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曹魏大將鍾會、鄧艾率大軍進攻益州,同年,劉禪在成都不戰而降,迎接鄧艾大軍進城,蜀漢宣告滅亡。
有一種觀點認為,劉禪的投降是出於「仁心」,不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還保住了成都百姓的性命,實在是「功德無量」的明智之舉,似乎劉禪同學的「大智慧」足以完爆那些「窮兵黷武」的「偉大」人物了。
然而,如果你知道劉禪投降以後成都發生了什麼,你恐怕就不會認同這種觀點了。
其實對於劉禪投降是「好事」的言論古已有之,最早的記載應該就是《三國志》。
陳壽評價勸劉禪投降的譙周時說:「劉氏無虞,一邦蒙賴,(譙)周之謀也。」
當時鄧艾兵臨成都,劉禪有三種選擇:一、固守成都,等姜維野戰主力回援,滅掉鄧艾後,再合兵與鍾會決戰;二、前往南中之地,組建割據政權,當時蜀漢大將霍戈在南中鎮守,有一定的實力(所謂「羅憲以重兵據白帝,霍弋以強卒鎮夜郎。」);三、直接投降。
劉禪猶豫不決,譙周勸劉禪選擇三,劉禪同意,直接投降。
而陳壽評價說譙周對蜀漢有大功,所謂「劉氏無虞」,就是說劉家人沒事,「一邦蒙賴」,是說蜀漢全體臣民得以安然無恙。
如果不了解歷史,以及後續事情的發展,很多人恐怕都會認同陳壽的這個評語。
但是,如果你問這麼一群人,他們一定不會認為劉禪的投降是正確的。
蜀漢大將姜維、張翼、蔣琬的後代蔣斌、蔣顯、關羽的後代關彝及全家、蜀漢大臣衛繼、劉禪的太子劉璿、以及整個蜀漢後宮女眷!
還有,成都的數十萬百姓!
他們怎麼了?
他們在劉禪投降後,遭受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這場屠殺就是鍾會之亂後,魏軍兵將對原蜀漢官吏和成都百姓的大屠殺事件!
劉禪投降後,魏軍駐紮在成都周邊,鄧艾與鍾會明爭暗鬥,最後雙雙斃命,魏軍失去約束,如狼似虎一般對放下武器的蜀軍及手無寸鐵的成都百姓展開了長達數日的燒殺淫掠。
對於這段歷史,並無更多的詳細記載,由於陳壽是晉人,鍾會叛亂牽扯到晉文帝司馬昭,而直接參與者則有胡烈、衛瓘等晉朝名將,陳壽無法對那場大屠殺作更多的描寫。
但他還是提到了一句:「軍眾鈔略,死喪狼籍,數日乃安集。」
我們其實不難想像當時一團混亂的大屠殺場景。
有歷史記載的,蜀漢方面被屠殺的人員包括:
魏軍先是殺了姜維及其全家,並取出姜維內臟。郤正就說姜維是「身死宗(家族)滅。」
蜀漢大將張翼被亂兵所殺;
蜀漢奉車都尉、大尚書衛繼被亂兵所殺;
龐德的兒子龐會,也是在這次動亂中,趁機帶兵沖入關家府邸,將關氏一族滅門。
蔣琬的後代蔣顯、蔣斌也都死在這次兵亂之中。
另外,魏軍還衝入了蜀漢後宮,掠奪姦淫女眷,其中一位「李昭儀」(昭儀,漢代嬪妃封號,她是劉禪的女人)因不願受辱而自殺。
劉禪的長子,也是蜀漢的太子劉璿被亂兵殺死。
蜀漢舊官吏、兵將的境遇尚且如此悲慘,成都的平民百姓的境遇就可想而知了。
所謂「軍眾鈔略,死喪狼籍」,八個字不知包涵了多少成都百姓的血淚。
陳壽之所以如此稱讚勸降劉禪的譙周,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譙周是陳壽的老師!
而力主抗戰,最後戰死的諸葛亮之子諸葛瞻一直瞧不上陳壽,曾羞辱過他!
當然,我們固然不能據此判定,陳壽讚揚譙周就是出於私心。
但是,從歷史事實來看,連劉禪的太子都被亂兵殺死了,「劉氏無虞」這四個字根本就不對!而蜀漢後宮遭受如此羞辱,曾經的名臣宿將要麼身死,要麼被滅門,成都百姓慘遭數日大屠殺,「一邦蒙賴」這四個字也是徒有虛名了。
最後,我們來看看,魏軍將士如何如此殘暴呢?
除了龐會殺關家是仇殺,其餘的姦淫擄掠,都是出自野蠻的慾望。
由於我們沒有更多的史料記載,我們無法得知歷史真相。但是,有一條記載或許能讓我們窺見當時大屠殺的一些場景:
《晉書@段灼傳》:「昔伐蜀,募取涼州兵馬、羌胡健兒,許以重報,五千餘人,隨艾討賊,功皆第一。」
鄧艾偷渡陰平,在綿竹擊殺諸葛瞻的「精兵」部隊多半就是這批胡人。後來鄧艾被囚禁,鍾會死,鄧艾部下喊著「為主將報仇」的口號肆意殺戮。這批人與段灼、楊欣跟隨鄧艾滅蜀,立下大功,但是,最後官方對他們封官拜爵的僅有三十餘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打仗沒落到實惠,如今,所謂「許以重報」官方既然無法滿足,那麼只有向蜀漢官吏、百姓和婦女身上索取了。
亂成都的魏軍中,肯定有這批胡人的身影!
最後再說一句:劉禪的投降絕不是出於對蜀漢官員和百姓的考慮,而是八個字「貪生怕死,懼怕辛苦。」
譙周勸劉禪投降的理由很明白:「自古已來,無寄他國為天子者也,......再辱之恥,何與一辱.......原陛下早為圖之,可獲爵土。"
意思是:「乾脆咱就不要臉這一次,總比跑了再被捉住,不要臉兩次強!希望陛下您趕緊投降,說不定還能被施捨一些爵位和封地呢,多划算!」
而在譙周的勸降建議中,隻字未提蜀漢百姓!劉禪最後聽從譙周建議投降,純粹是出於自己的怯懦和軟弱,根本不是什麼為了百姓!
倒是劉璋投降劉備,那才是真的對巴蜀百姓心懷憐憫,不願百姓再遭兵革。
《三國志@劉璋傳》:(劉備)進圍成都數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萬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戰。(劉)璋言:「父子在州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戰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開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
(蜀漢滅亡時蜀漢名將後裔殉國情況,可參閱拙作《諸葛亮張飛趙雲的後代全都死在他手中,原因是因為他有把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