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嚕網編輯】最近小半年,從e租寶、金鹿財行到中晉資產,轟動性的崩盤事件一件接著一件,動輒百億規模。
根據第三方統計,截至今年3月,P2P網貸平台累計成立數量是3984家,其中出現停業、跑路、提現困難、經偵介入等各類問題的大小平台累計數則是1523家,這意味著已經成立的P2P平台中,有38.2%已經進入非正常狀態。
問題平台雖多,公開信息卻很少, e租寶、快鹿系(金鹿財行、當天財富等)、中晉系是其中少有的、典型的信息多、新聞性強的幾個案例,小巴對它們做了一個簡單分析,發現了以下三個特點。
e租寶「美女董事長」張敏 坊間傳聞畢業於法國佩皮尼昂大學
第一,根據媒體披露信息,其創始人或日常管理的一把手多為學歷甚高的80後,放在平日稱之為青年才俊也不為過:
e租寶,實際控制人丁寧,1982年出生,創業經歷豐富;
e租寶,董事長張敏,出生年月不詳,但對外宣傳為「80後美女總裁」;
金鹿財行,CEO張伯偉,80後,新加坡國立大學學士、復旦大學國際金融EMBA;
當天財富,總裁程靜悅,80後;
中晉資產,董事長陳佳菁,29歲,上海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
第二,都與炫富、美女、明星代言有關。
最近的中晉系事件,起因就是一位叫程明、長相姣好的經理在微信上發了幾張手捧大摞獎金的炫富照片,遭人舉報。
中晉系美女經理手捧獎金等炫富照
早前的e租寶,創始人丁寧則費盡心力、揮霍巨款組建一整支美女高管團隊。
快鹿系的東虹橋金融在線,以及年初陷入兌付危機、超過19億資產無法贖回的鑫琦資產,都有在大眾心中高知名度的明星代言。
第三,外人對之知之甚少,除非深入地去挖掘,否則很多投資人直到最後也不知道錢去了哪裡。
從以上的分析,不難得出一個初步的結論:在過去這幾年時間裡,P2P是一個門檻極低的創業領域,年輕人以此為創業方向,從這裡發一筆財絕非難事。他們要做的,只不過是這幾件事情:在高檔寫字樓租下裝修豪華的辦公室、搭建一個在線平台、包裝出一位年輕的偶像級高管、招一批美女銷售,再找一位明星代言、許以高額的利息回報,就吸引了大量投資人把錢交給他們。最後,還要保證一點,那就是整個過程的「黑箱式操作」。
這幾件事情,全部都是高昂的成本,最終承擔這些成本的,要麼是從這個平台上借錢的人,要麼是給這個平台投錢的人。
龐氏騙局的開創者:查爾斯·龐茲
1919年,義大利移民查爾斯·龐茲,在美國弄了一個實際上子虛烏有的企業,他在融資時許諾三個月40%的超高利潤回報,然後再向新的投資人融資作為盈利付給前面的投資人。豐厚的利潤,讓龐茲的騙局在七個月內吸引了三萬名投資者,歷時一年多才最終破滅。這一套遊戲,後來在金融術語裡被叫做「龐氏騙局」,用中國人的話來說就是「拆東牆補西牆」。在P2P這個行業里,高昂的運營成本和超額的兌付壓力,顯然就是一場典型的龐氏騙局。
當小巴向一位在財富管理領域擔任高管的朋友請教如何鑑別理財類公司的優劣時,他講了一個最簡單的方法:要看這些財富管理公司多靠譜,那學問就大了,但是要看多不靠譜,只要看看公司的排場就好了,但凡這個機構出入都是美女的,那你還是當心為好。
在這位朋友的分析下,小巴還發現了P2P平台這個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加速淘汰。
P2P平台企業出問題前經營的時間
在過去三年多時間裡,共計有1523家平台出現了各類兌付問題。當把這1523家平台從成立到出問題時間都梳理了一遍後,我們就可以發現:
2014年底之前,從成立到出現兌付問題的平均時間在1-4個月,很多的創業型P2P公司大約是通過超高利息快速積累人氣,能撈一筆是一筆,撈完之後出現兌付困難或者發現根本撈不著,那就趕緊跑;
2015年這個數字提高到了5-10個月;
進入2015年下半年後,這個數字一路飆漲,從7、8個月到10個月、再到超過12個月。這也就意味著,在2015年底、2016年初陷入危機的,是很多運營時間超過一年的P2P平台,這其中也包括e租寶。
從趨勢上來看,業態其實是在惡化的。出問題的時間越靠近現在,這些平台的平均運營時間越長,相應的,他們所涉的金額可能也就越大。如果我們做一個略悲觀的預期,也許未來的數月之內,類似的高金額,甚至達到百億級別的事件還將再次出現。
黃曉明因代言東虹橋「貸你圓夢」項目
近日在微博遭遇討債事件
在中國,小巴始終認為網際網路金融的存在是有其龐大的現實需求的,但金融行業的兩個終極命題還需要解決:
第一是信息透明。沒有透明的信息披露,P2P充其量不過將民間借貸搬到了網際網路。美國最大P2P平台Lending Club的聯合創始人蘇海德比較中美的P2P後認為,Lending Club的最大優勢是透明。沒有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為龐氏騙局提供了滋生的土壤,這將是中國P2P行業最大的命門。
第二是風險管控。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高標準意味著沒有生意可以做,而低標準則意味著壞帳會讓你頭疼。如何在利率設定、平台運營成本、平台利潤和壞帳率之間達到平衡,是一門還要好好補上的功課。
中國P2P行業需要更多的監管
小巴曾經私下偷偷向吳老師請教他對P2P行業發展趨勢的看法,吳老師是這樣說的:
從行業集中度和市場效率來看,幾千家的P2P線上平台實在是太多了,未來可能有90%的P2P都要死掉。
過去幾年這近四千家P2P平台是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的第一波創業浪潮,但如果他們沒有處理好這兩個問題,可能都會成為行業的先烈,而經過大浪淘沙活下來的,則會成為活得很好的那少數部分。
翻(xia)譯(bai)過來的建議大概就是:哪有什麼建議,謹慎運營,死撐活下去。
文/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本文部分數據來源:網貸之家公開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