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隨時隨地都能睡著的神技能,讓這個德國攝影師驚呆了
會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中國人卻隨遇而安,這種的狀態讓Bernd著迷。
德國人Bernd第一次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上看到不需要床墊和枕頭也能以奇怪的睡姿睡著的中國人時,覺得驚訝而新奇。他離不開床墊和枕頭,也從未在德國看到這樣的情景。
2002年,Bernd被公司派到北京工作。第二年,他來到上海。走在這座「繁榮、昌盛、文明」的城市,他在各個角落——貨車底下、路邊石頭、工地磚頭、蹺蹺板、報刊亭、公園長椅、外灘陸家嘴的石欄、肉鋪的豬肉邊、菜市場的南瓜上——都能看到打盹兒乃至打鼾的中國人。
Bernd用相機拍下了這些在吵雜公眾場所里仍能以各式各樣的姿態安穩睡著的中國人。他甚至有點兒敬佩這些中國老百姓們,「這些沉著、靈活、適應能力強的人,卻肩負著復興中華的使命。」
在德國,Bernd接受的是典型的西方主流教育。他在大學學習經濟專業,同時兼職了4年的體育新聞編輯。他對中國的看法,和其他人一樣,「沉睡的巨人」,「新超級大國的誕生」,「巨龍的覺醒」,諸如此類帶點潛在寓意的詞彙。
在上海生活的6年里,Bernd才發現自己被那些刻板印象唬住了。這個蓬勃發展的城市看起來「相當平和」。它不僅有你爭我搶快速前進的建設者們,還有隨時隨地撣下灰就能睡的疲憊的人。這座城市的包容性讓Bernd驚嘆。
2008年,Bernd被公司調到布宜諾斯艾利斯,離開了中國。他把在上海拍攝的700多張「睡照」建了一個網站,網站名叫「睡覺的中國人」。
他把這些照片里睡覺的人分成3類:「硬睡族」,「軟睡族」,「群睡族」。
「硬睡族」適應力最強,在看似艱難的環境下都能睡著。比如,在超市的購物車上、在帶椅把的長椅上、在蹺蹺板的弧形頂部……
「軟睡族」對睡覺的環境稍微講究些。比如在載滿貨物的貨車上、在兩袋包裹上、在貨車底下搭個吊床……
「群睡族」的照片最意味深長。幾個人睡覺時的睡姿無形互相呼應,他們彼此互不打擾,卻「志同道合」。比如在公園長椅上對坐著睡、在蹺蹺板上保持平衡、在豬肉攤上睡一列……
儘管這個網站已不再更新,但其8年里積累的300多萬瀏覽量仍在上升,甚至在你打開網站的同一時間,全世界還有好幾人也在打量著這些安靜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