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沒有死於馬嵬坡,輾轉逃亡日本,更有日本女子自稱為其後人

1.新舊唐書記載不一,馬嵬坡上找不到楊貴妃的遺體

眾所周知,楊貴妃被譽為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絕世佳人,唐玄宗對楊貴妃極為寵愛,楊貴妃在當時的地位上相當於皇后。公元745年8月,本是身為唐玄宗兒媳婦的楊玉環被正式冊封為楊貴妃,從此和唐玄宗上演了一段轟轟烈烈的不倫之戀。

美艷風流的絕代佳人楊貴妃,在「安史之亂」的逃難中,因為譁變的隨行將士所逼迫,高力士勸唐玄宗,他講現在的情況是楊國忠已經死了,貴妃在,誅殺楊國忠的將士心裡不安,將士心裡不安,陛下就不安,將士安,陛下就安,高力士以一種委婉的口吻,交代了問題的實質,就是說唐玄宗不能留下楊玉環,留下楊玉環,就有可能會對唐玄宗的安全發生影響。這使唐玄宗無法兌現曾經承諾過的「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愛情誓言,

最終只能選擇「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的保命策略了。唐玄宗無可奈何之下,將楊貴妃賜死以留全屍。

根據新舊唐書里的記載,在當時情勢危急的馬嵬坡上,楊貴妃主動同意獻出自己的生命。楊貴妃在死之前請求去驛站旁邊的佛堂祭拜,於是隨後被縊死於佛堂。貴妃死後用紫褥裹蓋草草的埋葬在佛堂旁邊的土坡上,從此這個絕世佳人,孤零零的躺在荒涼的馬嵬坡上。

按照這樣的推論,當年情勢危急的馬嵬坡上,楊貴妃應該是上弔死了。但是兩年後改葬的人為何沒有找到她的遺體呢。民間為何傳出楊貴妃可能遺體失蹤,貴妃可能沒死的驚天奇聞呢。

關於那段神秘的挖墓事件,人們在查找史料的時候發現了新舊唐書兩種不同的記載。在舊唐書里說:肌膚已壞,而香囊猶 在。而新唐書里卻只有:香囊猶在。也就是說只有香囊,而不見了貴妃的遺體。

新舊唐書的記載為何有這樣的 差異呢,難道會是編寫人的失誤,疏忽了「肌膚已壞」的記載。倘若按舊唐書的說法,肌膚已壞,仍然是可以改葬的,為何去改葬的宦官只帶回了貴妃攜帶的香囊呢。

2.據日本山口縣發現的古書記載,楊貴妃逃亡日本(東瀛)

根據日本山口縣發現的兩本古書記載,禁軍將領陳玄禮惜貴妃貌美,不忍殺之,遂與高力士謀,以侍女代死。楊貴妃則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南逃,行至現上海附近揚帆出海,飄至日本油谷町向津,並在日本終其天年。

如果記載屬實,那麼在古代海上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楊貴妃又是如何漂洋過海達到日本呢?

唐朝期間,中日之間的交往非常頻繁,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後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而當時楊貴妃的侄子,正是當朝外交部長,他和遣唐使交往頻繁,在楊貴妃逃過死劫之後,極有可能是日本的遣唐使幫助她逃到了日本。

3.在日本山口縣發現一座楊貴妃的墓

日本山口縣長門市油谷向津具建有楊貴妃墓,並在當地二尊院寺院中供奉著一座由中國西安美術學院用漢白玉製成的楊貴妃雕像,與中國馬嵬坡楊貴妃墓的雕像一模一樣;雕像頭戴牡丹花冠,胸前配有蓮花圖案飾品,總高6.3米(像高3.8米,底座高為2.5米)。該地自去年起已成功舉辦了兩屆「楊貴妃火焰祭典」的活動,以振興當地旅遊觀光、促進中日間文化交流。

4.日本女演員山口百惠自稱其為楊貴妃後人

在中國、日本都知名的日本影星山口百惠,竟然宣稱「自己是楊貴妃的後人」!山口百惠在2002年接受採訪的時候稱,自己所屬的山口一族最早是在中國生活的中國人,並且姓氏為楊,後來來到日本定居下來。自稱她身上流著中國人和日本人的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8995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