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睡也會睡錯!
怎麼「枕」才無憂?
古人說「高枕無憂」,但現代醫學認為,枕頭太高或太低,對頸椎都不好,
墊錯位置更會出問題,短期可能酸痛不舒服,長期則難逃挨刀大手術。
★---睡眠時如何正確的墊枕頭非常重要,枕頭一定要墊到脖子處。
民眾可自我測試,當躺下時,下巴最低處若朝天,就表示枕頭太低,
若下巴往下壓,即枕頭太高,下巴應該保持水平,才是舒服且正確的枕頭高度。
睡眠占人生的三分之一時間,姿勢不可不慎。
像有些家長以為讓孩子睡硬板床,骨頭才會長得正。其實人體臀部、腰部、肩膀三處的肉多少不同,
硬板床會讓身體曲線處不能貼到床面,以致不能放鬆休息,不舒服也不健康。
還有很多人習慣不墊枕頭,睡覺時頭會向後仰,頸椎承受的壓力比向前仰時還高出一倍,
長期下來,一定會出問題。
至於枕頭的高低,年輕人可稍低,年紀大後要稍高些,
因為頸椎的柔軟度會隨年齡改變,愈老愈僵硬,就需要更多的支持。
★---建議,平睡(仰姿)時,枕頭要剛好從整個頭部一直墊到脖子,
不能墊到肩膀,更不能只墊到後腦一半之處,膝下最好安置一個小枕頭;
側睡時高度要加高一倍,兩膝間也要夾個小枕頭;
趴睡最好避免,因為頸椎會承受過大壓力;
起床時則要記得先側姿,手扶著起來,再下床,不要直接仰臥著就坐直起身。
不論姿勢再怎麼正確,固定太久都不宜,久了一定要換一換,睡覺要翻身,
坐久要站起來動一動,脊椎才能保養好。
睡姿不好往往引發頸肩肌肉酸痛或頭痛,嚴重者還會胸悶哦~!
覺得不錯記得分享給朋友唷~~~~
Cell子刊:傳統癌細胞代謝觀念受質疑
今日科學 2016-04-05 10:50
癌細胞的主要特徵是,能夠不受控制的增長,一個細胞迅速成為兩個,成為許多個。華盛頓大學化學副教授Gary Patti指出:「這是一個有趣的過程。想像一下,每隔幾天就生成自己的兩份拷貝,而不是僅僅維護你有的那一個。在過去的15到20年里,人們對於細胞如何做到這一點,真正產生了興趣。」
80多年來,盛行的一種觀念是,癌細胞通過從血液中吸收葡萄糖、利用它的能量和原子製成細胞組件的多個版本,維持它們的爆炸式增長。癌症生物學家們也一直在追尋一種想法,通過切斷癌細胞的燃料供應,來殺死它們,相關閱讀:「餓死」癌細胞又有新突破;Cell子刊:餓死癌細胞的新途徑。
吸收如此多葡萄糖的原因之一是,製造脂質或脂肪,它們被組裝成細胞膜——薄薄的一層,將一個細胞的內容物與其環境隔離開來。
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科學家們使用放射性標記的葡萄糖,發現腫瘤細胞內幾乎所有的脂質,都是由細胞從胞外環境攝取的葡萄糖製造的,這一發現似乎證實了「葡萄糖假說」。
這個假設很有道理,但是就像許多其他有道理的事情一樣,它可能並不是正確的。上個月的一項研究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Cell顛覆百年癌症代謝觀點。
在開展其他工作時,Patti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正在增殖的成纖維細胞,如果它們生長在標準細胞培養介質中——那裡營養豐富但缺乏脂質,就能利用葡萄糖製造大部分的脂質。
當科學家向培養基中加入脂質,把濃度提高至血液標準濃度,細胞就更傾向於將脂質從培養基中清除,而不是合成它們。在這些條件下,除了不分裂的細胞之外,快速分裂的細胞不再吸收葡萄糖。
這種效應是在纖維母細胞培養物中被發現的,它們直到彼此觸摸才進行分裂,然後停止,從而使科學家們有機會比較增殖細胞和靜止細胞的新陳代謝。但是,由於對「脂質效應」的好奇心,科學家們在兩個癌細胞系——著名的Hela細胞和一個名為H460的肺癌細胞系,檢測了這種效應。這些細胞系反應不強烈,但類似於脂質濃度。
這一令人吃驚的結果,發表在2016年3月31日的《Cell Chemical Biology》,對基於葡萄糖假設的癌症研究和治療,提出了質疑。
Patti說:「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才有可能在系統水平上考慮葡萄糖代謝,」他指的是代謝組學這個新學科。「之前,通過所有可能的代謝途徑跟蹤葡萄糖的技術,並不存在。」
葡萄糖攝取圖像準確嗎?
Patti說:「葡萄糖攝取增加是癌細胞的代謝特點,這個觀念深深植根於我們的思想。這是我們如何診斷癌症和在臨床對其治療的基礎。」
在診斷性FDG-PET掃描中,患者被注射少量的葡萄糖,包括一個放射性原子,然後掃描,產生各種器官吸收葡萄糖的圖像。
Patti說:「我們的研究,對這些掃描的敏感性提出了質疑。也許癌細胞可以依靠漂浮在血液中的脂肪而生存,而不是所有的葡萄糖,尤其是在肥胖或糖尿病患者的情況中,他們的血脂濃度高於正常。」
這可能使得癌細胞保持低調,從而導致假陰性嗎?
癌症藥物應靶定葡萄糖代謝嗎?
由於葡萄糖假說,科學家們投入大量精力,開發抑制葡萄糖代謝或脂質合成的癌症療法。
但是,如果假設是錯誤的,那麼,阻斷葡萄糖代謝將會減緩細胞生長嗎?細胞不會只是將脂質細胞從周圍環境中清除吧?
為了測試這種可能性,科學家們嘗試著給細胞系添加2DG——一個葡萄糖分子,用一個氫原子取代一個羥基(OH)基團,被困住分解葡萄糖的途徑中。他們發現,如果也向培養物中加入脂質,2 DG則不能那麼有效地減緩癌細胞的生長。
Patti說,這一發現對於「殺死癌細胞的一種策略背後的推理」提出了挑戰。2DG現在正在臨床試驗中。
靶定脂質吸收怎麼樣?
Patti實驗室的工作表明,癌細胞可能不會如希望的那樣回應阻止葡萄糖吸收的藥物,它也表明,阻斷脂質吸收可能是有效的。
為了檢測這一想法,科學家將一種叫做SSO的藥物添加到培養物中,這種藥物能夠不可逆地結合細胞膜中的一個脂質轉運蛋白,從而抑制脂肪吸收。當他們這樣做時,所有三個細胞系的生長和分裂變得更為緩慢。
Patti說,也許我們應該更多的考慮抑制脂質吸收。
培養基中的細胞是人工產品
Patti說:「最後一點,我認為,大多數人認為,細胞培養物是高度人工化的系統,經常給出誤導性的結果。細胞培養結果轉化到動物模型中,還是轉化患者身上,真的很有問題的,很難輕信它們。」
「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使用的標準細胞培養基,低脂質濃度真的很低,因此的確會歪曲培養基中的細胞所做的事情。雖然我們都以同樣的方式做細胞培養同樣的事情,但是如果將這些結果應用於臨床,將會是很危險的。」
(生物通: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