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4月7日報道,日本高島屋的負責人說,「也沒有做什麼特別的宣傳活動,但就是很暢銷」。2016年2月作為面向外國人的免稅商 品,珍珠製品的銷量比上年度增加了一倍。在大牌珠寶企業MIKIMOTO的東京銀座店,2015年面向外國人的珍珠項鍊等的銷售額比上年增加50%。
報道稱,3月上旬在香港舉辦的珠寶展示會上,經營珍珠批發業務的東京珍珠公司,在3天時間裡創下1億日元(1元人民幣約合17日元)的銷售額。位於東京御徒町的珍珠批發店,由於中國客人採購時先從高品質珍珠下手,以至於「好珠子比以往更難買到」。
報道稱,貿易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經過粗加工處理的珍珠出口量,比上年增加10%,創下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其平均單價也比上年上漲15%,為2006年以來的最高值。出口地主要是香港這個通往中國內地的門戶,這裡占了日本珍珠出口的八成份額。
日本珠寶業巨頭TASAKA3月在三重縣新建了養殖場。這是該公司時隔26年建立國內養殖場。
赴日爆買的中國遊客
報道稱,以「南部鐵器」聞名的岩手縣,生產忙得不可開交。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南部鐵器」被介紹到中國,由於用它煮出來的開水很適合泡普洱 茶,在中國富裕人群中很受青睞。據岩手縣方面介紹,2014年面向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出口額約為1.17億日元,比4年前增長1.6倍,是連續3年超過1億 日元。
由於鋼材業界低迷,原料價格在下降,但作為工藝品的鐵壺卻在漲價。據東京南部鐵壺專賣店說,有些工場的產品人氣很高,通常需要等待一年以上才能拿到 手。店裡的暢銷產品,售價在3萬至10萬日元。但從去年以後,應產地的要求,很多產品的價格都上漲了一成左右。一些到日本旅遊的遊客和買家還到產地參加展 銷會,據說中國人買得很多。
赴日爆買的中國遊客
報道稱,中國的郵票,主要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郵票,在中國集郵者中間很受歡迎,因為「文革」時期禁止集郵,郵票流通較少。而日本郵票商手裡有不少當 時的郵票,多是日本集郵愛好者出差時購買來的,所以中國集郵者會來日本求購。據說還有賣到80萬日元一套的珍貴郵票。新橋郵票商會稱,「高價也能賣掉。同 時收購價格也在看漲」。
報道稱,瑞穗綜合研究所亞洲調查部中國室長伊藤信悟指出,「在中國,中產階級超過一半人口,隊伍正在壯大,因此即使經濟增速放慢,消費也能保持堅挺」。
咔咔咔」,3月6日中午11時,全國政協第十二屆四次會議對外友好界別小組討論剛剛結束,會議室的人已經散得差不多了,會場依然響起一陣陣密集的快門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駐日大使程永華剛起身,就被各種型號的攝影機、照相機和錄音筆圍在中間。他身邊聚攏了一圈記者。
這樣的陣勢,兩天前對外友好界別舉行第一場小組討論結束後,已經上演過一次。不同的是,今天上午是對外友好界別第一次對境外媒體開放,會場來得最多的是日本、英國、香港的媒體,其中又以日本媒體最多。
身為中國駐日大使,程永華到哪兒都自帶新聞熱點,因為中日關係太令人關切。程永華大使似乎早已習慣了這種場面。他開玩笑說,去年兩會時碰到鞏漢林委 員,本以為這個演藝明星可能是媒體追逐的焦點人物之一,沒想到鞏漢林特意跑過來對他說:「今年你比我火啊。中日關係到底怎麼樣啊?」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駐日大使程永華
不過,作為政協委員,這些天,程永華大使要履行的職責和平常作為外交官的工作不太一樣——來到這是要參政議政,為國家未來發展建言獻策的。
「『一帶一路』的概念能否東延至日本?」在討論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時,程永華大使提出建議。不僅如此,作為政協委員,程永華大使帶來了自己的提案。
「我今年提出的提案有兩個,其中一個就是借鑑日本的『故鄉納稅』制度,為中國的『精準扶貧』工作提供有益補充。」程永華大使的提案引起了在場日本記者的興趣。
資料圖:赴日爆買的中國遊客
程永華解釋說,所謂「故鄉納稅」制度,是日本政府自2008年推行的一項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在東京、大阪等大城市工作的外地人向家鄉政府捐款,捐款後,其在目前居住地應繳的個人所得稅額可以享受減免。
程永華認為,現在在中國、尤其是農村地區,許多人離開家鄉來到大城市打拚,但他們也希望為家鄉建設出一分力,通過「以捐抵稅」的方式,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回饋鄉村,可以為精準扶貧提供有益的補充力量。
「另一個提案是,呼籲中國政府在海外建立中華子女學校,為中國政府和企業的駐外人員解決子女就學問題,免除他們的後顧之憂。」程永華說。
作為政協委員提出提案要做調研。程永華說,建立中華子女學校這個提案他前兩年就曾經提出過,今年通過對日本、俄羅斯等國的做法進行調研,又加入了一 些實際操作層面的建議。「比如日本在中國的許多城市建有日本人學校,都覆蓋到小學階段,蘇州的日本人學校還設有初中。」這些借鑑自海外的經驗與全球視野, 可以說是對外友好界別提案的最大亮點。
「中日首腦近期會不會在華盛頓核安全峰會上會晤?」「中日防務合作是否有所進展?」「2016年,中日關係會變好嗎?改善關係的難點在哪裡?」「如何看朝鮮半島局勢?」「怎麼看待中國遊客去日本『買買買』?」「有人說去日本購物就是『不愛國』,您怎麼看?」……
程永華大使對這些問題都「來者不拒」,一一解答,原地一站就是半個多小時。
資料圖:赴日爆買的中國遊客
程永華大使坦言:「目前中日關係正處於改善的進程當中,但是改善的勢頭還很脆弱。」他表示,自從2014年11月中日雙方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係達成 四點原則共識後,雙方關係進入改善的進程。兩國領導人舉行了會晤,兩國政府部門、政黨、立法機構之間的對話和磋商,以及地方省、市及友好團體之間的交流也 逐步恢復。「但是,這種關係改善的進程並不順利。」程永華大使說,尤其是去年在歷史問題上,日方出現了一些消極的言行。
「2016年,中國願意繼續向著改善兩國關係的方向去努力。我們呼籲日方要嚴格遵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四點原則共識,與我們一起共同努力,把兩國關 系推向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程永華大使說,「明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我們希望通過今年的努力,為明年邦交45周年紀念活動早作規劃,利用這個契 機把兩國關係逐步推向更好的階段。」
資料圖:赴日爆買的中國遊客
話題雖嚴肅,一頭灰發的程永華大使語氣溫和、態度親切。他接過一位記者遞來的濕巾,摘下眼鏡,抹了一把臉,繼續回答問題。
直到記者們再沒有問題提出,程永華大使微笑著向記者們道謝,「今天是星期日,辛苦你們了」。在轉身離開會場的路上,又被「截住」與人合了幾回影。
「好有耐心啊」,幾位日本記者採訪結束後這樣評價道。這讓人想起程永華大使在兩天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過的一句話,「我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在不同的場合,體現中國的存在。」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道,買買買!猴年春節期間,東京街頭擠滿了舉家前來的中國遊客,日本各大百貨商店銷售額屢創新高,以致日本媒體感嘆:「現在中國人來日本買東西,就像周末逛超市。」
1月18日,日本觀光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訪日中國遊客總數達到了499.38萬人次,比2014年增長了107.3%;中國遊客總消 費額達1.41萬億日元(約合792億元人民幣),人均消費額為28.38萬日元(約合1.6萬元人民幣),比其他外國遊客在日人均消費額多出10萬日元 (約合5600元人民幣)。
日本商場喜迎中國春節
雖然春節期間的訪日中國遊客數及消費金額目前還沒有公布,但相信這又將是一個驚人的數字。那麼,中國遊客最喜歡購買的日本商品都是什麼?結果可能讓 人有點意外。雖然日本的數位相機、電飯煲、保溫杯、馬桶蓋等一直在中國被熱炒,風頭強勁。但是長期以來,日本藥品保健品才是中國遊客購物清單中的真正「霸 主」。
2015年6月,日本最大廣告公司電通的調查顯示,中國遊客最愛購買的是醫藥用品,其次是化妝品,而大熱的電飯煲則排在第五位。其中,60.3%的人會購買3件以上的藥品保健品。
春節期間,記者在東京隨便走進一家藥妝店,都可以看到中國遊客的身影。他們左手一框右手一框,甚至用上了大推車,裡面裝滿了各種藥品保健品。因為中國遊客 瘋狂掃貨,很多日本藥妝店不得不一天好幾次緊急調貨,以補滿空空如也的貨架,讓人感覺「中國人在日開啟瘋狂掃藥模式」並非虛言。
不在功效在體驗
其實,日本藥品保健品的熱賣並非始於近期。從2014年開始,各種「去日本不得不買的神藥」清單就在中國各大社交媒體中瘋傳,至今不僅熱度不減,反而有愈發火熱的趨勢。
打開這份清單不難發現,所謂「不得不買的日本神藥」,並不是一些治療什麼疑難雜症的稀缺藥品,只是一些補充精神、治療頭疼腦熱的家用藥品,價格也比較便宜。
如果說電飯煲、馬桶蓋等日本產品的購買熱潮源於「智能」、「清潔」,那麼藥品保健品成為熱銷商品,就不那麼好理解了。畢竟,中國的藥品保健品也是琳琅滿目,日本產品到底有什麼特別,能夠牢牢抓住中國消費者?
而當被問及對日本藥品保健品為何如此痴迷和瘋狂時,大部分中國遊客的回答是——「體驗好,人性化!」。
日本的藥品保健品不一定藥效驚人,而是看重用戶體驗。因而,這些藥品保健品不是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而是完全針對大眾,力求「平民化」。日本厚生省 在審批藥品保健品時,將普通人的使用體驗放在了核心位置。包括普通人能否看懂標籤,能否熟練地掌握服用及使用方法、口感等。畢竟,普通大眾不是受過訓練的 藥劑師,對專業的藥品知識沒有那麼清楚,用起來越方便體驗就越好。
日本商場喜迎中國春節
比如日本的液體創可貼,不少人就是衝著顛覆常規創可貼使用方法的有趣體驗去購買的。那個刷頭不僅讓處理傷口像塗指甲油,更可以讓有效成分準確地作用在傷口。
購買方便服務好
易於購買,也是日本藥品熱銷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日本買藥跟買飲料一樣方便,稍微走兩步就能看到藥妝店。它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藥店,除了藥品還出售 化妝品、零食、飲料和雨傘等各種家用物品,成為日本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消費者購買食物、飲料、化妝品等後,往往會順手帶幾件藥品保健品。
面對擺滿貨架的藥品保健品,有些中國遊客常常會問:日本的藥就這樣在藥店隨便賣嗎?其實,日本醫藥品原則上分為2種,一種是必須要經過醫生的診斷後 才能得到的醫療用醫藥品,另一種則是無需醫師的處方簽,在藥店、藥妝店等的藥劑師建議下即可自行判斷購買的OTC醫藥品。OTC醫藥品包括能有效緩解疲 勞、視力疲勞、肩膀酸痛、腰痛、便秘、感冒、發燒、關節痛、肌肉痛、腳氣等症狀的藥品。日本人日常購買服用的藥品保健品,就是這類OTC醫藥品,現在也深 受中國遊客青睞。
日本商城
「各種店裡全是琳琅滿目的醫藥品保健品,生活中隨時可以用到,讓人慾罷不能。我從東京一路玩到沖繩,不知不覺藥品保健品就裝滿了整整一個箱子。有感 冒藥、液體創可貼、便秘藥、兒童咳嗽水、對抗疲勞的維生素劑等。買了這樣又想買那樣,其實,我感覺還沒有買夠。但是,實在沒辦法裝了,只有下次來的時候再 買。」來自廣東的張女士接受記者採訪時,已經在日本藥品上花費了30多萬日元,攜帶的一個大皮箱已經變成了「日本藥箱」,語氣中卻還透著遺憾。
為了滿足中國遊客的需要,日本各個藥妝店還推出吸引眼球的中文廣告,按照中國人的習慣陳列商品,並安排更多懂漢語的店員為中國顧客服務,為需要上網的中國遊客們提供免費WIFI,大大提升了中國遊客的親切感,刺激了中國遊客的購買慾。
日本某商城打出支付寶廣告
來自成都的王先生說:「我通過四處散發的導遊手冊《Japan-i暢遊日本》拿到了優惠券,一般購買3萬日元以上物品就可以有5%折扣。對於我們這些大筆掃貨的人來說,實在太划算了。」
國人瘋狂赴日的新聞頗為刺激眼球,而遊客們瘋狂掃貨的行為,在讓日本媒體大為驚嘆的同時,也在國內引發了諸多爭議。尤其是一位大叔遊客狂掃之餘,對鏡頭說出「幫助日本解決實際經濟困難」之語,經媒體發酵後,更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引發吐槽聲一片。
當然,網民的吐槽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在中日糾紛愈演愈烈的當下,要說這種赴日掃貨完全沒有「資敵「的效果,那當然是不可能的;但要把去東瀛逛一圈 買點東西就說成賣國,放之於當下的國際環境,似乎也有太過之嫌。不過在這裡,雲石君要分析的,倒不是這些遊客本身的態度如何,而是面對這場赴日大採購,中 國官方為何不加以限制。
中國遊客在日本「爆買」
看到這裡,也許有些朋友會鄙視雲石君目光短淺,道理很簡單,開放是中國不可動搖的長期國策,而赴外旅遊同樣是對外經濟和交往的一部分,而且與某些產 業不同,旅遊產業也不涉及什麼國家核心利益,在這種層面斤斤計較,會對開放戰略造成不良的影響,頗為不值。至於單獨禁止赴日,更會加劇兩國間的矛盾和沖 突,並會引發國際輿論質疑。
中國遊客在日本「爆買」
這些話當然都有道理,而如果以此來做結論,似乎讓人覺得中國放任國民赴日是迫於無奈。
但事實果真如此麼?在雲石君看來,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固然,中國不大可能直接出台政策,禁止公民赴日旅遊,但如果官方真的對游日有心阻攔的話,即便是在技術層面,也照樣有的是辦法:
比如在航班層面,所有航班的飛行時間和線路,均需由民航總局報批,如果中國果真有意作梗,完全可以在赴日航班的時間上做手腳,用大量的紅眼航班,來遏制公民赴日需求。
甚至,針對國民赴日掃貨之舉,海關也可以針對日本航班,加大查緝力度。
根據海關一直以來的規定,公民赴外歸國,僅可攜帶不超過5000元人民幣的免稅物品。超出部分均需按照規定補稅甚至罰款,超過較多者還可以涉嫌走私立案調查。
只不過出於各種因素,海關一直採取少量抽查的監管方式,所以除了極少數倒霉鬼,大部分掃貨大軍最後都得以一個子兒不花的平安入境。如果中國官方果真有意遏制,完全可以針對日本航班展開嚴查,所有攜帶回來的包裹全部開箱檢查,超限部分補稅罰款。
中國遊客在日本「爆買」
很顯然,如果海關真的嚴格執法,那不出仨月,這些氣勢洶洶的赴日掃貨團,將會迅速的消聲覓跡,而且誰都還不能挑出個理來——畢竟規定一直都擺在那兒,而且這種對旅客攜帶入境商品的設限,也完全符合國際通行慣例。
但即便是在技術層面,中國也從來沒有使什麼特別手段。這似乎可以說明,中國官方即便不能說鼓勵,但至少也是不反對公民赴日消費的。
說到這裡,那大家肯定要問,為什麼官方不阻攔呢?難道它們不知道國人的這些購買,會成為日本國力復甦的助力麼?
中國遊客在日本「爆買」
政府當然不可能不知道這些。在雲石君看來,中國官方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出於以下三方面考慮:
首先就是總量太小,不值得大動干戈。儘管赴日購物團看上去規模驚人,但實際上造成的經濟影響還是有限的。根據日本政府觀光局統計,今年春節期間赴日 中國人數為45萬人,消費總額達到1125億日元。以此推算,人均消費也不過1.3萬人民幣。而2014年中國赴日旅客總數為220萬人次,即便今年大幅 增長,也不過就300萬人次。這麼算來,今年中國遊客在日消費總額,大約在400億人民幣左右。
400億人民幣,看上去還真是一筆巨款。但根據海關總署統計,2014年中國與日本雙邊貿易額為1.92萬億元人民幣(中國對日出口9186.5億 元,進口1萬億元)。相較於1萬億的進口額,400億元的旅遊消費還真心不算什麼。換句話說,中國即便真要噁心日本,渠道也多的是。而旅遊消費盤子雖小, 但由於是直面終端,社會影響卻十分之大,吸睛效應也遠大於一般貿易。一旦在這上頭開刀,引起的波瀾太大,就性價比而言實在不是最划算的買賣。
安倍與習近平
而除此之外,赴日旅遊消費,對中國還有兩大好處。
第一是助推人民幣國際化。在赴日消費的過程中,為減少麻煩,避免外匯兌換過程中的損失,消費者自然會傾向於人民幣刷卡乃至現金消費,而從日本商家的角度,為了迎合中國人的需要,吸引他們多多掏錢,也會積極歡迎人民幣直接結算。
安倍與習近平
日本是全球第三經濟大國,日元也是國際儲備貨幣之一,在這樣一個國家推廣人民幣跨境結算,對人民幣國際化是有極大好處的。而且,正如上文所說,雖然 相對於一般貿易,旅遊消費總額不大,但與一般貿易的不同的是,這種消費頗為零散,在範圍上,對日本社會的影響要大的多。人民幣國際化要獲得成功,其影響范 圍的擴散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最後,從政治角度出發,赴日旅遊消費對牽制日本也有極大的好處。在之前的《地緣政治——日本系列》中,雲石君已經對中日博弈的整體態勢有過分析: 雖然在情感層面,日本毫無疑問是中國人最反感的國家。但從國家戰略角度而言,區區一個日本,還不配成為中國最主要對手。而在現實層面中,日本也早已被中國 超越,綜合國力已與中國差了好些層級。
只不過,為了掙脫美國控制,並獲得獨立於中、美之外的第三方勢力的身份,日本現階段在政治上採取了與中國作對的政策(日本為什麼會這麼做,詳見雲石 《地緣政治24:日本為什麼會怕中國》)。但是,在政治博弈的同時,作為一個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體,日本又不得不在經濟層面,與身邊的這個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緊密合作。
綜合這多方面因素考量,中國對日戰略也就有大致有了輪廓:對日本的政治乃至軍事挑釁,中國當然要有力回擊,否則這傢伙蹬鼻子上臉,會越來越不像話。 但在經濟層面,中國工業化進程尚在半途,與日本的合作,對充實自身國力也同樣大有幫助。而最為關鍵的是,雖然在日本看來,中國是最大的威脅,但就中國而 言,日本還不配成為自己的頭號對手,所以中國不應該,也犯不著以零和遊戲的架勢和它開干。
中國與美日劍拔弩張
最有能力阻礙中國崛起的對象是美國,因此中國的主要資源,應該放在與美國的博弈當中,對日本這樣一個次要對手,中國應該在壓制的同時,利用各種手段,減少它對自己的掣肘。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又打又拉——打是為了壓制它的妄想,至於拉,倒不是指望它現在回心轉意,但卻可以避免它狗急跳牆——畢竟時間在中國這邊,只要這麼繼續拖下去,日本跟中國叫板的本錢將越來越少。
打的方法,在雲石君之前日本系列的解讀中已有分析。而拉的手段,則包括了一般貿易、雙邊投資和旅遊消費等等。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不過必須要說明的是,貿易和投資都是有局限的。雖這兩種合作的規模更大,但獲利最大的卻主要是資本和財團,就算也有一部分惠及日本普通民眾,但比例上也大打折扣,而且影響力也相對間接。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只要能和資本達成共識,就可以較為容易的對華展開動作。
而旅遊消費則不同。雖然其規模不如貿易和投資,但由於極為分散,且在相當程度上直面民眾,所以對日本社會的整體影響要大的多。當其形成規模後,日本 的各行各業都會受其關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日交惡,將對廣大日本民眾的就業和收入產生直接的影響和衝擊,引發社會動盪的風險大幅攀升。
有了這層因素,日本政府再考慮對華政策時,其之顧忌就要大幅增加,採取行動方面也就更加束手束腳,就算最後不能扭轉日本政府的反華立場,但至少,其行動效率也會在相當程度打了折扣。
而這正是中國所樂見的。中國的發展前景遠遠好於日本,所以拖下去對中國有利無弊。而中日博弈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如果日本政府每行一步,都慢上一分,累積下來,這就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
何況這種拖延,本身就會加劇中日實力對比的失衡,這種失衡,又會反映到日本對華戰略的決策中,使他們的底氣越來越不足,態度越來越鬆動。相較於這種穩定帶來的巨大收益,赴日購物的那點開銷,也就不算什麼了——何況,這裡面還有相當一部分本身就是中國製造。
其實對中國的心思,日本也未必不知。但現在日本經濟深陷困境,對送上門來的鈔票,當然不能輕易放過,至於這些人民幣背後的所意味的羈絆,日本即便心知肚明,但值此疲敝之際,也實在顧不得那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