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九大咖啡競賽..台灣之光

@ 2016-04-09

每個職業都有最具代表性的國際賽事,體育有奧林匹克運動會,線上遊戲也有專屬的國際電競比賽,咖啡產業怎麼能缺席呢?今天山羊咖啡帶你看看九大最具公信力的全球咖啡競賽。

一、咖啡大師世界盃 World Barista Championship

主辦單位:World Coffee Event

比賽方式:比賽分為三個獨立的階段,在三個階段中分別取出前12名、前6名以及冠軍。

參賽者必須在15分鐘內完成四杯濃縮咖啡、四杯牛奶飲品以及四杯創意咖啡飲品,加上前後各15分鐘的準備及整理時間,比賽時間總計45分鐘。

評分項目:整潔、味覺評分、飲料呈現、選手專業技術、整體表現。

咖啡界奧運之稱的咖啡大師世界盃,是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咖啡師比賽,每年有超過50個國家的代表參賽。選手可以在比賽過程中撥放自己選擇的音樂,並向評審說明咖啡呈現方式的原因。整場比賽就像參賽者的一場舞台表演,無論是台下的觀眾、身旁的評審,還是無數的攝影師都緊盯著參賽者的一舉一動,因此選手的台風與自信也是評分的關鍵之一。

在世界盃咖啡大師舉辦之初,大多由北歐的咖啡師拿下冠軍。近年來,隨著喝咖啡的風氣興起,亞洲也有亮眼的成績。台灣的咖啡師一直積極參賽,2014年吳則霖代表台灣得到第7名的佳績。

2015年世界盃咖啡大師冠軍Sasa Sestic比賽畫面

二、烘豆大賽世界盃 World Coffee Roasting Championship

主辦單位:World Coffee Event

比賽方式:比賽有三個步驟。

1.預先烘焙:參賽人員有30分鐘的時間分析生豆,以及30~60分鐘熟悉機器和試烘樣品。

2.正式烘焙:參賽人員有30分鐘來烘焙單品豆、1個小時來烘焙配方豆。結束時必須繳交1.5公斤的咖啡熟豆。

3.產品杯測:咖啡經過編碼後,由評審盲測。

評分項目:比賽的三個步驟皆列入評分項目,最後的杯測則比照SCAA的杯測標準。

烘豆大賽世界盃歷經三個階段,賽程需三天的時間,是所有咖啡賽事中所需時間最長的比賽之一。但事實上,從參賽者拿到陌生的生豆,到烘出熟豆,三天的時間依然非常緊湊,是屬於難度非常高的比賽。世界盃烘豆大賽自2013年開始舉辦以來,台灣參賽者都有很好的名次,在2014年台灣代表賴昱權還奪下世界盃冠軍,驚豔全球。

2015世界盃烘豆大賽前三名得主 三、拉花大賽世界盃 World Latte Art Championship

主辦單位:World Coffee Event

比賽方式:比賽分為初賽和決賽,在初賽中分數最高的6名選手得參加決賽。

進入決賽的參賽者有5分鐘的準備時間,必須在10分鐘之內完成六杯咖啡飲品,分別是兩杯圖案一致的濃縮瑪奇朵、兩杯圖案一致的拉花拿鐵和兩杯圖案一致的創作拿鐵。

評分項目:環境整潔、飲品呈現、選手專業技術、整體表現。飲品呈現的項目包含兩杯拉花圖案與事前準備相片的一致性、咖啡與奶泡的對比、圖案的創意、困難度及完成度等等。

和咖啡大師的比賽一樣,除了咖啡,咖啡師也需要穩健的台風和十足的自信,向評審介紹自己的作品。這項比賽考驗咖啡師的拉花技巧與藝術表現,在眾目睽睽之下和緊湊的時間之內,從容不迫的完成自己的作品,想必需要非常大的抗壓性,但以觀眾的角度來看,拉花大賽是一場非常享受的視覺饗宴。2015年廖紘陞代表台灣出賽,以花與蝶為作品主題,拿下世界第六名。

廖紘陞的比賽作品 四、沖煮大賽世界盃 World Brewers Cup

主辦單位:World Coffee Event

比賽方式:比賽分為初賽和決賽,在初賽中分數最高的六名選手得參加決賽。

初賽有指定沖煮與自選沖煮兩個評分項目。指定沖煮採用大會指定的比賽豆,自選沖煮則是使用選手自行攜帶的咖啡豆。決賽只有自選沖煮,參賽者須在7分鐘內完成3杯咖啡。

評分項目:飲料評估及表演項目。飲料評估分別為濕香氣、風味、餘韻、酸值、醇厚度、平衡度、整體印象。

在比賽過程中,參賽者可以利用任何手動器具沖煮咖啡,不得在咖啡內添加咖啡豆及水之外的物質,因此稱為沖煮大賽而非手沖大賽。在指定沖煮時,選手不得有展演的行為,而自選沖煮時,選手可以向評審說明相關的咖啡資訊。2014年,台灣代表魏汝瑛首次參賽就拿下第五名的佳績。

2015年世界盃沖煮大賽冠軍Odd-Steinar Tollefsen比賽畫面

五、杯測大賽世界盃 World Cup Tasters Championship

主辦單位:World Coffee Event

比賽方式:每組咖啡有兩杯相同和一杯不同的咖啡,總共八組,參賽者藉由杯測選出不一樣的那杯咖啡。

評分項目:答對題數越多,分數越高。若答對題數相同,花費時間較少者獲勝。

參賽者必須要有十分敏銳的味覺及嗅覺,因此菸酒是大忌,飲食也要維持清淡。平常喝咖啡是令人放鬆的事,而對杯測者來說,要經歷一整天的杯測馬拉松,需要消耗非常大的體力與精神。2014年劉邦禹代表台灣打敗美國星巴克杯杯測師,拿下全球冠軍。

2014年世界盃杯測師大賽冠軍-劉邦禹 六、咖啡調酒大賽世界盃 World Coffee in Good Spirits Championship

主辦單位:World Coffee Event

比賽方式:比賽有初賽和決賽兩回合,從初賽選出六名選手進入決賽。

決賽選手必須在8分鐘內做出2杯愛爾蘭咖啡和兩杯以咖啡與酒為基底的溫熱或冰涼設計飲品,愛爾蘭咖啡是以威士忌、咖啡、鮮奶油和糖調和的咖啡。

評分項目:環境整潔、味覺評分、視覺評分、整體表現。

咖啡調酒大賽世界盃的比賽宗旨,是希望選手能激發咖啡與酒類的創意結合,除了著重味覺上咖啡與酒的平衡展現,視覺也要夠吸睛,而且能夠商業化。在台灣咖啡調酒不如國外盛行,因此很少有選手參賽。

2015年世界盃咖啡調酒大賽冠軍George Koustoumpardis比賽畫面

七、土耳其咖啡大賽世界盃 World Cezve/Ibrik Championship

主辦單位: Speciali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Europe

比賽方式:比賽有初賽和決賽兩回合。參賽者必須在15分鐘內煮出兩杯土耳其咖啡及兩杯創意土耳其咖啡。

評分項目:感官評分、技術評分。

土耳其咖啡是東歐、中歐和北非最常見的咖啡種類,選手可以攜帶自己的土耳其咖啡參賽,不限壺身的材質。土耳其咖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咖啡沖煮方式,比賽除了展現沖煮技術,也鼓勵參賽者將自己的文化與創意帶入咖啡中。

2014年世界盃土耳其咖啡大賽冠軍Stavros Lamprinidis 八、世界愛樂壓大賽 World Aeropress Championship

主辦單位:World AeroPress Championship Pty Ltd

比賽方式:賽制為多重淘汰制,參賽者有八分鐘的時間使用愛樂壓沖煮咖啡。每一回合裡有三位參賽者,第一名可以晉級到下一回合,輸者則被淘汰。

評分項目:由評審主觀選出最好的一杯。

相較於嚴肅的國際賽事,愛樂壓大賽的特色如同愛樂壓本身器具的特性-快速、輕鬆、趣味,主辦單位希望參賽者能在愉快的環境下,創造出不同的愛樂壓沖煮方式。2015年,王樂群代表台灣參加在西雅圖舉辦的世界愛樂壓大賽,在35名競爭者中得到12名。

2015年世界愛樂壓大賽冠軍Lukas Zahradnik作法

九、虹吸咖啡大賽世界盃 World Siphonist Championship

主辦單位: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Japan

比賽方式:參賽者必須在15分鐘內,利用虹吸壺煮出4杯混和咖啡及4杯創意咖啡。

評分項目:整潔、咖啡風味、專業技術、飲品呈現、整體印象。

世界盃虹吸大賽的前身是由日本精品咖啡協會舉辦的日本虹吸大賽,參賽者也大多來自於亞洲地區。由於比賽時間只有15分鐘,因此參賽者通常會一次操作五個賽風,參賽者要一邊解說一邊操控五個賽風是非常不簡單的。台灣代表簡嘉程在2015年拿下第三名的佳績。

2015年世界盃虹吸大賽冠軍Ryan Tan 同場加映:最難喝咖啡大賽 The Worst Coffee Competition

你沒看錯,世界上也有人在追求最難喝的咖啡。主辦單位不是腦袋有問題,而是想為嚴肅謹慎的咖啡賽事尋一個輕鬆好玩的出口。2015年3月,一群技術高超的咖啡師聚集在美國洛杉磯的恐龍咖啡廳(Dinosaur Coffee),個個穿者奇裝異服,為了爭奪最難喝咖啡冠軍湯匙。吧檯邊擠滿了觀眾,期待這些咖啡師會帶來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咖啡。主辦人Michelle Hantoo提到在他腦海裡揮之不去的味道,就是在咖啡裡加入起司,如同好幾天沒洗澡發出的惡臭。

從以上這幾個國際賽事的排名來看,近年來台灣拿下了許多不錯的成績。但相對於歐美國家,台灣咖啡產業起步晚了許多,但依然有很多人為了咖啡不眠不休的努力,讓世界看見台灣,無論成績如何都值得鼓勵。咖啡產業的確需要非常專業的技術,國際咖啡賽事是咖啡人對咖啡的尊重,在追求咖啡專業的同時,我們也別忘了咖啡給社會帶來的樂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