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稱為萬國津梁,向中國進貢五百年,今被認為是封鎖中國的鎖鏈

@ 2016-04-05

太平洋有個獨特地區,它曾經被稱為萬國津梁,向中國進貢五百年,卻在近代被迫脫離中國。現在從軍事上,很多人稱它為封鎖中國的太平洋島鏈。

這就是大家很熟悉的琉球。

琉球的歷史很悠久,它的得名可以追溯到隋朝。

隋煬帝楊廣的時候,世界這麼大,楊廣派羽騎尉朱寬出海逛逛,還有啥是大隋帝國沒有掌握的。

在東海之上,就看到有一個群島像虯一樣浮沉於大海之中。

虯就是有角的小龍。但也有人說,有角曰龍,無角曰虯。意思就是虯是沒有長出角的龍,是童子龍,未成年龍。總而言之,這個群島不像陸地上的大龍脈(大山脈)一樣氣勢十足,但勝在靈氣十足。所以就稱為琉虯。

不過,龍這種東西是帶有帝王象徵的,不可能大陸上有老楊家這個龍頭了,東海上還有龍,所以改稱琉求。

隋朝時,也就是參觀旅遊一下,而到了明朝,正式有關係了。

朱元璋同志革命成功之後,開始四處通告以前的元帝國藩屬國,告訴他們現在換老大了,你們以後保護費以前怎麼交以後還怎麼交。當然,明朝也就圖個感覺,人家交一千,回禮就是二千,甚至二萬,不少小國就靠這個發點洋財。所以,當時明朝還有規定,比較親近的,比如當時的朝鮮可以年年來,有些遠的,就跟遠親似的,就別這麼勤快了,三五年來一次,意思意思,知道誰是老大就可以了。

這個琉球當時玩三國演義呢,地方不大,但分了北山、中山、南山三國。這三國本來自個玩,一看旁邊有個大哥,胳膊粗,得,咱別鬥了,都認了碼頭吧。

就此,琉球跟明朝建立了藩屬關係。明朝這個大哥也不讓人白叫,派了福建三十六姓的人到那邊,教他們造能夠航行於大海的船。明朝的造船技術那是相當發達的,鄭和下西洋,那寶船,如果記錄不差,跟航母似的。

這樣琉球才有了大船,因為地理位置重要,東南亞跟東亞的貿易都要經過這裡。所以這裡十分繁華,被稱為萬國津梁。

到了朱棣的時候,琉球內部重組,中山國把其它兩國吞併了,組建了琉球王國。但是,依然向中國朝貢。明朝一看,也行,一個國好管理,不然,三個國家的到了明朝,座位都不好安排。

唐朝就發生過這樣的例子。那時,日本、朝鮮半島的新羅都到長安來朝貢,安排位子,把日本人安排到新羅後面了,日本人不幹了,覺得咱比新羅要高一級吧。

琉球整成一國,按時朝貢,一般是二年一貢,從來就沒有間斷過。明朝還賜姓尚,是為尚氏王朝。

到了清朝,老大換了,但朝貢的規矩依然沒有變,只是風俗還是明朝的。

像朝鮮這些都一樣,雖然都認了大清國,但風俗還是偏明朝。

有一個說法,就是要了解唐朝,去日本。

要了解宋朝,去越南。

要了解明朝,得去朝鮮。

好了,這就是琉球在明朝的事情。

到了明末,又發生變化了,日本人的擴張野心膨脹了。在萬曆年間,日本跑去打朝鮮,準備吞併朝鮮,當時的萬曆皇帝掏私房錢派精銳幫助朝鮮打退了日本。但明朝經此戰,也是元氣大傷,可以說最終得利的是遼東的後金,也就是後來的大清國。

朝鮮是特別感動,說明朝滅亡,就是當年幫我們打日本人打得損失太大。

說回日本的擴張,在朝鮮的冒頭,被明朝鐵椅踏了回去。在南面,日本想奪琉球,派軍隊侵略琉球,逼琉球國王向日本朝貢,但當時日本還是有點怕明朝,畢竟剛在朝鮮吃了大虧,就讓琉球國王不要告訴明朝,這等於琉球要兩面朝貢,拜兩個碼頭。所以琉球有個說法,叫唐土為父,日土為母。

到了近代,日本明治天皇登基,搞明治維新。

日本開始玩西化,一西化,先把殖民那一套學來了,北上把北海道整到手,南下再次盯上了琉球,要琉球只認日本,不准認清朝。後來,日本野心更大了,吞台灣島,占東三省,甚至想跟俄羅斯搶西伯利亞,南下,還要吞併東南亞,當然,那是二戰時的事情了,但這個野心,也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

到了清朝道光年間,清朝政府已經是自顧不暇了。

日本開始伸手,控制了琉球。不准許琉球向清朝朝貢。

琉球王室也著急,因為不許朝貢,代表著它不是一個獨立王國。等於日本要逼他們當日本下面的郡縣。

琉球國的最後機會,光緒登基,琉球想借這個機會到北京去朝貢,當時還有其它國家。如果去了,就等於參加了一次小型的東亞聯合國會議,是獨立王國的象徵。但是日本得到這個消息,斷然制止了琉球國朝貢的行為,琉球國王哀求,說中琉恩義五百年,不可輕斷。

但日本是打定決心要吞下琉球了。日本人十分野蠻的綁架了琉球的王室成員,琉球國七百年歷史終結,琉球國王尚泰去了日本。最終病死於日本。

那麼,琉球是不是就真的歸日本了呢?據說,二戰結束後,美國總統羅斯福曾經二度表示要把琉球歸還給中國。但蔣介石先生表示琉球問題很複雜,要求中美共管。

所以,搞到現在,琉球的法理地位還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它今天還是美國託管的一塊地方。當然,軍事迷也常把它稱為美國封鎖中國的島鏈的一部分。

這恐怕也是以前萬萬想不到的事情吧。

原作者:腦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