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常睡眠不足,平時沒力氣,小心"心肌缺血"正潛伏在身體里!

@ 2016-04-13

心肌缺血,是指心臟的血液灌注減少,導致心臟的供氧減少,心肌能量代謝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臟正常工作的一種病理狀態。 而睡眠不足是近年來影響身體供血的一大要害!

現在社會壓力過大往往會造成睡眠不足,而心肌缺血的發病人群由老年人向年輕人發展,那麼,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心肌缺血嗎?下面我們就具體了解一下吧。

睡眠不好容易造成心肌缺血,睡眠不好就不能養心血,時間久了肯定血氣不足,全身的氣血不足自然心肌也會缺血。

心臟的供血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始終存在著波動,但這種波動經過機體自身調節,促使血液供需相對恆定,保證心臟正常工作。如果任何一種原因引起心肌缺血,經機體調節不能滿足心臟工作需要,這就構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心肌缺血。老年人無症狀性心肌缺血(無症狀性心肌缺血)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觀證據而無心絞痛及其有關症狀。

無症狀性心肌缺血相當多見,普通人群發生率為2.5%~10%;冠心病患者中高達60%~80%,其中心絞痛者占75%(有症狀僅占25%),不穩定性心絞痛占90%,急性心肌梗死占20%~30%,陳舊性心肌梗死中無症狀性心肌缺血是有症狀的4.7倍,老年人無症狀性心肌缺血的發生率比中青年人高,部分與高齡、心肌梗死、糖尿病等原因損害疼痛警報系統有關。無症狀性心肌缺血的臨床表現如下:

>>>>

1、ST段低壓程度相同而持續時間長,發作次數多

老年人無症狀性心肌缺血發作時ST段低壓程度與中青年人無明顯差異,分別為1.8±0.6mm和1.7±0.6mm。但每次發作持續時間(10.3±8.4mim)明顯長於中青年人(7.5±6.1min),人均次數也猛烈高於中青年人。這可能與老年人冠脈病變較重、痛閾值升高及心肌退行性變有關。隨著ST段低壓程度加重,持續時間延長及發作頻率增加無症狀性心肌缺血檢出率降低,而有症狀心肌缺血的檢出率升高。

>>>>

2、並發嚴重心律失常多

老年人無症狀性心肌缺血發作時,出現LownⅢ級以上的室性心律失常,房顫、Ⅱ度以上的房室傳導阻滯等嚴重心律失常顯著高於中青年人(分別為52.4%和32.7%)。心肌缺血可誘發心律失常,較重的心律失常也可誘發或加重心肌缺血。約有半數患者的心律失常是心肌缺血所致。嚴重心律失常與猝死有關,無症狀性心肌缺血與急性心肌梗死有關,故無症狀性心肌缺血伴嚴重心律失常者應積極的治療。

>>>>

3、血清CPK—MB和CPK—MB/CPK值升高

研究表明,無症狀性心肌缺血的老年患者血清CPK—MB升高,CPK正常,CPK—MB/CPK比值明顯升高。缺血缺氧能引起心肌細胞膜的理化性質和通透性改變,使心肌中特有CPP—MB釋放入,導致血清CPP—MB升高。因後者僅占CBK的15%,若CPK—MB輕中度升高,對CPK值影響不大(正常),但CPK—MB/CPK比值明顯升高。

「51好心臟」是心臟康復領域內第一服務平台,提供心臟康復資訊傳播,行業諮詢和投資併購服務。搭建醫生與心臟病人的交流教育平台,連接產業資本與心臟康復產業項目。歡迎醫生,投資者,產業鏈上下同行者一起推動心臟康復事業發展,造福蒼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