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的一個對話今天又被翻出來,
是關於周杰倫。
叫獸易小星曾說過:和周杰倫相處了一天,看著他走路的時候,脊背非常僵硬,我問他:「你的脊柱炎還沒治好嗎?」
他咂吧一下嘴:「治不好的,唉,老人家了。」
我一陣心酸,又問:「那開演唱會的時候怎麼辦?總是要蹦蹦跳跳的。」
他說:「吃藥,鎮痛,不然粉絲們來看什麼。」
大概是這年頭被動接受了很多替身、假唱、不背台詞的故事之後,終於發現那個一絲不苟認真的人,果然是收穫了最多掌聲的人。
好多人粉絲說,我不需要你跳舞,你坐在那裡就光芒萬丈了,你一開口我就能回憶整個青春了。
是啊,這是一個「他本可以……卻還要……」的老套句式。可是,如果他對自己的要求從100分降低到80分,他依然會是大明星,但不會是今天的周杰倫吧。
他是一個努力到不需要說,
「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的偶像。
知乎上曾經有這樣一個問題,「周杰倫有多努力?」,其中有一個回答是這樣說的,「他努力到不需要說,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
我不是很喜歡這個句式,大概是因為往往說這些話的情況是為了掩蓋一些失誤和不完美。因為你對一件事情用了多少心,其實是無法隱藏的,在哪裡花了心思,在哪裡偷了懶,大家都不傻。
關於周杰倫的故事大家應該聽過很多,這是一個無數次被拒絕後逆襲的勵志故事。不過,我想說的是,這些故事裡有一些數字,恐怕不是「才華」兩個字就能概括的。
周杰倫被吳宗憲要求如果10天寫出50首歌,就給他出唱片。10天50首歌,假設每天只睡4小時,在剩下的20小時里,他得每4小時就出一首歌。
2006年,就是《依然范特西》和《黃金甲》那一年,周杰倫那年全年就休息了18天。平均到每個月就1.5天。
周杰倫第一次參加選秀節目因為咬字不清被淘汰,下台之前吳宗憲說要看一下選手的寫的譜子。
創作型歌手靈感來了就比較隨性,所以別人的譜子都比較潦草。可是周杰倫連草稿都寫得乾淨而整潔。因為認真,他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次機會。
後來他坐了一年冷板凳之後,周杰倫被吳宗憲要求如果10天寫出50首歌,就給他出唱片。這件事方文山回憶道:「他那次完全拼了,居然寫歌寫到流鼻血……」
《南都人物周刊》里也有一段楊峻榮對周杰倫的回憶。周杰倫寫完十首歌之後,給當時在公司負責唱片工作的楊峻榮聽自己的歌。
「你唱的?」
「嗯。」
「那個和聲誰寫的?」
「我。」
「曲子誰編的?」
「我。」
他是有才華,可是憑什麼別人要去探究你究竟多有才華呢?周杰倫憑的是執著和認真。
發了專輯之後,周杰倫就紅了,火了,家喻戶曉了。故事到了這裡,感覺就可以太團圓結局了,但是還沒有完。周杰倫工作常常連軸轉,錄音到深夜,工作人員都熬不住了,他還能有新的靈感。
除了持續的創作,他還努力在提高自己的唱功。作為一個門外漢,我能評價的不過是「哎喲,感覺周杰倫唱歌越來越好聽了」。知乎上關於周杰倫唱功的討論,「王一文」的答案點贊是最多的,我節選了部分可以給大家作參考。
初期:前三張專輯的話,周杰倫高音基本靠生嚎,硬頂上去,譬如在The one演唱會上,他唱《黑色幽默》,《安靜》這幾首難度比較高的歌時候真是狠狠的替他捏了把汗(有興趣的可以搜下,唱的很吃力不說,而且還讓人時刻擔心唱不上去…)
成熟期:大概是從七里香開始吧,他高音已經比較遊刃有餘(參見《擱淺》),直至07、08年,達到了他唱功的頂峰,這段時間他也在唱功、唱腔方面做了很多嘗試,例如《無雙》後面彪的那兩聲「海豚音」,《花海》的海島式唱法,這段時期可以看出來他在唱功方便已經開始不斷地學習並加以完善,這期間基本是逐漸上升的。而且論live水平的話,07年的那一屆巡演應該是他目前所有演唱會中live水平最高的,尤其是那首《最長的電影》,已經超越CD版了,相信看過的會有同感。
穩定期:自08年之後到今天,周杰倫的唱功趨於穩定,但隨著年紀的增長以及早期缺乏科學的聲樂訓練,唱功還是略有下降。很顯然周杰倫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有意的改變了一些發聲位置,也就有了後來我說的那種「發嗲式唱腔」,像《甜甜的》《公主病》《療傷燒肉粽》這些,這種「幼齒感」的聲音其實是改變了之前發聲方法以及發聲位置的結果。
而他一出道就被詬病的咬字問題,也發生了變化。他在央視《開講啦》節目裡就說了《菊花台》這首歌是咬字清楚的。
「這首歌是吐字清楚的,就是想讓歌迷的家長聽得懂,他們的偶像在唱什麼。」
其實咬字和唱功一開始都沒有成為他大紅大紫的阻擋,可是在後來的日子裡他都默默一點一點讓自己做得更好。
有了一切可以任性資本,
他卻依然謙遜友善。
除了工作上的才華和認真,周杰倫在《中國好聲音》里還有很多小細節讓人不得不喜歡。雖然明明本應該是節目裡最得意的人(這也是上文努力的結果吧)……
「我第一次聽的就是周杰倫的歌」
「我上一次唱的是周杰倫的《菊花台》」
「我喜歡周杰倫已經十年了」
「(此處省略三十字鋪墊)……周杰倫」
但是面對前輩,卻謹記自己是年輕後輩,他很客氣。周杰倫甚至一度不轉身,就是擔心彈幕里說的「只要周杰倫轉身其他人就沒戲了」。
他還有很多小細節讓人不能不喜歡。比如,認真彈琴唱完歌,記得耍帥也不會不忘對觀眾說聲謝謝。
和朗格拉姆合唱的時候,小姑娘調起得高了,所有忍都覺得她下一句就要丟人丟大了,周杰倫馬上接過來唱,讓她調整避開了破音,很貼心,很紳士。
盲選的時候,三個導師轉身看到李安是個小胖子之後都驚訝大笑(大概原以為是帥哥),可是周杰倫轉身看到李安,完全不露驚訝而是友好地微笑,不會因為選手的體型而有什麼差別對待。
你看,有才華可以讓你成名、賺錢、萬眾矚目,可是想要得到大家的愛,靠的就是這樣日積月累的認真和友善。
況且,他已經收穫了一切,還能一如既往的謙遜、敬業、嚴於律己。
不是每一個努力就能成為周杰倫,但是像他這樣有才華的人還嚴格要求自己,我們這些生來不是天才的人,又怎麼好意思感嘆,誰誰誰憑什麼成功呢?
當然,我和你們一樣,還是希望他健康,願意聽他坐著唱歌直到成為真正的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