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孩子最討厭父母的五大行為!

@ 2016-04-16

根據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發起的「孩子心目中的父母調查報告」的結果,有一萬多名孩子票選出自己最討厭父母的五大行為,分別是——

一、不擅鼓勵孩子,常打擊孩子(包括貶低、嘲諷等);

經常會有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從來就不對他說讚揚的話,他每天聽到的都是諸如「你怎麼這題都不會做?真笨!」「這張試卷這麼簡單,你還錯了N題,真是太不像話了!」……,孩子們真心地期盼,父母能多說說「你真棒!」

——「哎!我最渴望的一句話就是爸爸、媽媽對我說聲『你真棒!』我喜歡聽『你真棒』這一句話,這句話不僅能讓我更快樂,而且讓我更自信。」

點評:父母們應該多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並教會孩子去發現別人的長處,真誠讚賞他人。

二、將子女作為攀比工具,經常拿別人家的孩子來「刺激」自己;

「你看人家鵬鵬,晚上回到家就學習,哪像你,又看電視,又玩遊戲,你能不能跟人家學學?」10歲的黎黎學著媽媽的腔調在網上留言,「我如果進了家門後不是馬上去學習,媽媽的嘮叨就會立刻『襲來』。尤其讓我厭煩的是,她老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比!其實,那個鵬鵬除了成績好之外,根本沒什麼朋友。我才不要像他那樣呢!」

還有孩子明明已經在進步了,爸爸媽媽還是對他不滿意,「我最討厭父母老是拿別人和我比了,他們既然認為別人好,就讓別人做他們的兒子好了。再說我又不是不想學好,我也在努力,可為什麼我的努力與進步他們都看不到呢?」

點評:對於孩子,不要用過分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成長。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特點,他在某一方面可能會弱點,但另一方面一定會強點。作為父母,更應該看到自己孩子的長處,肯定他們的每一次進步,不用盲目地攀比。特別是拿自己孩子的缺點與別人孩子的優點比,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與叛逆。

三、永遠將子女看成不懂事的孩子,認為自己總是正確的;

很多父母都喜歡干涉孩子的穿著、髮型,乃至鞋子,並且總認為自己的眼光才是正確的,其實孩子們漸漸長大了,都會有自己的選擇。12歲的蕭蕭說,她每次和媽媽逛街的過程都會吵架:媽媽看中的衣服,自己覺得太土、太保守;自己看中的衣服,媽媽又覺得太不像話。最讓她受不了的是媽媽偏偏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永遠都要聽從於她的安排。

在網上,也時常能看到這樣的留言——「小孩也有自尊。媽媽卻不這樣認為,給我挑的衣服都很難看,我不肯穿,他也讓我穿,我想自己選衣服,她還是不肯,非常鬱悶.......」

點評:孩子總會長大的,他們會有自己的選擇,尊重他們的喜好,傾聽他們的聲音,孩子會回報給你同樣的尊重與喜愛。

四、專制,自以為是,不懂裝懂,錯了還硬撐著;

「媽媽可能更年期要到了吧,似乎看我做什麼都看不慣,總以為自己是對的。」14歲的航航說,記得去年暑假,同學到景德鎮旅遊,大老遠的給她帶回來一個青花瓷的花瓶。「為了不弄壞,我小心翼翼地把蓋子和瓶子分別包了一層層報紙,剛拿到家,還沒來得及打開,媽媽下班回來了,她以為只有瓶子,結果一抖,把蓋子打碎了。明明她錯了,我本以為她會跟我說聲『對不起』,沒想到她卻『反咬一口』:『你自己的東西,怎麼不好好收拾。』真讓人特別失望。」

點評:每個人都有做錯事的時候,父母當然不能例外,對孩子說一聲「對不起」,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父母要學會以平等的視角去對待孩子,做他們的朋友。如果在家裡總是父母在專制獨裁地下命令,只會讓孩子在心靈上離父母越來越遠。

五、喜歡體罰孩子

「為什麼小孩不聽話就會挨打?」「為什麼大人可以打小孩?」在網上,經常會有孩子如此發問。小朋友珠珠更是發泄說,「他們動不動就打人,就知道打,我都習慣了,在這個家裡,我根本沒什麼地位。現在只想早點長大,早點離開這個家。」

在網上「我受過什麼懲罰」的話題,引來了很多孩子對此的討論。在孩子們的眼中,他們記住的懲罰,都是一些在他們看來並不合理的處罰,雖然有些並不帶有體罰的性質。比如,被罰抄最長的課文很多遍;比如被罰站,被媽媽罰不准吃飯;當然也有極端的例子,被爸爸打了10個巴掌……

點評:濫用體罰只會破壞父母和孩子的親密感情。既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造成嚴重的親子隔閡。體罰不但使孩子不再願意與父母親近,而且打多了,只會使父母子女之間在感情上產生隔閡,嚴重的甚至會對抗、對罵、對打。

所以我們每位家長都要看下自己是否在這些方面做的不夠理想?同時也多分享給親朋好友,讓大家一起來營造一個好的環境讓孩子健康、聰明、快樂的成長!

來源:幼兒園李老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