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軍事技術已經發展到什麼水平?這個問題近來年一直是軍事愛好者關心的問題,大家都知道,隨著近35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軍事技術實力最雄厚的國家之一,外國媒體認為,目前,中國在陸、海、空、天、電等所有領域都已經進入到世界領先地位。
一、一體化反衛星反導武器
而不久前,一張出現在中國網絡上的紅旗-19飛彈試射的模糊圖片可能說明:此前關於這種飛彈的推測錯了,這種飛彈的性能可能更類似美國尚在研製中的「增程型THAAD」或「標準3」飛彈,具備對大氣層內外目標實施攔截的能力。紅旗-19的曝光再一次讓人們聚焦中國龐大複雜且雄心勃勃的反導武庫發展計劃。進行必須注意的是,就在中國多次發射試驗的時候,美國的「增程型THAAD」還沒有造出一枚試驗彈。
二、反艦彈道飛彈
反艦彈道飛彈的概念首先由前蘇聯提出並研製了類似武器,但21世紀在該領域真正做出名堂的只有中國。2011年至2012年,中國在南海進行了多次東風-21D飛彈發射試驗,並成功命中擊沉了由遠望4號航天測量船改裝的航母模擬靶船。2014年,美國媒體報道稱,中國可能已經在廣東韶關或肇慶附近實戰部署了第一支反艦彈道飛彈作戰旅,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支反艦彈道飛彈作戰部隊。
三、高空長航時反隱身預警無人機
近日,被媒體稱之為「神鵰」反隱身先進傳感器無人機首次曝光,據悉,所謂反隱身,是通過在無人機機身上安裝預警雷達,通過多架預警雷達共同組成一個多基反隱身無人機網絡,通過這個網絡對空中隱身作戰目標進行跟蹤和鎖定的技術,據了解,用無人機攜帶大型傳感器和預警雷達的理念由美軍在上世紀70年代首先提出,上世紀90年代末期俄羅斯提出了代號「針」的反隱身預警無人機方案。該方案採用一個常規布局的高空長航時無人機搭載圓盤狀預警雷達組成一個反隱身傳感器無人機平台,據外媒報道,中國在21世紀初與俄羅斯就該型反隱身無人機進行了深度交流,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神鵰」大型高空長航時無人機與俄羅斯方案有很大不同。
四、快速一體化衛星發射系統
2013年9月和2014年11月,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先後發射了2枚「快舟」小型火箭,搭載了多顆名為「快舟系列」的小型應急衛星。與大家熟悉的其他衛星和火箭相比,「快舟」火箭、衛星在網上的資料不多。據外國媒體稱,「快舟」飛行器的尺寸介於東風-21和東風-31飛彈之間,生產出廠時就是星箭組合體,外觀類似飛彈,由大型飛彈運載車輛裝載運輸,裝備於解放軍飛彈部隊,在發生戰爭或自然災害時,能夠在任何地方快速發射入軌。「快舟」大量採用成熟技術,成本低廉,能像中程飛彈一樣大量部署,可執行偵察或通訊任務。從接到命令到投入使用,整個發射過程僅需數小時或數天,而常規發射則需要至少6個月到9個月。
五、高超音速武器
據該媒體稱,美國情報官員稱這次WU-14高超音速攻擊載具飛行器試驗從中國西部試驗某地的設施發射,高超音速攻擊飛行器被安裝在一枚中程飛彈上,據稱美國首次觀測到這個飛行器展示出超級機動。據悉,這是在過去18個月內WU-14的第四個成功測試,如此之高的測試頻率被美國情報分析家認為,這種武器已經具備實戰性能,否則不可能在短期內進行如此大量的基礎性試驗,美國專家們普遍認為WU-14測試頻率如此之高,也說明這個武器發展項目在中國武器系統發展規劃中的優先度較高。
軍事專家稱,近年來,美國空軍的HTV-2高超音速飛行器因技術難度過高被放棄,而陸軍的高超音速飛行器AHW項目在2014年8月的試射也以失敗告終,在新型高超音速飛彈的研製進度上似乎已經落後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