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城研究:注意力較差‧日睡5小時影響認知,上班會想睡覺

@ 2016-04-04

(新加坡27日訊)新加坡一項研究證實,每天只睡5小時會影響年輕人的認知能力、情緒和警覺性,就連學業成績優秀的學生也受影響。此外,就算連續兩晚睡足9小時,也無法彌補之前缺乏的睡眠。

領導這項研究的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高級研究員盧芷欣博士建議年輕學生,每晚至少睡上8至10小時。睡眠若偶爾低於8小時,則應嘗試在下午2時至4時之間,午睡約二、三十分鐘。

《聯合早報》引述盧芷欣談話指出,數據顯示,新加坡年輕人當中,超過80%在上課日的睡眠不滿8小時。這比美國的約75%高,但比韓國和日本的超過90%低。新加坡學生平均每晚睡五至六小時。

56名年齡介於15至19歲、來自新加坡兩所頂尖學府的學生,在寄宿學校留宿14天以完成研究。前面三個晚上,所有學生都睡足9小時,也就是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這個年齡層的睡眠時間。科研人員通過腦電波和腕動計確定學生實際的睡眠時間。

之後的7個晚上,一半的學生有5小時的睡眠時間,另一半則睡足9小時。接下來的三個晚上,這些學生都睡足9小時。

學生每天進行三次的測試,以評斷他們在認知、記憶力、注意力和情緒等各方面的表現。

研究顯示,睡眠不足的學生在認知能力等方面都受影響。相比之下,睡足9小時的學生,不但各個環節都表現穩定,一些認知測試的表現更有所進步。

過後補眠無法恢復正常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缺乏睡眠者連續兩晚睡足9小時後,長時間的注意力以及頭腦處理信息的速度等能力,都無法完全恢復正常水平。

這項研究的設計其實不符合一般人的每周作息。學生有可能在每周7天內,有5個上學日缺乏睡眠,但周末兩晚可能睡足。對此,盧芷欣回應,其他針對年輕人所做的缺乏睡眠研究也採用同樣的規劃。

她也說,即使學生只是連續5晚,而不是連續7晚缺乏睡眠,這仍會顯著影響認知能力。

另外,最近有另一項研究顯示,睡眠規律不定,如:一晚少睡、一晚延長睡眠時間,與吃更多零食和攝取更多熱量有直接關聯,可能增加人們發胖的機率。

盧芷欣說,其實還有一群人是所謂的「慣性短期睡眠者」(habitual shortsleepers)。他們就算每晚只睡四、五個小時,身體功能還是和其他人一樣正常。

但她也指出,目前尚未有研究探討這群罕見的人若睡得更久,認知表現是否會進一步提升。

杜克-國大醫學院認知神經科學中心主任徐偉良教授說,東亞社會一向視學業成績為衡量成功的標準。

「我們希望研究結果會讓學生、家長和教育人士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安排時間,確保晚上有足夠的睡眠,讓他們在辛苦付出後,可以取得應有的成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