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記》記載,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的末代國王夏桀的遺民,後西遷成為草原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沙漠。秦始皇在位時期,北擊匈奴,把匈奴趕出黃河河套地區,並修築了抵禦匈奴的曠世工程——長城。
西漢建立後,漢高祖劉邦也曾效仿秦始皇,並親率大軍遠征匈奴,不料被困於白登上,還差點掛在那裡。從此,劉邦心裡對匈奴十分畏懼,並被迫與匈奴和親。
漢武帝時期,對匈奴採取了強硬的政策,命衛青、霍去病兩位戰神出征匈奴,一度將其趕到瀚海(今俄羅斯境內),使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這也是漢朝進擊匈奴最遠的一次。
漢元帝時期,匈奴王呼韓邪向漢求親,由於此時漢朝國力衰弱,不敢直接拒絕匈奴的求親,也不想讓自己的女兒嫁到那麼遠的地方。於是,就從後宮中挑選了一個女子,讓她嫁給匈奴單于,此為女子就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因此就有了「昭君出塞」的故事。
當時的匈奴除了會打仗,其他都非常落後,更沒有中原地區的那些道德禮儀。匈奴有一種奇葩風俗,甚至可以說是變態,那就是「父死,妻其後母」。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沒幾年,他就一命嗚呼了,按照當地的風俗,王昭君被迫嫁給了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其實她內心是極為不願意的。
10年後,復株累病死,昭君一想到自己又要被迫嫁給復株累的長子,終於忍受不住了,就服毒自殺,年僅33歲,一代佳人就這樣結束了屈辱的一生。
所以,匈奴的這種兒子娶後媽的風俗,對於女子來說非常殘忍,漢人更是不能接受,而王昭君則成了犧牲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49271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