使用的一把竹籤。
先取鹽、料酒、蔥薑、丁香、花椒、八角拌勻,再均勻塗抹到豬肉塊四周,塗抹時要拿一把竹籤,不停在豬肉表面扎孔,然後醃製20分鐘。
醃豬肉時加丁香可以提香,加花椒、八角可以去腥,其他香料都有雜味,會遮蓋肉香,所以不用。醃好的肉塊放入盤中,上籠乾蒸20分鐘,潷掉蒸出的肉汁備用。
入油炸:抹三遍香醋入四遍油鍋
要想將豬肉塊炸透,需要四下油鍋,後三次下鍋前,還需要在肉皮上塗抹一層香醋,這是讓肉片形似烤鴨的第二步——上色、起脆。
取蛋清1個、澱粉25克調勻,均勻抹在肉塊表面。
入六成熱油中炸5分鐘撈出,然後迅速取香醋抹在肉皮表面(只需要抹肉皮)。
再入六成熱油中炸5分鐘,撈出後繼續在表面抹香醋。肉皮共需要抹三遍醋,抹完即下入油鍋,炸的次數少了,肉皮達不到焦酥效果;炸的次數多了,肉皮很易炸老變硬。炸時火候最好控制在六成熱,此油溫下肉塊吸油最少,若高過六成,豬皮就會膨脹,出現起泡現象。一旦表皮起泡,則肉裡面的油分就出不來,導致入口油膩。這裡還有一個細節,就是每次抹香醋的同時,用竹籤再扎一遍豬皮,可幫肉皮出油,同時也能扎破皮表面的泡泡,讓困住的油分流出來。
炸好的豬肉改成3毫米厚的片,配蔥絲、甜麵醬、荷葉餅上桌,表皮入口有嚼勁,肉質入口即化,美味非常。
鹽焗白鶩鴨
旺銷理由:用沙薑粉、鹽焗雞粉、黃薑粉等料熬製的滷水鮮味濃郁,用於滷製鴨肉,風味獨特。
原料:淨白鶩鴨1隻(淨重800-900克),黃瓜片100克。
調味:沙薑粉、鹽焗雞粉各20克,香麻油100克,桂花醬50克,特色鹵水2千克。
特色鹵水配方製作:
將雞架骨、豬棒骨各1000克,龍骨500克分別放入沸水中,大火汆5分鐘,撈出控水,放入不銹鋼桶中,加入泉水10千克,大火燒開,改小火熬至湯汁剩餘5千克時放入200克沙薑粉,250克鹽焗雞粉、100克黃薑粉,125克冰糖,100克蔥段、100克薑塊,150克鹽,150克家樂雞精、100克味精調味,熬至濃香即成。
製作方法:
(1)白鶩鴨洗淨,入沸水中大火汆3分鐘,撈出控水,放入特色鹵水中,大火燒開,改小火煮30分鐘,離火浸泡5-6小時,取出後將白鶩鴨對剖,再改成重約20克的大塊。
(2)黃瓜片擺入盤中,將鴨肉擺放在黃瓜片上
(3)沙薑粉、鹽焗雞粉、香麻油調勻成香麻醬,裝入味碟內;桂花醬也裝入味碟內
(4)鴨肉配兩款醬料上桌蘸食(桂花醬也可以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