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記載,與我大漢王朝同一時期,在朝鮮半島存在著馬韓、辰韓、弁韓,三者又合稱三韓。
不過,最近一位韓國專家在自己出版的《韓國史》一書中,卻做出了這樣不可思議的歷史描述:他在書的插圖中將三韓的位置標註為在中國大陸的華東地區,也就是說包括上海在內,都曾是古代韓國的領土。
不僅如此,這位磚家還進一步寫道:大約在中國的唐朝時期,三韓演變為百濟和新羅,其中:百濟的領土包括朝鮮半島、中國華北和西南;新羅的領土將江浙等華東地區囊括在內;而唐朝的領土僅僅局限於四川和雲南等小部分區域。
雖然這種錯誤的歷史認知並不是韓國主流史學觀,但韓國屢屢出現一些驚人言論,還是讓我們不禁產生疑問:這種在我們看來不可理喻的邏輯究竟怎麼來的?
有歷史學家認為歷史上古韓國與我國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關係,一直接受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古韓國自稱「小中華」。在明朝滅亡後,滿清入關,古韓國以保有正統的文化自居,停止了從中國向古韓國輸入文化。
在1895年,甲午戰爭的失敗,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正式承認朝鮮為獨立自主國家。從此兩國之間的關係漸行漸遠,古韓國漸漸的生出了強烈的自尊意識,甚至與中國文化相對比之下,有一種優越感的存在。
所以,在這種思想影響下,對中國的這種自尊優越感和自己本身眇小的領土現實中間產生了不可調節的矛盾,一些人便急於重新構建歷史,試圖來維繫民族認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8072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