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清朝入關後,大肆搜捕明皇室後裔。而唐王和魯王各自為陣,雖然他們奉明為正統,但唯恐寶座被搶。
一
苦竹埡村,位於遵義市的巷口鎮,人煙稀少,偏僻荒涼,因苦竹而得名,這裡卻生活著崇禎兒子朱慈照的嫡傳後代。崇禎皇帝共有七個兒子,實際僅存活三個,分別為:太子朱慈烺(lǎng)、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照(炤)。1644年,農民軍進城後,太子和定王投奔外公周奎,可周奎閉門拒見。太子萬般無奈,另投一宦官,這個官宦轉手將他們交給農民軍。關於太子的結局,有的說被李自成殺了,有的說在混亂中逃往東南。
二
定王朱慈炯是崇禎的第三子,他在父皇死後淪入李自成之手,山海關戰役時被挾持到陣前,清兵入關以後,曾發生「朱三太子事件」,當時有個叫楊起隆的人,說自己是朱三太子,乘著吳三桂在南方叛亂,聯絡抗清組織,扯起「反清復明」的旗幟,結果被人告密,康熙十九年,楊起隆被擒,押送京師處以極刑。
三
已弄清太子和定王的結局,那麼只剩下永王朱慈照。史料記載,李自成封太子、封定王,卻沒有提到永王,也沒有任何資料顯示永王被李自成或清政府殺害,那就意味著他仍活著,那麼永王是怎樣躲過劫難的?他會逃往何處?
四
清朝入關後,大肆搜捕明皇室後裔。在江浙閩廣,先有福王政權,又有唐王和魯王各自為陣,雖然他們奉明為正統,但唯恐寶座被搶。假如永王闖入其領地,很可能被除之。所以偏遠的西南地區,是永王的最佳選擇。東林黨人將朱慈照護送到遵義的苦竹埡,改名為鄒啟貴,耕種傳家,鄒啟貴被其後代尊稱為入黔始祖,在鄒氏家族中,有一部記錄明皇室的家譜,並一直遵循鄒、朱與朱、李不通婚的習俗,但不同族系的鄒氏可以聯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5712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