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強勁厄爾尼諾現象來襲,國內氣溫不斷飆高,汽車冷氣就成了每天開著車子在路上的人們,僅能依賴的最後一道防線。冷氣究竟是怎麼運作?該怎麼察覺已出了狀況?
汽車是一種很有趣的工具,很多人認為只需要餵它吃油,就能長久使用了;殊不知在如此複雜結構的組合下,汽車其實需要各種保養,來維持各種功能的正常使用。確實,沒有油的車子沒辦法開,但在馬來西亞,沒有冷氣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汽車冷氣結構基本與家用冷氣相同,它由壓縮機(Compressor)、冷凝器(Condenser)及水箱風扇、乾燥瓶(Dryer)、膨脹閥(ExpansionValve)、鼓風機風扇(Blower)及蒸發器(Evaporator)循環銜接組成。整個系統都是密閉的環境,其中有著固定的壓力並且充斥冷媒。
冷媒,是一個導熱效能極佳的化學物質。它在不同的溫度下會呈現氣態或液態,並且能夠達到迅速降溫的效果。
一般上了車啟動引擎後轉開風量,就是將鼓風機風扇啟動,但這時吹出來的風也只是室溫而已,一旦啟動冷氣裝置及調整溫度,才開始了整個冷氣系統的作業。
轉換器(Alternator)會取用引擎的小部分出力發電,首先推動壓縮機將冷媒壓縮成高溫高壓的氣體狀態,送到引擎室最前方,水箱護罩內與水箱並排的冷凝器。冷凝器會通過水箱風扇及車頭進氣進行散熱工作,讓冷媒的壓力及溫度降低,形成中溫高壓的液狀形態送到乾燥瓶。
冷氣壞不一定是缺冷媒
乾燥瓶負責過濾處理冷媒中的含水量及雜質,正常運作才能避免冷氣系統內的管路氧化及腐蝕。之後經過膨脹閥小孔徑的冷媒已經開始呈現低溫低壓的液態模式,接著進入蒸發器的冷媒就會急速降溫,將空氣中的熱能帶走,讓整個蒸發器呈現出極低溫的狀態,再經由鼓風機風扇將低溫空氣吹入車室內。
吸熱工作完成後的冷媒,會呈現出低溫霧態,送回壓縮機繼續循環作業。
要知道凡是機械性的運轉就必須要有適當的潤滑,上述所有元件都必須經過一定的保養,才能夠確保機件正常運作。而在人們疏忽的情況下,常見的冷氣掛點,正是因為壓縮機、乾燥瓶、管路壓力、冷媒甚至冷氣風箱等出了問題,連鎖反應導致的。雖然冷氣系統的原件都是在密閉空間下進行,但長期高溫下的作業,會讓這些不同的原件產生一定的磨耗,長期則能讓系統癱瘓。
很多人以為冷氣出了問題,就到車廠灌冷媒,其實只是個治標不治本的問題而已。
車室空氣濾網(Cabin Filter)是非常容易更換的元件。一般建議一年更換一次,以確保車室內的空氣過濾品質保持良好水平。
系統自測 6秒才冷要送修
一般的機件檢查及保養,像是壓縮機潤滑油、冷媒的填充,都需要經由車廠進行,只要不讓機件完全故障癱瘓,一般保養價格都不會太貴。不過,只要損壞拖延了一定的程度,車主可能就要花大錢來進行維修或更換元件。
基本測試冷氣系統的方法很簡單,大熱天下將風量開至中量,溫度設定3/4的最低溫,將手背放到冷氣出風口進行測試,2至4秒就能感受到冷風屬於正常;若感覺冷風在6秒以後,就可以開始計劃送廠檢修。
至於車主可以自行保養的部分,主要為車室空氣濾網(CabinFilter),這個物件的價格不高,通常安裝在駕駛副座的抽屜內,更換工作也相當簡單。一般建議一年更換一次,以確保車室內的空氣過濾品質保持良好水平。
定期清洗除污 乾燥瓶3年換新
壓縮機正常運轉時屬於機械性的摩擦,在吸取低壓冷煤進行壓縮機之後產生高壓高溫液態輸出,冷凍油長期高溫下便會有變質潤滑不良現象產生,壓縮機產生磨損少量的汙濁物也會隨之釋放至冷氣系統中。
定期循環清洗的目的在於藉由專用藥水及循環清洗機適時將劣化的冷凍油及汙濁物洗出,並添加新的冷凍油,同時更換乾燥瓶,俾使冷凝器散熱效率提升及降低壓縮機負荷,恢復冷氣原始效能。
人們觀念普遍存在等到冷氣系統掛點、癱瘓或損壞時,才會想到進行維修,但這在車子冷氣故障前是可以預防的。車主可將冷氣壓縮機及冷凍油比喻成引擎與機油的關係,而將機油芯比喻成乾燥瓶,引擎與機油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但是機油使用一段時間後會有變質及劣化現象,會影響引擎功能或性能,必須定期更換;服務廠更換機油的同時會將機油芯併同更換。那麼冷凍油也會有這種現象嗎?冷凍油也必須定期更換嗎?劣化或變質的冷凍油應如何進行更換?乾燥瓶更換時機又是如何?
因冷凍油存在各個冷氣元件中,無法像機油是單獨儲存在油底殼中只要拆下放油螺絲便可進行油品更換,此時便須採清洗方法藉由藥水的特性及清洗機幫浦的壓力將冷凍油或汙濁物帶出。乾燥瓶屬於消耗性零件,建議每3年更換一次,於更換同時併同實施冷氣系統清洗會有事半工倍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