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潮」要來了,一篇文告訴你春捂有多必要!
春捂:「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是一條保健防病的諺語,其意思是勸人們春天不要急於脫掉棉衣,適當地捂一點,對於身體的健康是有好處的。特別是對每逢季節交替就會生病的孩子來說,春捂尤其重要!
春捂不是捂得越多越好!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春捂」,不過這個「捂」並不是指穿得越暖和越好,應當根據室外溫度來增減衣服。一般來說,當晝夜溫差大於8℃時就需要「捂」,為孩子添加衣服,以免受寒。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春季的早晚比中午氣溫低,因此早晚可以比中午多穿一件衣服,中午曬太陽的時候更要注意少穿一件衣服。活潑好動的寶寶要比安靜斯文的寶寶穿得更靈活一些,玩耍的時候最好減一件衣服。室外如果陰雨濛濛,那麼帶寶寶出門要比室內多穿一件,室外如果陽光明媚則不一定要加衣服,有時候可能室內比室外還陰冷哦。
春捂,該捂哪兒?
雖說春天來了,但天氣還冷,尤其是昆明這樣晝夜溫差較大的地方,所以,這個時候保暖仍是很重要的。孩子身上下面幾個部位是最需要保暖的:
1、頭和脖子
孩子頭部血管比較豐富,30%左右的熱量由頭部散發,如果頭部受涼,孩子身體的熱量就會散發得較快。另外,孩子頸部的皮下脂肪比較薄,這個部位受寒,會使孩子的抵抗能力下降。
2、小肚肚
孩子的小肚肚如果受寒,會損傷他的脾胃功能,發生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疾病。
3、後背
人的後背是陽氣匯聚之處,受寒很容易致病,所以,保持後背溫暖可以預防疾病,減少感冒。不過,保暖也不能過度,如果寶寶穿得太多,後背出汗,反而容易受風,引起感冒。
4、小腳丫
雙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本來就少,如果受涼,血液循環量會更少,而且還會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及微血管收縮,使潛伏在鼻咽部的病原微生物趁機大量繁殖,抵抗力低下的孩子會因此出現呼吸道感染。
五大要點給孩子「捂」得更科學!
1、衣服要遞減
初春時,小朋友的身體防禦系統才剛剛醒來。此時家長千萬別著急為他換春裝,而要一件件脫掉冬衣。每個寶寶的情況不同,大家根據孩子體質進行即可。
2、穿衣要「下厚上薄」
從中醫角度來說,寒從腳下起,建議大家穿衣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則。這主要是出於人體下肢血液循環較差考慮,更易受寒冷侵襲。
3、春捂要有度
雖然有春寒,但是相比冬天,春風柔和很多,大家不妨給小朋友穿上寬鬆的小外套。但請注意,切勿捂過頭,應謹防孩子出現「過熱綜合徵」。其主要表現有高熱、抽搐、腹瀉等,甚至發現昏迷使孩子有生命之憂。
4、鍛鍊要開始
其實,說起來,春捂僅是被動防禦。若是想要做好真正的防禦疾病,小朋友需要從春天開始增加身體鍛鍊,以增強機體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家長不妨帶孩子走出家門,多進行戶外運動。
5、講究科學飲食
此時應注意調養肝氣,以去春火。建議適當多吃韭菜、芹菜、油菜、胡蘿蔔等蔬菜,黑米,豆類以及豆製品,和枸杞、菠蘿、紅棗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