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 7 個新手錯誤 ,愛上騎車上下班

@ 2016-04-17

如果你剛剛開始選擇騎車通勤,

那以下一些細小方面的建議將給你的騎行帶來很大改變。

這些貼士涵蓋了從出行準備到上路的習慣,再到車輛設置的內容,適用於每一位新手。

1. 沒打足氣的車胎

你都想像不到路上有那麼多騎車通勤的人其實是沒有打足氣的,

低氣壓不僅會增加爆胎的風險,還會拖慢你的騎行速度,

讓車圈更易受損。養成每周檢查胎壓的習慣,確保它沒有過度漏氣。

正規廠商都會將建議的胎壓範圍寫在胎邊,給你恰當的參考。

2. 過乾的鏈條

有些人在騎行的時候,能讓你在一里外就聽到他們,

咔咔作響的傳動系統讓人心煩。

過乾的鏈條不僅會拖低你的踩踏效率,

也會加速對傳動系統的磨損 —— 它可是一輛通勤車上較為昂貴的部分。

要確保你的鏈條不至於過干,

你應該定期使用符合你的騎行習慣的自行車專用鏈條油。

3. 不夠合格的安全檢查

對那些對機械不敏感的、動手能力較弱的人來說,

自行車看起來也是「令人生畏」的器材。

但定期進行基本的安全檢查只是一些簡單的操作,而且非常有必要。

快拆輪組是很方便的,但若快拆扣沒有足夠鎖緊有可能導致嚴重事故。

同樣的,車把和把立看起來十分可靠,但若沒有鎖緊螺絲,

你的騎行就是在冒險。若你確實不太懂要怎麼檢查,請尋求當地車店的幫助。

4. 瘋狂的踏頻

假如你使用的是變速車而不是單速車,好好利用它。

試著把踏頻穩定在一個讓你感到舒適的節奏,

觀察地形變化並在恰當的時候變速——在接近交通燈之前退檔,

這樣在紅燈轉綠燈時你就不會遭遇起步艱難的尷尬。

像攪拌器一樣瘋狂踩踏也許能讓你在爬坡時輕鬆些,

但高速在城市街道上穿梭會帶來不安全因素。

5. 不正確的座墊高度

將座墊調得過低意味著犧牲踩踏效率,而相對應的極端是,

過高的座墊會帶來非常多的不良影響,包括:發力不完全;增加身體左右移動,

會磨破大腿皮膚;容易造成抽筋; 過度伸展也容易損傷膝蓋等。

一個不太科學但快速的讓新手調整座墊高度的方式是,

坐上座墊用腳後跟踩住腳踏,踩至最低處,若你的膝蓋還能微微彎曲,

就是大致適合你的設置。(但需要注意:騎行的時候,

不要用腳後跟或腳底中部踩踏,而應該用腳前掌,這樣的效率更高)

6. 糟糕的行前準備

聽上去是顯而易見的道理,

但出門前仔細考慮你需要在騎行時用到什麼決定著你將享受這場騎行還是「忍受」這場騎行。

記得帶上你的補胎工具,上車前擰緊所有可能會松的螺絲。

不嫌麻煩的話,帶上修理斷鏈的工具是更明智的做法。

第二,裝備方面。即使是通勤,也建議你戴好頭盔。

穿多幾件薄衣服比只穿一件厚衣服能讓你在氣候變化的情況下更靈活地穿脫。

如果外頭能見度比較低,那就乖乖帶上車燈吧,同時避免穿顏色太深的衣服。

最後,通勤時騎得精疲力竭一點都不好玩,

你得確保自己有足夠的體能。路途遙遠的話,

就自行帶些能量補給吧,同時別漏了早餐。

7. 不善於在騎行時保護自己

在城市路權的問題上,騎車人是非常脆弱的。

這不意味著我們就要對上路產生恐懼,但需要我們多加小心。

騎在路上時,心態要自信而不是自大,畢竟不是只有你在獨享這條路。

當你要變道、過彎或者以其他形式改變你的行進路線,

一定要確保後面的車輛是注意到你的動靜的,

你可以將速度放慢下來並給出手勢示意。

心中時刻提醒自己路上可能會有突然衝出來的車輛,

確保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你能夠剎得住車停得下來。

要知道即使對方負全責,受傷甚至躺在醫院裡的那個可是你自己。

責任編輯:Alexa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保留圖片水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