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關東軍號稱無敵,可是在這場戰役中卻被對手砍瓜切菜

(關東軍)

關東軍在諾門罕戰場上的糟糕表現,引起了參謀本部的極大不滿。

一直以來,關東軍都是日本軍方的第一寵兒,特別是對蘇實行全面備戰後,基本上是有求必應,從巨額的軍備開支到最精銳的部隊,要什麼給什麼。

付出越多,期望就越高,諾門罕戰役之前,在日本宣傳機構的賣力鼓吹下,「無敵關東軍」已經名聲在外。很多陸軍高官的潛意識裡,關東軍不戰便罷,真要拿出來練練,擊敗蘇軍不過是小菜一碟。

可惜最終被做成小菜的卻是關東軍。

第一次諾門罕戰役失敗,說兵力有限,投入不足,道理上還算說得通,到第二次諾門罕戰役,飛機、坦克、大炮,全上了,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親自指揮調度,可實際上第二次敗得比第一次還要慘。

從1933年對蘇備戰開始算,關東軍也足足練了6年之久。這6年裡面,練的就是怎樣進攻蘇聯,怎樣突破蘇軍的各個陣地。結果呢,要麼是陣地攻不下來,要麼是攻下來也站不住腳。

請問一句,花那麼大代價讓你們練,你們練的這究竟叫個什嘛玩意?

(韓國電影《登陸之日》)

早在第二次諾門罕戰役即將全面展開時,參謀本部和關東軍就為是否要轟炸外蒙機場而紅過臉,當時參謀本部認為此舉可能會招致蘇軍的報復,關東軍不聽,硬是把參謀本部甩在一邊,越權作出了轟炸決定。

在日本陸軍這個圈子裡,輸贏從來都是原罪,越權轟炸只是第一樁,其它爛穀子的事也都讓參謀本部給陸續倒了出來。

比如參謀本部曾徵求關東軍的意見,想把歸參謀本部直轄、駐於青島的第5師團撥給關東軍,以增強對蘇作戰的實力,未料好心貼了冷屁股。植田一口回絕,說關東軍完全能自己搞掂蘇軍,用不著第5師團插手。

看到事後第23師團鼻青臉腫的那慘樣,參謀本部別提有多火了:難道我的第5師團比特設師團還要差,你跟我較得著這個勁嗎?

上級的臉已經明顯黑了下來,但關東軍似乎一點都覺察不出,照舊我行我素,甚至於變得比以前更高傲。參謀本部翻舊帳,他們就找資本——

是誰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建立「滿洲國」,從而為日本開闢了數倍疆土?是我們關東軍!

是誰創建和訓練了日本在大陸的主要軍事力量,使日本在大陸實施進攻能夠得到源源不斷的兵力支援?還是我們關東軍!

(韓國電影《登陸之日》,關東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參謀本部和關東軍平時就是相互利用,參謀本部利用關東軍的影響力,來提供自己在國內政治界的地位,乃至與本國政府直接對抗,而關東軍也趁機坐大,儼然以日本在大陸的「小政府」自居。

參謀本部養虎成患,那隻虎越來越不聽招呼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8409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