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奉虎爺的傳說
『忠』、『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社會中,最被重視之做人處事的基本觀念,因此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中,無論主角是人或動物,常會出現關於忠孝的事蹟,例如民間就流傳著一則關於老虎忠孝情義的傳說:河南有一個以砍材、撿材維生並供養寡母的孝子,有一天到山裡面遇到一隻老虎,但這隻老虎有靈性,知道他是一個孝子,所以不但沒有傷害他,還幫他砍材、撿材,日子久了,孝子就把老虎帶回家,老虎和孝子的母親以及鄰居也都相處得很融洽。有一天孝子和老虎上山撿材,在撿材的時候,孝子不小心跌落山崖,落谷而亡,老虎在悲傷之餘,每天自動到山裡撿材、叼材到孝子的家中供養孝子的母親,人稱『孝虎』。後來朝廷到村裡徵兵,負責徵兵的將爺看到這隻老虎通達人性,於是將老虎帶到部隊中,一同作戰,並封其為『前鋒將軍』。這隻老虎奮勇殺敵、衝鋒陷陣,所到之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因此眾人又稱之為『忠虎』。在一次的戰役中,老虎不幸被殺害,因此後人就將虎爺和王爺、戰神等共同祭拜,虎爺也成為王爺、戰神的腳力。在這則傳說中,老虎既是『孝虎』,又是『忠虎』,所以在死後除了帶給人們生命意義的重要啟示之外,更受到人們的懷念,甚至將其與王爺、戰神供奉在一起,成了後人祭拜虎爺的由來。
虎爺的造型一般都作成憨憨厚厚閉嘴蹲踞,但也有張牙舞爪、齜牙咧嘴的,例如:黑虎大將。
窩在神明桌下的虎爺公,依照民俗信仰中的造型,約略分為兩種:
一.黃虎爺:黃毛黑紋的虎爺,是土地公的坐騎,又尊稱為『虎爺公』。
二.黑虎爺:又尊稱為『下壇將軍』、『虎將軍』或『黑虎將軍』,通常是西王母、保生大帝、張天師、武財神趙玄壇、李鐵拐、西秦王爺、天上聖母、池府王爺、霞海城隍、……等的坐騎或前導部屬。
1.正一張天師、玄壇趙元帥、與保生大帝吳真人的坐騎都是黑虎。
2.池府王爺的『黑虎大將』是以傳令與鎮廟、巡境為職責。
3.北港朝天宮天上聖母桌下有六尊虎爺,每年媽祖出巡時虎爺轎以『吃炮重』聞名。
4.萬華青山宮則更供奉了虎爺一家:虎爺公、虎爺婆、虎爺子。
少數虎爺因為地方傳說而有上桌供奉的特權,例如:被新港奉天宮請走的麻園寮福德祠虎爺、朴子福安宮池府王爺的虎爺,也有專廟奉祀的情形。
虎爺雖然是動物神,但是民間相信虎爺能夠咬錢招財,特別是武財神玄壇趙元帥、土財神福德正神都是騎虎出門,因此廣受商人奉祀。又因為虎爺窩在神桌下,高度與小孩子最接近,所以也被視為小孩子的守護神,歹飼的囝仔送去給兇猛的虎爺公做契子會長得好、長豬頭皮的小孩用摸過虎爺下巴的黃古紙磨一磨就會自然好。
虎爺的職責
守廟之神
虎爺具有兇猛威武之勢,能使各種妖邪退避,所以遠在漢代就已是鎮墓獸之一,後來也轉變成廟宇中的守護之神。
台灣大部分的廟宇都會供奉虎爺,主要的目的就是請虎爺保護主神,並且負責廟宇環境的安寧,確保廟中的環境不被打擾,具有驅除癘疫、惡魔以及鎮護廟宇的能力。
嘉義協靈壇金虎爺會喬遷入火安座遶境-大甲赫武堂小法團VS嘉義協靈壇小法團
嘉義【協靈壇金虎爺會】入 【南鯤鯓代天府】
嘉義協靈壇&嘉義金虎爺會往南鯤鯓代天府/新營太子宮謁祖晉香過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