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的懺悔,總在生靈塗炭後。歐巴馬罕見認錯出兵利比亞,卻又在南海誘導日本恢復魔性!

@ 2016-04-12

魔鬼的懺悔,總在生靈塗炭後。歐巴馬罕見認錯出兵利比亞,卻又在南海誘導日本恢復魔性!

美國總統歐巴馬2016年4月10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011年對利比亞局勢的干涉,是其總統生涯中做出的最大的錯誤決定。而在早前1個月,他也曾做出過類似表態。當時歐巴馬在接受《大西洋月刊》專訪時表示,儘管當時的干涉行動「已經儘可能做到最好」,但當今的利比亞情況仍然是「一團糟」。

真是一個大號外!歐巴馬總統竟然認錯了!而且是對其任期內發動的唯一一次戰爭——利比亞戰爭認錯,這是良心發現?還是有別的什麼原因?大家不妨聽占豪一敘。

我們都知道,2007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爆發的根本原因有很多層次,但有一點絕不能忽略,那就是美國在2001年和2003年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美國這兩場戰爭的目的是,要對伊朗形成東西夾擊之勢,然後最終拿下中東這個沒有被美國控制的強大力量。

對美國來說,只要推翻了伊朗現政權,扶植一個親西方的傀儡政權,那麼美國就能通過貨幣霸權、軍事霸權、科技霸權和能源霸權掌控世界貿易流向、資本流向,最終實現真正的「地球帝國」的霸權。美國借那麼多債,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竟對美國決策層說這債以後就不用還了(希拉蕊後來在國會說的),其邏輯就是一旦美國成為徹底的帝國霸主,美國可以掌控一切定價權,這債當然就不用還了。

然而,讓美國沒想到的是,伊核問題爆發,俄、中、歐通過伊核問題與美國周旋,美國由於伊朗實力一直沒敢直接打擊伊朗,於是就陷入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個戰爭泥潭。在這兩個戰爭泥潭中掙扎了幾年,消耗了數萬億美元,最終美國經濟扛不住了,在高槓桿、缺乏經濟新增長點的情況下出現了崩盤,次貸危機由此爆發。

次貸危機爆發後,2008年引發全球金融危機,2010年又衍生出歐債危機。危機總是需要解決的,怎麼解決?西方的一貫邏輯是,內部危機外部解決,於是就有了美國主導、歐洲配合下的「阿拉伯之春」運動。當「阿拉伯之春」運動燒到了利比亞後,歐盟以法國為首的一些國家有了想法。

之所以有了想法,是因為以法國為首的歐洲國家想通過推翻卡扎菲政府來實現的私利。總結起來,之所以那個時候推翻卡扎菲有三個原因:一是利比亞有大量石油,這些資產可以填補一些歐債危機的窟窿,經濟上有現實好處;二是歐盟一直有一個地中海經濟圈的計劃,即通過整合地中海經濟圈來實現歐洲經濟的振興及可持續發展,實現政治力量的再次崛起,所以歐盟一直想扶植利比亞親自己的傀儡政權;三是利比亞過去較長時間一直反西方,伊拉克戰爭後卡扎菲因內心恐懼步薩達姆後塵,再加上其子在西方留學被西方洗腦忽悠,於是向西方屈服、諂媚,西方經過一些時間的運作後,已經有把握藉機推翻卡扎菲政府。三個原因再加上經濟危機因素的發酵,於是以法國為首的歐盟國家就和美國商量借北約的軍事平台幹掉利比亞卡扎菲政權,並最終付諸於實施。

更讓人覺得諷刺的是,為了討好西方,卡扎菲還曾在2007年為法國總統薩科齊的競選提供了五千萬歐元的政治獻金。然而,四年後,正是薩科齊領著北約的盟友把他幹掉了!這有點像財主為保平安向強盜獻金露富,結果沒想到強盜起意,直接對其實施了打劫。另外一個諷刺是,歐巴馬總統2009年剛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結果2011年就發動了戰爭,這真是讓人臉紅的事。

關於推翻卡扎菲政權,美國最初是不同意的,原因是這事對美國好處不大。但是,後來在法國等盟友的說服下,歐巴馬政府最終同意了(實際上應該是希拉蕊同意了,因為當時的外交基本由希拉蕊掌舵)。之所以同意了,根本原因有二:

一、美國想激活已經半癱瘓的北約。

2008年俄羅斯和喬治亞爆發戰爭時,北約處於半癱瘓狀態的問題已經凸顯,對於盟友喬治亞被俄羅斯打擊西歐主要國家不但沒有說什麼,甚至還在推動對北約釜底抽薪的「俄歐新關係」。如果這種狀況持續,美國賴以掌控歐亞大陸的北約就可能進一步崩盤,這對美國是戰略性傷害。但是,如果在北約平台上啟動戰爭,那北約就會被重新激活,美國就有了操作空間。

二、美國要求歐洲國家同樣在北約平台配合其推翻敘利亞巴沙爾政權。

歐巴馬同意和法國等國一起推翻利比亞卡扎菲政權的另一個根本原因就是要法國等北約盟友配合其推翻敘利亞巴薩爾政權。推翻巴沙爾政權的目的最終還是為了封鎖伊朗,並最終推翻伊朗現政權。就這一交易,法國等國是同意的,並且在接下來的一兩年也是一直做了很多實施努力,法國是最早承認敘利亞反對派為合法政府而不再承認巴沙爾政權的國家。

然而,由於俄羅斯和中國在聯合國層面的強力反對,在敘利亞問題上美國沒有拿到任何可以鑽空子的授權(利比亞是因為聯合國通過了在利比亞設置禁飛區的提案,北約就是用這個空子對利比亞進行空襲的),再加上俄羅斯對敘利亞的鼎力支持,敘利亞反對派一直無法推翻巴沙爾政權。不但如此,2013年巴沙爾政府軍發力,差點將反對派消滅乾淨。在2012年到2013年反對派和政府軍的戰爭中,法國大概還派了不少僱傭軍前往參戰,但有報道稱敘利亞政府軍抓了700名法國僱傭軍,後來這一消息沒有進一步的下文,估計是以某種條件和法國做了交易,法國及其它盟友後來在敘利亞問題上配合美國就少多了。

由於沒有歐盟的配合,再加上敘利亞的局勢,歐巴馬這才要在2013年9月親自上陣對敘利亞空襲。結果沒想到普京以軍事威脅逼迫歐巴馬止步,沒敢發動敘利亞戰爭。但是,美國為了報復俄羅斯,啟動了烏克蘭的街頭革命,最終導致俄羅斯陷入烏克蘭危機,普京為了解決烏克蘭危機及為了保住中東的利益,去年才出兵敘利亞。這就是美俄交惡的系列背景和過程。

那麼,歐巴馬為何現在後悔了呢?在占豪看來,根本原因在於,北約雖然激活了,但最終美歐在敘利亞的交易並未完成,哪怕至今都沒有完成。不但沒有完成,現在連交易的對象都變了,普京通過幾個月對IS的打擊,如今掌控了敘利亞的局勢,美國為了在敘利亞獲得利益和保持自己在中東的影響力,不得不與俄羅斯進行交易。而與俄羅斯進行交易的結果,就是不得不將吃到嘴裡的烏克蘭利益吐出來,這對美國來說的確是轉了一大圈、費了不少精力、資源,所獲並不大。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利比亞變成了第二個索馬利亞後,美國在非洲發揮影響力反而更加困難了,甚至遠不如卡扎菲投靠西方後美國對北部非洲的影響力,想想現在如果是一個親西方的卡扎菲政府,那美國在北非的情況可能就有所不同。

在這種背景下,歐巴馬感到懊惱、後悔也就順理成章了。其實,如果不是利比亞戰爭,歐巴馬完全可以自稱「和平總統」,這次戰爭也讓其自身的威望損失較大,畢竟今天的利比亞已經成了第二個索馬利亞,而這裡本來是一個非洲最富有的國家,這對美國的軟實力傷害可想而知。面對這種情況,將責任推給歐洲的盟友對歐巴馬來說還是「很有必要的」!事實上,也正是這一系列動作,使得中東一些國家對美國充滿了不信任,這些國家當中包括三四十年的盟友沙特、埃及等中東協友。

另外,我們知道,正是利比亞戰爭讓IS得到了快速成長,美國本來要借IS幹掉敘利亞巴沙爾政府,但投入大量資源後卻被普京撿了便宜。普京以打擊IS為切入點,站在了道德制高點上高調介入了中東事務,中東格局由此徹底改變。如此算來,美國在利比亞問題上的做法實際上是吃了很大的虧。吃虧了,自然就會抱怨盟友「不給力」,所以這場認錯既是對盟友的施壓,也是在試圖修復自己的形象及民主黨的形象,當然也是推卸今天利比亞狀況的責任。

事實上,歐巴馬的錯誤決策何止利比亞、敘利亞政策,更錯得離譜的是對華遏制政策,亞太再平衡政策絕對是加速美國衰落的一個戰略,只是這一戰略顯現出巨大問題的時間周期較長,得一二十年時間才能真正凸顯出來。現如今,美國在針對遏制中國方面投入多少資源、施加多少力量,最終必然會反彈到美國身上。而這,不但不能擋住中國的崛起,還將貽誤美國戰略調整時機,美國會因為戰略方向的錯誤而失去未來人類發展的大機遇,如此結果必然會導致美國更早地退出歐亞大陸。如果說美國投入大量資源遏制中國會有什麼結果?那可能就是扶植出來一個軍國主義的日本。對這一點,美國上下竟然毫無認識,這或許就是歷史輪迴的一種不可避免的情況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