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天大聖
齊天大聖在台灣民間尊稱為【大聖爺】或【猴仔公】。明朝吳承恩所著《西遊記》中,指大聖原為東勝神洲傲來花果山一塊仙石,受天地靈氣所孕育,一日崩裂落下石卵,風化成為一石猴,目運兩道金光驚動天庭,上帝諭示曰:乃天地精化所在,不足為奇!石猴遂為山中眾猴擁立為王,乃自封為『美猴王』。
三百年後,跋山涉水尋訪名師,得「須菩提祖師」傳授七十二變法術。返回水濂洞後,石猴野性未泯,把四海千山攪得天翻地覆,諸神上告玉帝,玉帝遂召撫石猴上天庭,封予「弼馬溫」
一職,石猴卻嫌官位太小,不肯屈就。折返花果山、自封「齊天大聖」,玉帝派遣大兵天將下界圍剿,無功而返,再次招安,派他看管蟠桃園。
石猴到任後,不僅偷食仙桃、仙丹,更大鬧西土甘壽妥為,土芾遂請如來佛祖出面降猴,石猴一向自視甚高,卻栽在如來五指所化的五指山中,從此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後,玄奘法師唐三藏到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時救出石猴收為門徒,賜法號「悟空」,並以金箍圈緊其頭部馴服。爾後,悟空隨護三藏取經,歷經邪山惡水,
降服妖魔無數,功成之日,玉皇上帝敕封「戰斗勝佛」,並令其鎮守南天門。從此改邪歸正,忠誠為主,深得民間崇敬,台灣主祀「大聖爺」廟宇亦有十餘座。
早期大陸地區的住家多奉有大聖爺,作為家堂神,以阻止邪魅入侵。每年農曆四、五月時舉行大型祭典,用轎子載著一隻真猴巡境,每戶人家都要殺雞祭拜。
在《聊齋》一書中,曾有大聖爺顯聖發威的的記載:北方人許盛兄弟二人來到福州,剛好遇到大聖爺出巡,二人見居民竟對一隻猴子如此敬重心生藐視,斥為迷信而出言取笑。當地居民閒言拂然變色,嚴重警告兄弟二人立即謝罪,否則會惹禍上身,卻被二人拒絕。不久兄弟二人突然罹患重病,垂死之際,居民攙扶二人來到大聖
爺廟頂禮,病情瞬間好轉,此後二人就成為大聖爺的虔敬信徒。
福建省順昌縣考古工作者日前在位於順昌縣城西北部的寶山主峰上發現一處孫悟空兄弟合葬神墓,位於海拔1305米的寶山主峰南天門後的雙聖廟內。雙聖廟始建於元末明初,建築面積大約
18平方米,廟內是一座並立著兩塊石碑的古代合葬神墓,墓寬2.9米,深1.3米,墓形呈八字形外撇。兩塊墓碑並立在高出地面0.43米的墓臺上,碑高均為0.8米。左碑上方橫刻「寶峰」兩個楷書小字,中間豎刻「齊天大聖」4個楷書大字
,大字下端橫刻「神位」兩個小字,碑文外框以浮雕如意卷草裝飾;右碑豎刻「通天大聖」4個楷書大字,大字下端橫刻「神位」兩個小字,碑文外框以浮雕如意卷草花紋裝飾。
元末明初蒙古族戲劇家楊景賢撰寫的《西
遊記》雜劇裡尋找到了「通天大聖」這一形象。小聖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驪山老母、二姊巫枝祗、大兄齊天大聖、小聖通天大聖、三弟耍耍三郎」。順昌寶山雙聖廟內的兩塊墓碑是「齊天大聖」在左、「通天大聖」居右,這與古代以左為尊的禮儀習俗相符;「齊天大聖」墓碑上方刻有「寶峰」二字,而「通天大聖」墓碑上則略去此二字。
雙聖廟內的兩塊墓碑表明這是孫悟空兄弟的合葬神墓。閩北、閩東乃至福建各地至今保存下來許多祀奉齊天大聖的廟宇、神位,但以其原型「通天大聖」為膜拜物件並以神墓的形式保存下來的古代遺存僅發現這一處。
唐僧取經圖可謂榆林窟的「壓窟之作」,目前在榆林窟和東千佛洞,共存有五幅西夏時代的唐僧「西天取經」彩色壁畫, 惟五幅壁畫上只有唐僧、白馬和孫悟空,並無豬八戒和沙僧,創作原
型是一名長相尖嘴猴腮的甘肅胡人,名叫「石磐陀」,家鄉在今甘肅省安西縣鎖陽城一帶。畫中的孫悟空或持金環錫杖、身背經卷、手搭涼棚,或牽一匹白馬緊隨唐僧之後,唐僧取經圖的作畫年代比《西遊記》成書早了三百年。
大聖咒
謹請齊天大聖王 大動乾坤變神通
原是先天一仙石 受得精華顯真靈住在花菓水簾洞 鎮守花菓為大王
遊巡四海去學法 跟隨老祖功感應
學成正法神技大 千變萬化鬼神驚
拜別老祖回菓洞 統領精兵上天庭
偷食仙桃真應變 大鬧天宮展威靈
玉皇劾封為齊天 把守天門為大聖
驅邪治病為吾先 真身化顯到壇前
弟子一心專拜請 齊天大聖降臨來
神兵火急如律令
小琉球迎王-南天宮大聖爺遶境紀錄
美濃五穀宮之齊天大聖爺乩身
齊天大聖降駕一起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