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山關於「滿胎」之你的錯誤認識
「跑山」,一個離不開機車的詞彙。因為山路遠離市區,空氣好,風景好,路好彎道多有意思,不會堵車...大部分車友的出遊都選擇了郊區山路,慢慢騎行感受周末帶來的輕鬆心情。這也是我不反對跑山的原因。
單純的說山路危險,一定要去賽道未免有點偏激,abs,牽引力,轉向燈大燈霧燈,這些無疑都是為街道而設計的。機車不屬於公路也沒什麼意義了。我更傾向於把「壓彎」這個詞解讀成通俗的「拐彎」,摩托車,畢竟是要拐彎的,拐彎就會車身傾斜,反向推把是物理原理,並不是你需要重新掌握的技術。至於速度快門和傾斜度的高低,那就因人而異了。這次我們不繼續說跑山怎麼樣很危險,怎麼樣注意路況才安全,也不講過彎技術。今天我們來說「滿胎」。
什麼是滿胎呢?應該幾乎所有的車友都知道吧!輪胎的磨損痕跡用盡到輪胎的邊緣,就是所謂的滿胎。大部分車友在用滿胎來衡量一個公路車手的壓彎技術的高低。「看他的輪胎都滿胎了,肯定很快」「哎我的輪胎怎麼回事怎麼壓都壓不滿」。其實這裡面存在很多個因素的誤區,傾斜角度和速度與滿胎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大貓第一次摔車就是因為追求最後一厘米而摔的。
首先大家要知道雖然輪胎都是圓的,但是分很多寬度和「高度」就是扁平比。例如180寬度的輪胎,有180 50 17,180 55 17,這個55和50的區別就意味著55的輪胎會更圓,50的輪胎會更平。180是輪胎的寬度,55和50可以理解成輪胎的高度,17就是輪轂的尺寸了。一般運動型輪胎55的偏多,旅行類輪胎50的偏多。那這說明什麼問題呢?同樣的傾斜度下,50滿了,55可能還差2厘米。
越圓越高的輪胎,可以讓車身做出更大的傾角,也就是說越圓的輪胎如果要「滿胎」的話,需要的傾角要更大。所以這一個因素來說,輪胎不一樣,看輪胎的磨損痕跡來定義壓的低不低是不對的。
像motogp賽車的輪胎,已經到了190-70-16(之前的gp賽車輪轂是16寸)這意味著輪胎已經圓到很可怕的地步了,所以羅西馬奎斯才可以做出那麼大的傾角。
在一個就是寬度不一樣的輪胎,例如150.70.17和180.55.17,它的扁平比也是不一樣的,制約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真正談得上運動型的輪胎,例如倍耐力閃電(sc v1 v2等),街道用「半熱」類,旅行類,根據功能的用途區別,胎型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並不是每一種輪胎都適合「滿胎,都可以滿胎。
有個別輪胎如上圖,邊緣部分會有一個突然的陡坡,這樣的輪胎一定是滿不了的,如果你滿了,可能就會摔了。了解你的輪胎很重要!我新手時期摔車的那對輪胎,就是這樣的,牌子好像是韓國的一個低端品牌已經忘了。無論如何就差這一厘米滿不了....在朋友的「激將」下,決定再低點給它「壓滿」!導致側滑摔車...所以你首先要明白你自己的車上一對兒什麼樣的輪胎?功能?軟硬?並不是所有的輪胎都可以壓滿的。它再愛你,它也不會張嘴說:主人臣妾做不到啊!只有摔車了才會知道。
再者就是上圖這種花紋很多的硬橡膠輪胎,品牌型號很多就不具體說明了。這樣的輪胎一定不是讓你跑山壓彎的,傾斜是觸地面積少,橡膠質地較硬,不要置自己的安全與不顧。我相信給羅西一對象牌m5讓它在山路上做出57度的傾角,他也馬上會摔的。
另外有個別車友為了「滿胎」,輪胎適當放氣,來達到「裝逼」的效果。這是很不可取的!胎壓不正常會讓你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騎車,是為了開心。壓彎,是為了感受「我是一個車手」。但是千萬不要再去比滿胎,較勁只會讓你更危險。有人笑話你:哎呀滿不了胎。你可以跟他說:我要命。
玩車的路會隨著時間讓你越來越懂摩托車,希望每一個車手在這個路上都安安全全。機車是冰冷的,理性的,它再有「感情」,它也不會違背物理定律。了解你的愛車每一部分,讓它帶著你享受真正安全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