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殘酷而無情的。在「二戰」中,蘇聯有數以千萬的男性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這就使讓千上萬的蘇 聯婦女成為寡婦。
據統計,當時許多農村的男女比例已經達到了1:2.7。這就是說,婦女數量比男人的2倍還要多。這些蘇聯婦女在漫長長夜裡的生理需求是怎 樣解決的呢?為數不少的蘇聯婦女把目光盯向日本戰俘。
在 「二戰」後期,蘇聯對日宣戰。8月9日,蘇聯紅軍用三個方面軍總共有150萬的兵力,跨過中蘇邊界進入我國東北,在4400公里的邊境線上向日本關東軍發 起了勢不可擋的總攻。一周不到,將日本關東軍主力部隊全部消滅。
這一年秋天,日本關東軍戰俘被分期分批地押送到蘇聯。這些日本戰俘儘管衣衫襤褸,憔悴不 堪,可畢竟是正兒八經、如假包換的男人。所以,很多蘇聯婦女將這些日本戰俘作為解決生理需求的「工具」。
日 本戰俘在蘇聯服勞役,日子過得很苦。蘇聯對待戰俘的態度,可遠遠沒有中國那麼好。資料顯示,大批日本戰俘在蘇聯服勞役期間死亡——僅僅1945年冬季,日 本戰俘就死亡了5萬5千人。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戰俘雖然身陷囹圄,整天在礦井、礦場勞動,卻很樂意搞好與蘇聯婦女的國際友誼。
不過,對於蘇聯婦女來說,與日本戰俘保持親密關係,最大的風險來自本國。蘇聯嚴厲禁止蘇聯婦女跟昨天還是「敵人」的日本戰俘苟合。蘇聯內務部多次發布命令,禁止與日本戰俘有染,否則,是黨員的開除黨籍,不是黨員的開除工作。這在當時的蘇聯,可是一種相當嚴厲的處罰措施。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蘇聯婦女突破禁令,與日本戰俘同居,蘇聯當局不得不採取更為務實的做法—允許蘇聯婦女同一小批日本戰俘結婚。日本戰俘也是唯一被允許留在蘇聯定居的外國戰俘。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日本戰俘都能夠取得與蘇聯婦女結婚的權利。按照規定,只有那些為蘇聯的利益效力的日本戰俘,才有可能被允許留在蘇聯,與蘇聯婦女結婚,並定居下來。更多已經與蘇聯婦女產生愛情糾葛的日本戰俘則被拒絕了留在蘇聯的請求,遣送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