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帶錢包在中國怎麼度過24小時?結果讓外國人驚呆了……

@ 2016-04-15

在過去,如果你身上不帶錢,那麼你可能會陷入寸步難行的境地。但是現在,這一切都在發生著轉變,不帶現金甚至成了一種生活方式,而且這種生活方式還吸引了外國人來到中國親身體驗。

在北京不帶錢包的一天會如何

這位名叫Will Ripley的CNN記者就在北京來了一次不帶錢包生活一天的體驗,他最終的實驗結果是:非常輕鬆,非常方便。

Will Ripley表示,當我在美國時,我也不經常用現金支付,但我必須永遠帶著信用卡。我可以寫支票支付房租,並在網上支付大部分帳單。北京則不同,只要你有一部智慧型手機,你可以不用帶一個鼓鼓的錢包,甚至連信用卡也不用帶在身邊。

早上,Will Ripley首先在路邊攤買了一個煎餅,6塊錢一個(93美分)。付款只要幾秒鐘時間,先掃描一個二維碼,然後輸入付款密碼,就可以了。

在附近一個咖啡館,店主掃描了CNN新聞助理Shen Lu手機的二維碼。

在我們喝咖啡時,Shen Lu用手機支付了家裡的水費,只花了幾秒鐘的時間。她經常用這種方式支付各種帳單,包括她的房租。

在與一家手機應用公司聯席創始人Gu Yu會面時,Gu Yu告訴Will Ripley,很多中國人更喜歡用手機,而不是信用卡進行支付。

Gu Yu講述了移動支付的很多好處,比如不再需要零錢,不用擔心紙幣受損、丟失,有電子發票,可以自動記錄各種消費行為,當然,不用再帶鼓鼓的錢包了。「我把它叫做後發優勢。中國並沒有建好一個真正的有利可圖的信用卡系統,所以中國人跨越了信用卡階段,直接進入移動支付時代。」Gu Yu表示。

從小的街頭小販到大的商業連鎖店,越來越多的商家接受移動支付,主要通過支付寶和微信。對於企業來說,使用移動支付的好處是可以追蹤消費者的消費喜好。

中國的移動支付已經領先世界

▲圖片來源:東方IC

在中國有數億人使用支付寶和微信,Apple Pay也於今年進入中國市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正在快速成長。

據參考消息援引華爾街日報早前的報道,2015年3.58億中國人曾使用移動設備進行支付,這占到了中國大約一半的網民,比2014年增加了將近三分之二。正如很多中國人直接從個人計算機跳躍至智慧型手機,他們的支付習慣也發生了類似跳躍。

2015年,中國人使用移動設備進行支付和轉帳總額達16.4萬億元人民幣,約為2014年的兩倍、2013年的12倍多。

eMarketer的研究顯示,中國2015年手機移動網際網路的零售額增長了85%,達到3340億美元,是美國市場規模的四倍以上。

小編注意到,花旗GPS報告中指出,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已經在金融服務領域取得巨大成功。

(點擊查看大圖)

報告中提到,中國的BAT在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方面的成功甚至可以為美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如亞馬遜、蘋果、Facebook、谷歌和微軟)提供參考。阿里巴巴和騰訊在中國第三方支付的市場份額分別為33%和10%,相比之下,美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如谷歌、蘋果、Facebook和亞馬遜(簡稱GAFA)在美國非現金支付方面的市場份額則可能不足2%。

(點擊查看大圖)

報告還提到,阿里巴巴2015年的交易總額(GMV)是亞馬遜的兩倍多。支付寶是Paypal的三倍多。微信同樣不可小覷。這些似乎都印證了中國的網際網路支付遠遠領先於美國。

(點擊查看大圖)

報告中還總結了中國網際網路用戶最常用的支付方式,如下圖:

可以看到,在線支付和移動支付分別占用戶的比例為62%和49.8%。

網際網路用戶選擇網絡支付最重要的原因,如下圖:

安全是用戶選擇使用網絡支付最重要的原因,占比高達44%;其次才是快捷,占29%;隨後是低手續費、功能完善以及公司信譽度。

如華爾街日報提到的那樣,使用移動支付軟體是人們在信任方面跨出的一大步。現在,中國成了移動支付領域的先鋒,也意味著人們已經進入很少使用現金的生活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