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爾·蓋茨微軟創始人
「你知道嗎?在1975年我們創辦微軟公司的時候,我們說要讓每個家庭,每張辦公桌上都有一部電腦。其實當時就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有可能會發展成為一家大企業。事實上,每次我都在想,哦,上帝,我們能不能把規模再翻一番?」
創建一家巨頭企業,並不是蓋茨的終極目標。他充滿了激情,有著創建美好未來的願景,並且積極去實現這一切。
2.史蒂夫·喬布斯蘋果創始人
「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對我來說一點兒都不重要。而每天晚上上床之前可以對自己說,我們做了一些無與倫比的事情,這對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這是喬布斯眾多名言中的一句,或許也是他給出過最好的一條建議。和比爾蓋茨一樣,喬布斯希望可以改變這個世界,讓這個世界可以變得更好。不忘初衷才是他最看重的。
3.西爾維斯特·史泰龍演員,作家,導演
「在這個世界上,我不是最富有的人,也不是最聰明,天賦最好的人,而我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是因為我一直在前進、前進、前進。」
史泰龍不是含著金湯勺出生的人。在他推齣電影《洛奇》之前,只主演過一部電影,實際上,史泰龍自己寫了《洛奇》的劇本,也是這部電影的主演和導演。
4.孫正義軟銀集團董事長
「最初所擁有的只是夢想和毫無根據的自信而已,但是所有的一切都從這裡開始。」
孫正義在創建軟銀公司的時候,沒錢也沒有經驗,同時也沒有生意上的關係。唯一僅有只是熱情、激情,還有一個成功的夢想。後來,他慧眼投資了阿里巴巴。
5.阿里科·丹格特商業巨頭
「如果你沒有雄心壯志,那麼就不該活在這個世上。」
Dangote認為,雄心才是一個人「內在最重要的東西」,它決定了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讓你與眾不同。正是雄心,讓他獲得了成功,而且在尋找合作夥伴或招聘員工的時候,他也很看重這一點。
6. Reginald Mengi IPP集團主席
「我是在貧窮中長大的,但是我一直認為這是一種挑戰。好的一面是,如果你願意付出代價,就能克服挑戰,而這個代價就是努力工作。」
Mengi所獲得的機遇從來不是別人遞到他面前的,而是通過自己的辛勤工作,並努力尋求獲得的。
7. Carlos Slim Helo商業大亨
「競爭會讓你變得更好,永遠競爭下去,你就會永遠變得更加出色,即便你的競爭對手獲勝,你也會有所成長。」
Helo是墨西哥最富有的人,這就是他通過自己的經驗教訓給出的建議。Helo在做生意的時候有自己的原則,他喜歡健康的良性競爭,而不是故意拆其他企業家的台。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O2O商學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上班族忙裡偷閒理財的四個招數
儘管有些人也拿著大把的工資,但都知道,僅靠工資過生活確實不易。上班時間得辛苦工作,下班時間又得忙自己的事,或休閑看劇,或陪家人孩子等等。我們想理財的時候,無奈銀行也大多是關門下班了,想炒股時,股市又不在交易時間,那該如何呢?以下幾個方式,可能讓你忙裡偷閒,抓住機會來賺錢。
1、做個「不管事」的老闆
想大把的賺錢,一定需要自己當老闆嗎?不,其實你也可以做一個「幕後」、「不管事」的老闆,即做一個資金上的合伙人。平時你可以不參與管理,讓其他合伙人來管理,或聘請職業的經理人來管理。你只是出資,並取得相關的投資「分紅」即可。當然,你也可能會涉及一些管理方面的事情,這些是在你有時間和願意管理的前提下。
2、選機構代為投資
在投資中,可以自己投資,也可以交給別「人」去投資。以金融投資為例,交給信任的機構投資的方式很常見,比如股市中有購買股票基金的方式來投資,讓機構來幫你運作股票,你只需每年繳納管理費、託管費、認購費即可,其餘賺的錢都是自己的。這些投資,有的是收益浮動類型,也有的比如眾星拱月mom證券投資計劃這類,提供有8%的固定收益外加投資的潛在收益。而基金有公募和私募、陽光私募等,投資的話,理財師建議找正規的、有合法牌照的來進行投資,避開不正規的融資渠道。
3、手機上的理財
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投資理財的渠道也不限於去銀行櫃檯、去交易所做投資,甚至都不用在電腦邊進行。通過手機,移動端其實也可以辦到很多投資理財的事。手機炒股、手機理財也需要注意安全,一定要設置好相關密碼,防止資金出現安全問題。另外,你投資的公司或者機構,一定不能僅僅是網路上的「虛擬」存在,一定是線下真實的,證照齊全、有辦公地址的,否則很容易上當受騙。
4、盡量選擇長線的投資形式
上班族沒時間理財投資,其實只是相對於短期而言。在投資理財上,其實做一些長線的投資也很有必要,也解放了時間不足的問題。長線投資的好處是,收益穩定性較好,比較省時間。舉例來說,對於股票的投資,例如選一些大盤藍籌股之類的,二年三年以上的長線投資,基本還是能賺一些錢的。但是股票這類高風險的投資品種,直接投資的話比例不宜過高,以免對個人或家庭的整體財務造成大的影響,如需要到用錢時,虧錢的股票還得割肉,這就造成了直接的損失,而不只是賬面上的損失了。總的來說,對於上班族的理財投資,建議還是以偏機構的投資類型為主較好,更專業、更省心,另外賺錢的幾率也更大些。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和訊理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24個理財習慣 讓你受益一生
工資到手馬上花光?月底總為還信用卡發愁?不知道投資基金還是股票?總覺得理財離你很遠?其實,理財不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成熟的生活態度。財富積累,從點滴開始,為了未來,每個人都要未雨綢繆。戳圖,24個理財習慣學起來。從今天起,做金錢的主人!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微信易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想投資?還不會理財?這13條定律必看
「土豪」越來越多,關注投資和理財的人也越來越多,理財市場越來越透明。理財是否有竅門,究竟哪些定律我們需要了解?
1
80/20法則
20%的人,掌握80%的財富。
「在因和果、努力和收穫之間,普遍存在著不平衡關係。典型的狀況是:80%的收穫來自20%的努力;其他80%的力氣只帶來20%的結果。」
少數決策,可能貢獻絕大部分盈利。少數人,賺走絕大多數人的錢。少數人賺錢,多數人虧錢。
2
途徑依靠
人們一旦選擇某一途徑,就會在以後的開展中不時自我強化。
說白了,就是一種習慣。人們養成了一種習慣,面對類似的情形還會採取類似的處理方式。好的投資習慣,可以讓你長期穩定盈利。
3
馬太效應
「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現象歸結為「馬太效應」。
富人變富,是因為腦子,所以會越來越富;窮人變窮,也是因為腦子,所以會越來越窮。
4
凡勃倫效應
同樣的皮鞋,在普通的鞋店賣80元,進入大商場的櫃檯,就要賣到幾百元,卻總有人願意買。
股市裡也是一樣的,越漲大家越買,越跌越沒人買。
5
搭便車效應
搭便車效應,是指在集體行動中,個人支付本錢取得的收益被集體中的其他成員免費分享的現象。
炒股要搭便車,搭莊家的便車。
6
酒與污水定律
把一勺酒倒入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勺污水到如意通酒中,你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
小心爛公司老千股。
7
木桶定律
一個木桶是有眾多木板箍在一起的,它能盛多少水,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長的那塊木板,相反卻取決與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木板。
投資者不能有明顯短板,否則平時市場正常時可能沒事,異常時正好戳到你的短板上,你就掛了。
8
奧卡姆剃鬚刀定律
把事情變複雜很簡單,把事情變簡單很複雜。人們在處置事情時,要把把握事情的主要實質,把握主流,處置最基本的問題。尤其要順應自然,不要把事情人為的複雜化,這樣才幹把事情處置好。
投資需要一些簡單有效的方法。把複雜問題看到本質簡單化。
9
華盛頓協作定律
一個人敷衍塞責。兩個人相互推諉,3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
永遠要自己獨立決策,不要多人決策,尤其不能幾個人共用一個賬戶。
10
蘑菇定律
「蘑菇定律」是組織對待初出茅廬者的一種十分適用的治理方法,初學者被置於陰暗的角落(不受注重的部門,或打雜跑腿的任務),澆上一頭大糞(無故的批判、指摘、代人受過),任其自生自滅(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
無論多麼優秀的人才,初次任務都只能是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投資需要一點一點實戰。
11
破窗理論
一頑童將一戶人家的窗戶砸破了。為了修復窗戶,該戶人家請來木匠,買了玻璃,玻璃商店又購入新的玻璃,等等。如此一系列連帶的經濟活動,為區內經濟帶來了新的需求,從而帶動區內經濟的增長。這個「破窗理論」就是典型的「破壞發明財富」。
虧錢就會買書,就會入會員,然後再去實戰驗證,好像確實能拉動一系列產業。
12
鯰魚效應
要勇於接受挑戰,只要在挑戰中,生命才會布滿生氣和希望。引入競爭可以激活組織或許集體的內部生機。後來人們還把這個哲理命名為「鯰魚效應」(狗魚效應),並且普遍的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股市裡充滿競爭,但要打不垮,才能持續反思、總結、學習,才能進步。
13
羊群效應
一群羊在草原上尋覓著青草。它們十分的自覺,左沖右撞,雜亂無章。這時,一頭羊發現了一片肥美的草地,並在那裡吃到了新穎青草。群羊就緊隨其後,一哄而上,一會就把哪裡的青草吃了個干潔凈凈。
股市大眾就是一群羊,重要的是分析他們往哪跑。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360do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18448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