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大帝
台灣的五福大帝,乃是由福建福州白龍庵分靈來台,台南奉祀五福大帝的廟宇,稱為全台白龍庵五靈堂,相傳是清代中期,由一位巡按於總鎮衙內所創建。其中的五福大帝神像,是由福建福州白龍庵迎請來台。全台白龍庵五靈堂的弟子,以姓尊稱五福大帝,即張部、鍾部、劉部、史部、趙部等五部公,又以黑、白、綠、黃、紅等五行色區分,分別雕刻金尊奉祀於主殿。相傳五福大帝每年輪流掌理陰陽兩界,神威顯赫、醫人無數,因而名聞閩台兩地。
五瘟廟非常迷你,卻因為青龍白虎門上,彩繪的是寓意四季平安的二十四節氣神,而有了不同的價值。
五福大帝定位為民間逐疫之瘟神,亦稱「五方瘟神」,所指五人為張元伯﹑鍾士秀﹑劉元達﹑史文業和趙公明。
五福大帝皆誕生於元代太宗年間,五位同為落榜舉人。考場失意之後,偶於回鄉路上因緣相遇,彼此交談,因志趣相投而義結金蘭。
一日,五個人投宿於福州白龍庵,閒談至深夜,盡歡而散。其中之一的劉元達回房之後,於初更時分,恍惚若聽到空中有人說道:「福州盜賊橫行,時有殺戮,人民應受瘟疾之報,奉上蒼旨意,特派五瘟之神施降瘟毒於井中。」劉元達聞言失色,立即喚醒眾兄弟,將適才所聽到的消息告知眾人,五人商議之後,決定極力拯救福州居民,乃相約前往城內,守住五口水井,以防有人汲飲井水。
奈何福州人民對五位兄弟的苦口婆心皆抱持懷疑態度,在勸阻無效的情形下,張、鍾、劉、史、趙五兄弟心存仁善,不願眾人慘受瘟毒而亡,就一同投入井中,飲毒水自盡,使居民知所警覺。居民將死屍撈起時,見五兄弟面容已變成黑、白、綠、黃、紅五種不同的顏色,而且手足外張成大字形,終於相信井中有毒。
居民後悔不及,欲將五人收殮入棺,無論眾人如何揉拉俱不能動,只好跪拜擲筊以求指示。結果聖筊指示,應將五兄弟死屍供請太師椅安座,眾人遵照聖筊指示進行,待五兄弟坐定之後,霎時間神貌立變,身軀溫柔宛如活人,眼神猶如閃電,威嚴無比。
五福大帝捨己救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