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深圳衛視播出了產房真人秀《來吧孩子》,裡面三位產婦的表現在網上引起了熱議,有很多准媽媽看了之後很糾結:知道順產對寶寶好,但是看順產婦疼得死去活來的,而剖腹產的產婦卻好像很輕鬆,一不疼二不費力孩子就出來了,就想選擇剖腹產。作為剖腹產婦,現在回想起我自己剖腹產後那段時光,心裡覺得「敢剖腹產才是不怕疼的真勇士」!
我一直都想順產,因為這對孩子更好。但事與願違,在我因為破水入院後,才發現胎兒是淺入盆:我的骨盆有些狹窄,寶寶只有頭頂入了盆,剩下的部分卡在那裡,造成胎膜受壓不均衡,導致胎膜早破。當時醫生安慰我說:「有些產婦的確會出現這種情況,不過一旦陣痛開始,胎兒會在子宮的收縮下,完全入盆。」我在忐忑不安中等待陣痛,想最後搏一搏,爭取順產。
夜裡11點多,陣痛開始了,這是一種我從來沒有經受過的疼痛,既不是吃壞肚子那種刀絞的疼,也不是針扎的疼,而是更可怕的直疼。伴隨著腹部一陣陣發硬,我那時候想:孫悟空鑽進別人肚子裡拳打腳踢也不過如此了。更要命的是,這種疼痛越來越強烈,疼痛的時間越來越久,頻率越來越高。我這一夜睡睡醒醒,趁著不痛的時候睡一會兒,痛得醒過來後就深呼吸以減輕疼痛。在經過14個小時的疼痛後,寶寶的頭還是卡在那裡,而這時,胎心跳已經從入院時的每分鐘160次下降到110次了。我只能選擇剖腹產。
躺到手術台上的時候,我只有一個念頭:讓孩子趕緊出來吧!當我感覺到壓在肚子上的重量被人抽出來後,心裡確實鬆了口氣,感覺自己解放了,但誰知道我的疼痛還在繼續。
由於打了麻藥,術後一兩個小時里的確沒有感到疼痛,但是當麻藥逐漸從身體中代謝掉,知覺一點點回到身體里,疼痛也隨之而來。畢竟剖腹產是把腹部的皮膚、肌肉組織、神經、子宮壁統統劃開,再一層層地縫合上,平時小刀劃傷了手指還會疼,何況這麼大面積的傷口。到了夜裡,麻藥的效果完全退去了,疼痛大規模襲來,我只能盡力抵擋,實在熬不住了就用按壓鎮痛泵。這一夜我又沒合眼,到了第二天早上,鎮痛泵里的麻藥所剩無幾。
做過手術的人都知道,因為麻醉的原因,手術後不通氣(就是放屁)不讓吃東西,為了補充營養和消炎,我每天都要掛N多瓶點滴,最多的一天打了11瓶,最少的一天也有5瓶,為了掛點滴,我的手被扎了好多針眼,後來手背上沒有下針的地方了,乾脆在手臂上扎了留置軟針管。打點滴的時候最痛苦、最折騰的莫過於上廁所,首先要有人幫我把床搖起來,讓我從平躺變成半躺,然後我要用沒有打針的那隻手臂支撐上半身往床邊移動,再忍著腹部的疼痛,慢慢地挪動腿部(如果挪得快了可能會牽動傷口),直到靠床外側的腿完全放下,踩在鞋上,另一條腿儘可能伸到床外,這時再來一個人正面抱著我,把我上半身抬起來,讓我變成雙腳著地、坐在床上的姿勢,再扶著我站起來,還要另一個人幫我拿著吊瓶。最後浩浩蕩蕩如同老佛爺出遊一般上個廁所。躺回床上也很考驗人,我得先坐在床上,再儘量把腿抬高到與床面平行的高度,並把它挪到床上,再讓人扶著我的背把我放下。這些動作都要腹部使力,因此我每次上下床都會疼,那時候恨不得自己的膀胱連接著異次元空間,可以不用這麼頻繁地上廁所。
術後第二天夜裡,我才通氣,當時已經餓得眼睛發綠光了,家裡給我準備了小米粥,我用沒扎針的手端著,小口小口地吸,一不小心一顆小米吸到了嗓子裡,趕緊屏住呼吸,壓住咳嗽,迅速放下碗,雙手壓著肚子,這才敢小幅度地低聲咳嗽,因為這樣刀口處不會被大規模地牽動,疼得沒那麼厲害。
咳嗽、上廁所、走路帶來的疼痛都是小意思,最疼的莫過於護士幫我按壓腹部收縮子宮。前兩次按壓的時候,麻藥還有效,因此我只是看見護士把雙手按在我的肚子上揉壓,並沒有痛感。等到麻藥效果過去了,才知道這有多疼。護士的手一揉,我「嗷」的一嗓子,眼淚嘩嘩地淌。這種疼痛太銷 魂了,外有皮肉之苦:感覺刀口好像被人壓著重新掰開一樣;內有肺腑之痛:子宮被外力壓得強制收縮,帶得腰都疼。當時就一個念頭:什麼時候能好?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3天,3天後刀口慢慢癒合,我也開始吃飯、下床行走,到了第5天才出院。比起順產後第二天出院的表姐,我多折騰了好幾天。我既經受了陣痛也經歷了剖腹產,既感受了「從弱到強、從緩至急」的陣痛,也體會了剖腹產術後「會呼吸的痛」:喝水會痛、起床會痛、翻身會痛、下地痛、走路痛,任何一個牽動腹部的動作都會讓你痛。簡直是受了兩遭罪。
每一個新生命的孕育,伴隨的不只是喜悅和幸福,還有痛苦和磨難,不管是剖腹產還是順產,都是母親對新生命的付出和禮讚,謹以此文獻給所有母親。
來源:美麗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