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有話說,三國故事家喻戶曉,以1000字為大家揭秘三國人物。
解讀:這個人被劉備任命為益州太守,上任時被當地豪強當做禮物送往孫權處。後來,諸葛亮派鄧芝前往東吳,將這個人請回。他在東吳一待就是數年,但孫權並不知道這個人。孫權把他找來,與之認識後,就放其離去。這人離開後,孫權很後悔,急忙派人去追。那麼這個人是誰?為什麼孫權後悔放他離開?這個人被追上了嗎?為什麼說「劉璋拿他當槍使,諸葛亮拿他當筆用,只有孫權把他當人看」?
一、人物出身
張裔,益州成都人,被舉為孝廉,在劉璋集團中任州署從事兼帳下司馬。他喜歡史書,年少時和楊恭關係不錯,在楊恭死後,張裔撫養楊的孩子長大,並為其娶妻、置辦家業。並且張裔和名士許靖相識,被許靖稱為曹魏集團的鐘繇。對歷史了解的讀者不難發現,張裔出身士族階層。為什麼說他出身士族階層呢?原因一:一般人很難被舉為孝廉,被舉為孝廉的通常是士族階層。原因二:張裔研究史書,在三國貧困階層很難讀得上書的,所以關二爺經常抱著《春秋》來讀,不見過關二爺讀過其他書。原因三:能夠撫養孤兒長大,並為其置辦家產,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支撐是做不到的,而張裔不好經商好讀書,那麼很容易理解他出身家庭殷實的士族大夫家。原因四:能和許靖結交的人大多都是名士,所以張裔出身非常好。
二、人物經歷
張裔在劉璋手下任職司馬,奉劉璋命令率軍前往德陽阻擊張飛,不幸被張飛擊敗。張裔逃回成都後,以劉璋信使身份出使劉備,劉備許以重利,利誘劉璋投降。劉璋投降後,張裔先後被任命為巴郡太守、司金中郎將、益州太守等職。他接任益州太守時,被當地豪強雍闓捆起來送給了孫權。後來張裔被鄧芝接了回來,張裔回到蜀國後,被任命為丞相府參軍,負責相府政事,同時還兼任治中從事。他的兩個兒子也都位列高官。
張裔出身益州士族階層,當然是統治者拉攏的對象。劉璋讓張裔執掌軍權,說明劉璋沒有識人之名。劉備、諸葛亮對張裔的任用,是利用張裔的身份來安撫益州勢力集團,而諸葛亮派人將張裔接回,有安撫益州士族階層的嫌疑。孫權事前對張裔的底細了解不清楚,等到了解後,孫權就後悔讓張裔離去,這也是張裔出身益州士族階層的緣故。三股勢力的統治者分別以不同的方式來對待張裔,可看出張裔在益州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三、人物評價
既然張裔在益州的影響力很大,那麼人們對他的看法是什麼樣子的?許靖說他「幹練敏捷」;楊洪說他「天姿明察,長於治劇,才誠堪之,然性不公平,恐不可專任」;楊戲說他「輔漢惟聰,既機且惠,因言遠思,切問近對,贊時休美,和我業世」;陳壽說他「膚敏應機」;雍闓說他「外雖澤而內實粗」。這些看法有褒有貶,但能看出人們對他的總體認識是,張裔非常機敏聰明。
張裔對自我認識怎麼樣?兩個故事可以說明。張裔在吳國時,他的兒子因犯事被楊洪懲罰,張裔回到蜀漢後對楊洪非常痛恨;張裔去漢中找諸葛亮,送行的人有數百之多,張裔就說,人們對他的送行,是因為諸葛亮的原因,而他自己很不耐煩。這兩個故事說明張裔非常看重別人對他的看法,而且自視甚高,有種懷才不遇的憤懣。
從歷史中張裔的經歷來說,他的才能很平庸,而統治者對他的看重是他出身益州士族階層的緣故。張裔的經歷告訴我們,才能平庸不可怕,政治背景不幹凈不可怕,只要背後家族勢力雄厚還是混好的。哎,拼爹的時代!!!
深夜分析問題難免有疏漏、謬誤,請眾位看官提上意見,你們的意見是深夜不斷改進的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8869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