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美國兩百多年的歷史,總統已出任44位。其中有一位與中國天津有著不解之緣。他便是美國第31屆總統的赫伯特·克拉克·胡佛。關於這段歷史,直到胡佛紀念館的相關工作人員根據相關資料的記錄到訪天津,才得以正式揭開。
胡佛1874年出生,父母先後去世,只有9歲的胡佛成了孤兒,只得輪流寄居在幾位親戚家裡。很小的時候他就在外打工賺錢,日子過得辛苦但人聰明又很努力,後來還考上史丹福大學。只不過,最終以優等成績畢業的胡佛,卻只能在礦洞裡當礦工。
畢業兩年後的1897年,在美國礦產行業內首屈一指的墨林採礦公司公開招聘會探礦的地質學家,胡佛意識到這是擺脫目前狀況的大好機會。儘管沒有滿足應聘者必須年滿35歲的招募條件,24歲的胡佛在面試時虛報了年齡涉險過關,因為專業能力強,在後來的面試中他過關斬將如願進入了墨林。後來,胡佛的才能被領導賞識,曾指派他去澳大利亞的分公司擔任工程師和管理者。
大概也是這次經驗,入職兩年多的胡佛便被安排調往中國天津墨林公司擔任經理人和工程師。胡佛覺得機會不可多得,便與大學相戀的女友商量一起去中國,女友答應後,兩人迅速結婚,結婚後不久踏上去往中國天津的航程。胡佛很快在天津安定下來,還給自己和妻子都取了中文名。胡佛改名「胡華」在天津生活了三年,兩個兒子也是先後出生在天津。
這裡先介紹一下開平煤礦,開平煤礦是當時清政府傾力督建的一座最現代的工礦企業,除了先進的西式裝備外,也要三千人里才能進行正常的生產,能供給整個天津的燃料需求。因為規模巨大,人口聚集,所在地升級為鎮,後來逐漸發展成近代工業最發達的城鎮—唐山。
胡佛來華一年後的1900年,清政府在義和團和列強夾縫中生存,隨著義和團爆發和清廷宣戰,八國聯軍一起攻入天津。最後義和團潰散,慈禧敗逃,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以求平息事態。礦山便在條約割地賠償之列,當時任開平礦務督辦的張翼被抓。
時任會辦的德國人德璀琳以「中西合辦」可保住礦產為由,說服張翼寫下委託書,委託書表明德璀琳、胡華兩人將全權代理開平煤礦的所有事務。隨後德璀琳便與胡佛合謀,將開平煤礦全部轉讓給胡佛所在的墨林公司,很快在德璀琳的女婿的見證下簽訂了買賣合約。就這樣,德璀琳和胡佛在沒有中國人知道的情況下,完成了開平煤礦的易主。
胡佛將合約交給總部並獲得了獎勵,為了以防萬一,胡佛拿著買賣合約要挾張翼履行合約交付開平礦務時,附帶簽署一份移交約和副約,副約重新約定了股份和債務,其中給予張翼一定股份並讓他繼續擔任總督辦一職來掩蓋事情真相。張翼也在清政府面前以「中外合辦」為胡佛所在的墨林公司打掩護。
在此期間,胡佛利用開平礦務公司賺得盆滿缽滿,擁有了百萬資產。直到1902年,清政府巡視礦井發現代表大清的龍旗並未懸掛,只懸掛了英國的米字旗。由此展開調查,才發現了開平礦務早已被張翼、德璀琳和胡佛私自倒賣的真相。清政府雖竭力與墨林公司抗爭,但官司最終還是敗訴了。此後幾十年開平礦產一直為英商所持有,直到新中國成立,才收回所有權。
而幸運的胡佛早已帶著黃金離開中國,回到美國後他用這些錢開設礦務公司,並很快得到收益,在業界也頗有威望,成為美國矚目的商業新秀。後來他創辦諮詢公司,為各地同行提供業務幫助,甚至受邀去大學演講工程學,所講稿件後來還被編撰成書。因為在礦業方面獨到的眼光和在管理方面卓越的才能,胡佛在世界各地都開有礦產。
由此得來的財富和聲譽得以讓他在之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能力出任美國救濟委員會,援救那些被困在戰爭中的無辜民眾。原本只是享有國際聲譽的工程師、商人的胡佛成為了「人道主義」的政客。美國參戰後,胡佛更是執掌美國糧署的大權。
在戰中和戰後,胡佛幫助本國和其他國家解決糧食,救濟難民和兒童,在世界上聲譽越來越高。以致於後來在提名總統競選人時顯示出超高人氣,並最終在競選美國總統時以高票當選,成為第31屆美國總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8179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