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母闖南海;
美國無恥抹黑中國將「南海軍事化」;
美菲在南海的聯合軍演,甚至還把日本拉進南海攪局;
……
不少網友迷糊了,咱們和老美在南海頂著頭折騰,到底誰在攻誰在防?這問題一出,很多小夥伴都會說,老美大老遠的跑來,咱們就在家門口,這誰攻誰防的事情還用說嘛?面上看似乎是這個邏輯,但是這個邏輯是經不起推敲的。
美軍預置艦運裝甲車到菲律賓
中美在南海:誰在攻,誰在防?
從地理位置上,確實是在咱們家門口折騰。
可是如果從地緣格局上,這個結論好像就有點不大對了。明顯的我們是處於進攻的狀態,而老美是處於防守狀態。
先從咱們自己的角度開始。雖然「自古以來」大法很有威力,但是在一段不短的時間裡,咱們對南海處於半失控狀態。
這個失控,終歸一句話,能力不夠。船太小,飛機過不去,地緣上,優勢完全沒有。這種狀態下,如果說防守還不如說點控制。www.miercn.com 愛國交流理性平台
這個「點控制」,就是現在大自然改造的幾個島,當初也就是用這幾個島來控制著南海的核心位置。
或者更直白的說,不至於讓別人把我們完全踢出這個牌局。在這種狀態下,防守兩個字都覺得有點過,只能說勉強維持。通過這個事情,我們就會發現一個結論。
所謂的攻防,是站在一個差不多的狀態下的比較。如果雙方的狀態差的很遠,攻防一說的意義就不大了。事情絕非表面這麼簡單?實力永遠是制衡對手的王牌。
美國菲律賓部隊在南海演練兩棲突襲作戰
可能有小夥伴覺得這事還有另一面。
沒錯,就是我們在勉力維持的時候,菲律賓越南等國也拿我們沒啥脾氣。有時候甚至打一架,也就那樣了。這一切的結果,並不是我們在南海真正有實力造成的,而是我們通過其他的手段達到的一種制衡。
所以這也應驗了另一個說法,國家之間的利益交換是全方位的,有時候一條路走不通可以走另一條路。
儘管是這樣子,如果想在南海有所作為,自身的實力不濟,做起事情還是很艱難的。
話說到這裡,我們要得到另外一個結論,那就是如果想戰勝對手,是要有硬實力的。
有了以上兩個結論後,我們掰掰手指頭,才發現,原來我們以前是那麼困難。能夠維持這麼久也真算是奇蹟了。這期間如果任何一個域外大國想在這裡鬧騰一下,我們別說管,想說兩句估計都沒人聽。不過……歷史總是有著一些巧合的。當我們實力不濟的時候,南海卻一點沒消停。
蘇聯和美國一邊守著金蘭灣一邊守著蘇比克,兩邊天天較勁的時候我們也不過是一個看客。但是當歷史的洪流把蘇聯老大哥帶走以後,美國並沒有在南海堅持下來。邏輯也很簡單,戰略對手已經消亡,可以馬放南山玩去了。
這下……於是我們開始在南海加大布控力度。雖然實力不行,但是關鍵的點位一定要找到。
那麼我們看現在的大自然工程,就可以看出當時大領導們的戰略眼光,確實點找的很準。
話說到這裡,咱們是不是意識到一個問題。現在的一切高度,都是取決於當初的根基。如果沒有那些艱苦歲月的堅持,今天的一切也都不可能實現。
美國菲律賓部隊在南海演練兩棲突襲作戰
話說,這和攻防有什麼關係嗎?有,而且關係很大。從地緣上講,在沒有人造工程之前,我們的前進基地最靠前是在西沙,距離南海真正的核心地帶距離尚遠,而且真的用起來也不太靈。
那麼想經略南海,依靠西沙這個基地,不是說不行,但是持久性和威懾性要大打折扣,這也是為什麼一直以來菲越等國總是敢鬧事的根本原因。因為你的矛不夠鋒利,所以攻勢就容易招架。
這事情甚至一直到我們工程已經展開,越南的蘇27還曾經在我們南海的島礁上空飛過。這就是欺負你沒有防控能力。
換現在試試,一枚飛彈讓他拜拜。
美國菲律賓部隊在南海演練兩棲突襲作戰
這個攻勢,隨著建設的展開,矛尖變得越來越鋒利。以現在南海海域中國海軍的實力,把菲越等國綁一塊也不是對手。所以菲越等國那時唯一所依賴的無非是距離。
但是島的出現,就把這個最後的防線給撕破了。說到這裡,小夥伴可能只是想到我們的飛機可以橫掃他們,艦船可以以此出發到他們家門口。
咱們再深一層想想,他們的飛機敢來嗎?再深一層,他們的船敢來嗎?嗯,一個立體式的勢力空間已經若隱若現。
這時候,菲越等國面對的,就不是防禦那麼簡單的問題了,他們要面對的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這個問題困難到哪種地步?
如果說以前菲越等國只是以本土來攻擊我們的弱勢島礁,或者在一段時間內對我們的艦船進行防禦。那麼現在就要時刻面對隨時會發生的本土防禦戰。而敵人,就在家門口。快的飛機以分鐘計算會到達,慢的船也不過一兩天。這等於一個門神橫刀在家門口,不過,這門神不是菲越等國的……而是中國的。
美帝全球戰略受到威脅:無奈才採取兩頭堵的方式
說完咱們和菲越等國的攻與防,下面隆重介紹重量級人物,老美出場。前面寫咱們和老美在南海的纏鬥時,講到過老美是為了完善島鏈封鎖的目的。老美這麼攪和南海,其實還有一個兩頭堵的意思。
原則上說,老美對於南海是域外國家。
所以咱們的外交部總是說,沒事別瞎嚷嚷,拿著一部你都不簽字的協議,做著不關你家的事情,這就是徹頭徹尾的霸權。
但是對於老美而言,太平洋傳統的勢力範圍就是在我們家門口,這個咱們不能迴避。
很長很長時間,咱們實力根本無法保障如現在這般在南海和西太竄來竄去。所以站在老美的角度,咱們才是進攻者。把他傳統的勢力範圍在一點點的壓縮。
直接點,就是受到很大的威脅。這是進攻,不是防禦……
南海局勢錯綜複雜
而老美現在做的,是實實在在的維護傳統勢力範圍的防禦戰。但是老美比較強勢,這也是他的特點之一,防禦也是進攻的模式。
客觀的說,老美在亞太地區的力量增加,就是瞄著我們的成軍速度。來一大堆沒必要也更燒錢,來的少是壓不住。所以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們的實力增長一點,老美在亞太的武力也就多增加一些。
後來老美覺得自己抗不是事,其實都是錢鬧的……於是拉上一眾盟友,開始圍追堵截。剛才咱們說的針對南海的兩頭堵,就是重要的一個環節。所謂的兩頭堵其實也是一個無奈的防禦。
在沒有大自然工程以前,老美可以把防禦點放的稍微寬鬆點。因為他知道,從樟宜到南海的南邊與從西沙到南海的南邊差不了太多。但是咱們的工程一起,等能看出點眉目的時候,老美眼睛都快瞪出來了。
這不是要把老子的全球戰略給斬斷的節奏嗎?好的,你不是玩中心開花嗎?老子給你玩瓮中捉鱉。於是新加坡的樟宜和菲律賓家成了老美重點關照對象。這兩個地方,未來將會是老美力量布局的重點所在。
這個重點就是堵住咱們在南海的東西口,再加上澳大利亞的一個隔空基地,可以對南海我們的島形成立體式的包圍。老美的思路也很清晰,在地緣上,如果南海失控。這幾個島,就會變成我們東出西進與南下的重要節點。而島上自身的設施完善,將會直接控制整個南海的海空航線。
海軍現代級驅逐艦
說正常點是維護好安全,一旦有變,整個國際貿易的重要航線就握在我們手中。
這就形成平時有威懾,戰時有力量的均衡布局。這種擴張,基本上把我們的勢力範圍向外延伸一千到兩千公里。如果加上斯里蘭卡與西瓜港,吉布地,一個橫跨南海與印度洋的支點連結呼之欲出。咱們都看到新聞上講,南海的島上是可以起降民航的。
當時大家的直覺是,這種大傢伙都能來,那小號的飛機根本不是問題。那麼我們再深想一下,結合剛才的支點,如果還有一個大傢伙,不,是一堆大傢伙,是不是可以從這裡跳到那裡?
這事情,讓老美心裡很著急。這如果防不住,就不是一個南海的問題,而是全球戰略受到嚴重挑戰的問題。太平洋以西,南海,印度洋,匯聚了世界多數發展比較快的國家。而且石油與原材料的世界基地阿拉伯地區與非洲也在此。別說丟失控制權,就是有個人插一腳,也夠老美肚疼好幾年的。
如果這一切成行,誰都意識到,這是老美的戰略退卻,絕對不是什麼戰略進攻。當這一切還未成型的時候,老美能做的就是提前布防,嚴格控制。能抑制的就抑制,能掐死在萌芽狀態的絕對不讓他們長大,能拖延時間的就絕對不讓加快進程。最後是,能拆台的絕不幫忙……
所以當我們一頭霧水看著老美在南海霸氣的折騰時,老美自己心裡也很難受。他壓根不願意這樣,他最想回到以前,一邊和我們做著白紙換東西的生意,一邊時不常的欺負我們一下還說自己有理。
而現在的這種興師動眾,無法給老美帶來直接的利益收穫,只能被迫的跟隨我們的腳步增加兵力和部署。一句話,比著燒錢……
不過這個比著燒錢內容還不一樣。我們燒錢是給自己家添磚加瓦。而老美不是租的……就是拉著日本墊背,這錢花完了,也是給人家留下點東西。前面的蘇比克走的還不遠。
但願老美這次能和菲猴談個霸氣的九十九年租約……
我們在南海的形式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南海局勢該何去何從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在整個南海,我們的狀態如果從歷史看,是從處於從完全的被動防守轉向主動進攻的階段。
這個進攻,完全是在我們正常的法理訴求範圍內的。說白了,只不過把以前我們的東西拿回來而已。但是這個勢力恢復不是孤立的。上面我們說過,我們的布局也是一個點到面的過程,那麼也可以理解為勢力的延伸。這對任何一個生意滿天下的國家而言是再正常不過的訴求。
強大的海軍實力
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武力保證,你生意做的再大,不過是錦衣夜行,時刻準備遭賊的節奏。
而我們這個布局,卻恰恰和老美已經形成的全球戰略產生嚴重的衝突,所以一番爭鬥是避免不了的。這事情,相信大腦袋們在開始的時候就已經預見到。
我們就不瞎操心,只等著看熱鬧就行。現在唯一我們需要觀察的是,老美究竟要以多快的速度增兵亞太,或者反向說,我們在南海的布局究竟有多快,這直接影響我們東出與西進的節奏。
據筆者觀察,這個節點和我們很多事情的節點是一致的,都指向了2020年。不遠了,還有四年,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